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时间:2022-09-12 05:18:01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实践中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60例(265眼)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力观察及并发症、手术关键步骤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视力恢复快,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对硬核白内障更安全。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简单易学,无需特殊设备,手术费用低,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 小切口 白内障摘除术 基层医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83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各型白内障260例(265眼),男131例(134眼),女129例(131眼)。年龄49~76岁,平均62.5岁,白内障核硬度Ⅲ~Ⅴ级。本组排除术前和其他不适宜手术的眼疾患者。

手术方法:按白内障手术常规行术前准备,术前1小时开始滴散瞳剂,充分散瞳,用1%爱尔凯因表面麻醉或2%利多卡因球周麻醉。剪开以上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烧灼止血,在正上方距角膜缘2mm处作长约6mm的反眉弓板层巩膜切口,厚度为1/2巩膜层。用隧道刀分离板层巩膜至角膜缘内2mm的透明角膜处,以尖刃的角膜刀穿刺入前房。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在9点处作侧切口,用截囊针或撕囊镊环形撕囊直径约6mm,扩大内切口,注入林格氏液行水分离,使核从皮质床游离并进入前房。在核与角膜内皮之间及核与后囊之间均注入黏弹剂。用晶体圈套器插入核的下方,轻压切口后唇使核进入隧道切口并取出晶体核。吸净皮质后,前房内再注入黏弹剂,植入人工晶状体,注入0.1%卡米可林缩瞳后,再冲洗前房,术口视情况可缝合1针或不缝合。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mg,结膜囊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包扎术眼。

结 果

术后视力恢复情况:260例265眼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5者112眼(42%);≥0.3者215眼(81%);

术中、术后并发症:①角膜水肿:本组发生106眼,一般在切口周围和角膜内皮,多发生在术后第1天,第3天即消失。3眼角膜水肿较重,给球周注射地塞米松针2.5mg,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术后痊愈。②术后浅前房:本组发生3眼。因虹膜嵌顿于切口,前房消失,行前房成形术,并缝合1针,1周后痊愈。③继发性青光眼:本组发生4眼。给口服醋甲唑胺及静脉滴注20%甘露醇,3天后痊愈。④前房出血:术后第1天出现4眼,3眼自行吸收,1眼行前房穿刺冲洗治愈。⑤后囊破裂:本组发生9眼。6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2眼行人工晶状体悬吊,1眼未植人工晶状体。⑥术后散光:术后1个月平均散光为1.25±D,术后3个月基本不变。

讨 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是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上的进一步改进。该手术具有切口小、密闭性好,无需缝线,手术时间短等特点,对眼球损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和术口愈合快,同时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眼内容物的脱出。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反应轻,在角膜和晶状体之间有粘弹剂,同时前房操作较少,角膜内皮损伤小[1]。因切口的位置较后而且具有一定的密闭性,术后散光较传统切口明显减少[2]。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小切口手术的优越性突出,操作不复杂,易于掌握,设备及器械较易满足[3]。县级医院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可以降低手术费用,为众多贫困患者带来复明机会。

参考文献

1 张素华,钱军,唐义灵,等.百赖式小切口晶状体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0,22(6):522-523.

2 王新月,张效房,张金嵩.白内障手术切口与屈光关系的研究.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0,22(6):647-648.

3 张效房,吕勇,马静,等.介绍一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0,22(5):501-502.

上一篇:青光眼54例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分析 下一篇:青光眼术后浅或无全房与非典型恶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