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54例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分析

时间:2022-08-15 08:43:52

青光眼54例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分析

摘 要 目的: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54例63眼,术中应用抗代谢药物及可调节缝线,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及并发症。结果:出院时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无变化者18例24眼,提高者27例30眼,降低者9例9眼。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需长期随访。

关键词 青光眼 改良小梁切除术 疗效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82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3月收治行抗青光眼手术患者54例63眼,男39例48眼,女15例15眼;年龄23~79岁,平均62.5±14.1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1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9例12眼,开角型青光眼9例9眼,继发性青光眼6例6眼,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12例18眼。

手术方式: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以0.4%盐酸奥布卡因作术眼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作球周麻醉。操作步骤:①作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②作1/3~1/4厚度及4mm×4mm的弧形浅层巩膜瓣,剖入透明角膜内1.0~1.5mm。③于巩膜瓣上、下均分别放置丝裂霉素C棉片(0.4mg/ml),3分钟后取出,生理盐水冲洗干净。④作中层膜瓣3mm×3mm 1/3巩膜厚度,前界进入角膜透明区0.5mm,并切除。⑤于小梁部位作方形板层切开2mm×1.5mm,于右侧先切透至前房,切透处虹膜稍膨出,以小剪(Vamas剪)在膨出的虹膜上剪小孔,使房水缓慢渗出,并自板层切开处,切除小梁组织。⑥虹膜剪切除虹膜根部组织大于小梁切除区,并可见睫状突。虹膜恢复器轻轻按摩巩膜瓣使瞳孔恢复圆形。⑦按摩巩膜瓣用10~0尼龙线调节缝合2~3针,连续缝合球结膜,术毕予以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mg球结膜下注射,术后予以0.3%诺氟沙星滴眼液、0.025%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每日3~4次。

手术注意事项及随访:术前20%甘露醇静脉滴注,每天1次,局部点0.25%氯霉素眼药水及地塞米松眼药水,术后应用青霉素320万U静推,每天2次,地塞米松10mg静推,每天1次,以控制炎症反应和组织增生,术前术后避免使用匹罗卡品。术后1周内每日、半年内每月、半年后3个月术眼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眼压、视力、滤过泡、前房、并发症等。手术2周后开始行前房镜检查,随访6个月。

结 果

出院时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无变化者18例24眼,提高者27例30眼,降低者9例9眼。Ⅰ°浅前房9例9眼,是由于术中可调节缝线松,术后滤过旺盛引起,经局部加压包扎、散瞳、甘露醇静脉滴注恢复。球结膜伤口渗漏12例12眼,其中6例6眼是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再手术,3例3眼经球结膜修补愈合,另3例3眼通过异体巩膜瓣修补愈合,这也是导致术后视力下降的病例。3例经球结膜下自血注射愈合,3例经局部棉垫加压包扎愈合。

所有患者无眼内感染。术后眼压失控者3例3眼,是继发性青光眼,术后3个月后,眼压升高,经药物控制不良又施行青光眼阀植入术,之后又施行二极管激光治疗,目前两种抗青光眼药物控制眼压在15~20mmHg。余患者经局部按摩眼压可控制。拆除可调节缝线的时间2~30天。随访视神经变化,部分患者术后视野略有改善。

讨 论

目前针对青光眼最有效和最普遍的措施就是降低眼压,将眼压降至低于可能引起视神经进一步损伤的水平,即“目标眼压”水平。为达到此目的应采用危险性最低、并发症最少且对患者日常生活干扰最小的治疗方法[1]。应用改良小梁切除术,即高位结膜瓣分层切开及分层连续缝合,巩膜层间切除,小梁切除前先使房水缓慢流出,巩膜瓣上、下分别放置丝裂霉素C棉片,减少了术后瘢痕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较满意疗效。综上所述,改良的小梁切除术,术后降压效果好,并发症少,适应证广,是较理想的抗青光眼手术。

参考文献

1 孙兴怀.青光眼手术治疗的进展及其选择.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1):40-48.

上一篇:根管治疗并发症分析 下一篇: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