时间的启示

时间:2022-08-15 08:45:17

时间的启示

如果说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和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是由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的不间断的系统,那么我们就不能不确信我们从始至终是处在时间的笼罩下和被时间所支配。戏剧创作同样如此。为此,我要在这篇文章里浅淡一下时间与戏剧以及和导演创作的关系。

一、戏剧是时间中的时间

1 剧情的时间

戏剧有剧情也可以说是内容。有剧情便会有剧情发生的时间,哪怕发生的时间不确切,但总不能否认它是有时间的。剧情简单地说是剧本里的故事,是由剧作家创作,一个剧作家敢说他不是生存在某段时间里的和不是生活在一个社会发展阶段里的人?人是不可能超脱出时间的,一个剧作家也决不会写出时间之外的东西。如莎士比亚,他的每部作品都是他生活的那个时间所特有的产物,都带有那段时间的色彩。时间决定了人的生活和思想,剧作家所创作的剧本里的故事——剧情,不可能不是发生在时间里的事情,那么这就是我所说的剧情的时间。

2 演出的时间

把剧情搬上舞台由演员去表现是演出。演出的时间是指剧情与观众见面的时间,也就是说把那一个时间移到了这一个时间里来。当然观众的时间也可能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但无论如何是区别于剧情的时间。尽管有的导演试图让观众如身临其境进入剧情的时间,最终也是徒劳的。因为观众还是很清楚自己是在看演出,决非是跑到另一个时间里去。所以说,剧情的时间乃是演出时间中的时间,两者不可混淆。

3 社会的时间

这里指的是融于戏剧中几种不同的社会背景的时间。一是剧作者所生活的社会时间,二是剧作者所创作的剧情发生的社会时间,这两种时间的关系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完全真实的,而后者是经过作者头脑选定的。即使是一部极其现实主义的戏剧也可以说是非现实的,因为能称为艺术的东西必定是经过加工的,含有作者的主观意识。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能称其为艺术了。艺术除存在的本身是真实的以外,它可以说是来源于人的一种情感和认识的虚构,来源于大脑里的时间,而大脑里的时间谁也无法否认是社会时间的一种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一番整理浓缩而形成的。所以只要是被人称为艺术的,是不会与人的生活一样真实。还有第三种社会时间,就是观众所处的这个社会时间。这几种不同的社会时间,融混在一起,成为一部多重时间的交响曲,成为一部更大的戏剧,所以说戏剧是时间中的时间不会不妥吧!

二、时间对导演创作的渗透

1 时间携同导演选择剧本

法国批评家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说:“群众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压力,给艺术家定下一条发展的路。”我想这句话再好不过地道破了一个真理:艺术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不受到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影响,也就是受到时间的制约。你不可能是社会的局外人吧?所以说一个导演在进行创作时,有意无意的都要带着自己生活环境的烙印,也就是自己生活时代的烙印去进行思考,再选择适合“观众思想”和“社会风气”的作品,起码是人们所能接受的,我想导演在选择剧本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一点,你是在用时间之眼去进行选择,或者说时间在指使你不得不这样选择。因为在你生活的时间中不会需要一些无用的东西。布罗凯特说得好:“戏剧脚本是我们的价值观与过去的价值观之间的一座桥梁,我们欣赏与了解的另一时代的种种,非得在其中找出至今仍具有意义的意念与态度不可,否则我们是不会受感动的。”

2 导演的时间意识决定导演的构思

正因为我们是生活在时间中的人,我们才有了时间意识,也正是因为我们都处在各自不同的时间环境里,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才造成了我们时间意识的不同,为什么在创作中每个导演会有不同的构思呢?这是由导演的时间意识所决定的。导演如何看待过去和现在,如何看待剧本和观众,如何因一个剧情的启发而唤起自己的想象再现剧中的情景,这都跟自己的时间意识有着密切的关联。比如当你看到一个剧本内容给予你触动时,你会用你的时间感情感受那里面的时间感情,你也同样在用你的时间的头脑勾画出另一个时间的场景。因为你无法亲临或置身于剧情时间里去,你不是那里面的角色。所以说,导演在进行构思的时候,往往不能摆脱自己所受时间限制的影响,尤其是自己主观时间意识,这就可见时间意识对于导演的创作是至关重要的。你要给予观众什么?也就是你要给予你自己什么。我想一个导演的创作构思总是要想到给予今天的是什么吧?时间要求你必须这样做。时间使你成为历史的一页,时间意识让你具有历史感,没有历史感的构思是空洞和乏味的。为什么同一部戏不同的导演对它有不同的解释?这就是我们所要说的导演的时间意识决定了导演的构思。

3 时间——导演——演员

时间对导演创作的最直接影响要算是导演对演员表演的把握了。因为众所周知,观众面对舞台看的是演员在表演,是演员再现剧情的时间。导演的创作思想是要由演员的表演来展示。演员在一部戏中,他们既处在剧中人的时间中,又处在观众的时间中,同时,他们也处在导演的时间意识中。可以说,演员集多重时间于一身,这当然是不容忽视的,而且也需要导演重点把握的。如何处理好演员表演问题,让演员明白自己在演出时所处在的时间位置,让演员了解导演对于处在不同时间的人物不同的表演处理等等。记得在《桑树坪纪事》一剧中有一段导演对表演的处理正是体现了导演对演员时间的把握:彩芳搀扶起被打伤的榆娃,将他送进麦客的队伍,这时的彩芳还是在剧中过去的时间里,她等榆娃进到麦客队伍里后,彩芳就还原到现在的时间里,她眼望着的不仅仅是麦客的队伍和其中的榆娃,而是以现代观众的眼光望着中国农民的缩影。《桑树坪纪事》的导演很成功地把握了演员在不同时间里的表演,这种对演员的把握正是导演具有强烈的时间意识的结果。

三、忽视时间与戏剧的关系将导致戏剧危机

时间一直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传统的“三一律”的时间更多具有物理学的意义。它仿佛是剧作家提供的一个容器,容纳着人物和情节。但是,即便是在一部严格按照“三一律”写出的戏剧中,例如在高乃依的《熙德》中,时间也有其内在涵义。这内在涵义就是指时间与生命和价值的关联。法国现代作家普鲁斯特在谈到小说中的时间时说:“一小时不仅仅是一小时,它是一只装满了芳香、音响、打算、气氛的花瓶。”这类时间意识对戏剧不是同样适用吗?

对时间的内在含义的意识就是我所说的时间意识,这并不是什么新发明,在斯坦尼和布莱斯特两大戏剧理论体系中不同程度地都蕴含有这种意识。在我看来,无论是把“角色体验”置于表演中心(斯坦尼),还是通过“间离技巧”激发观众的创作性目的(布莱希特),都要求导演在对剧本进行二度创作时具备充分的时间意识,要求导演把握住戏剧的时间性这一核心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以实现其整体的意图。

完整的戏剧概念我们都知道包含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即剧本-演员(舞台)-观众。那么,导演的时间意识也可以说包含以上三个方面。

导演的时间意识,从宏观上说是通过舞台象征性地揭示和沟通时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动态关系,以现在为坐标,呼应过去,暗示未来。从微观上来说,就是着眼于舞台和表演中的每一瞬间。

和其他艺术一样,戏剧也一直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的变革。这种变革是以现代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导致人类思维方式和时空模型的变革为背景展开的。爱因斯坦所揭示的时空不可分割性和在不同特定条件下时空关系的相对变化;柏格森强调的“直接经验”中所蕴含的“主观时间”,海德格尔在对存在的追问中所达成的“时间倒流”等等,从而也为戏剧导演的时间意识提供了新的可能。

综上所述,我在这篇文章里强调时间与戏剧的关系,强调我们的时间意识,一句话,就是告诫我们这是不可忽视的。

上一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在九大旅游强国中的竞争力分... 下一篇:汇改后中国股价与汇率联动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