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简介

时间:2022-08-15 06:47:14

我国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简介

【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的客运专线的类型及相应的运输组织模式进行了介绍,通过对各类运输组织模式的研究、探索、分析、比较,得出我国各类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选择的条件和原因,之后介绍了客流组织对运输组织模式的影响,并在最后介绍了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客流组织;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铁路的高速发展,高速铁路技术的不断更新,客运专线的运用在我国也越来越广泛,于此同时,客运专线的运输组织模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1、我国客运专线类型及相应的运输组织模式

我国的客运专线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速度在300km/h及以上的纯客运专线、速度在200—250km/h的客货混跑型客运专线以及城际客运专线。这三种客运专线采用的运输组织模式可以通过结合具体情况分别加以确定。

对于时速为300km及以上客运专线,其采用的运输组织模式有以下六种方案:

(1)客运专线只开行本线速度在300km/h及以上的旅客列车(以下简称A类列车),并且不组织旅客换乘,跨线旅客列车全部走既有线,这个方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既有线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2)客运专线只开行本线的A类列车,但组织旅客在衔接站换乘。这个方案不仅不能解决既有线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增加旅客换乘的麻烦。(3)客运专线上除开行本线A类列车外,跨线高速列车走客运专线,并且采用A类列车方案,其余跨线列车仍走既有线。这个方案虽能增加客运专线一部分行车量,但将增加跨线高速列车的运营成本。(4)客运专线上本线列车采用A类列车方案,所有跨线列车均建客运专线并且采用A类列车方案。这个方案虽能解决既有线能力不足的问题,但会大大增加跨线列车的运营成本和费用,使大多数旅客难以承受。(5)客运专线上本线列车和跨线列车共线运行,本线列车采用A类列车方案,所有跨线列车采用时速为200—250km的旅客列车(以下简称B类列车)方案。(6)客运专线上本线列车和跨线列车共线运行,除本线列车全部采用A类列车方案外,有条件的跨线列车也采用A类列车方案,其余跨线列车采用B类列车方案。

第(5),(6)方案都能解决既有线能力不足问题,都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客运专线的客流量,都不需要换乘,且能提高速度。缩短旅行时间,具有明显的优点。根据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分建成网、兼容运行的特点,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建成后的客运专线采用本线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与跨线时速250公里列车共线运行方案,这种运输组织模式堪为世界最优。

对于时速为200~250km客货混跑型客运专线,其运输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是针对运营初期兼顾客货混跑模式的客运专线。这种情况下的运输组织模式为:客运专线上本线列车和跨线列车共线运行。除了本线旅客列车全部采用时速为200—250km的动车组方案外,有条件的跨线旅客列车也采用时速为200~250km的动车组方案;其余跨线旅客列车采用时速为160km的机车牵引列车方案并且全走客运专线;部分通过的货物列车上客运专线,但要求速度要达到160km/h。在运行秩序出现问题时,以本线旅客列车优先的原则进行运行调整。(2)是针对客货混跑模式的客运专线。这种情况下的运输组织模式为:客运专线上本线列车与跨线列车共线运行,除本线列车全部采用时速为200~250km的动车组方案外,有条件的跨线列车也采用时速为200~250km的动车组方案,其余跨线列车采用时速为160km的机车牵引列车方案并且全部走客运专线;大部分货物列车上客运专线,但速度要达到100km/h。

2、各类运输组织模式的选择条件和原因

我国高速铁路在相当一段时间都作为客运专线使用,其运输组织模式采用不同速度的列车共线匹配运行的运输组织模式,最终发展为全高速运输组织模式。同速度的列车共线匹配运行运输组织模式是指,客运专线上本线列车和跨线列车共线运行,除本线列车全部采用动车组外,跨线列车也采用动车组,但动车组的等级不同,其最高运行速度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不同速度的旅客列车共同在高速客运专线上运营的局面。

目前采用不同速度的高速列车共线运行的运输组织模式有以下原因:

(1)此模式具备全高速一次下线运行模式的优点,同时较好地解决了既有线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2)近年来我国机车车辆工业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完全拥有自主生产最高运行速度160 km/h的客运机车和车辆的能力,国产高速动车组也已投入运营,为我国跨线列车采用高速动车组创造了有利条件。(3)我国铁路将进一步扩大列车提速范围,到2020年“四纵四横”铁路干线提速后,旅客列车最高时速将达到200 km/h,到2020年,既有线路客货列车与客运专线列车的速度差将明显减小,既有线技术设备条件大大改善,从而为高速列车下线运行创造了条件。

3、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

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有: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对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的影响;我国自主开发客运专线诸多关键性的技术能力,如高性能动车组的核心制造技术等。技术设备对不同速度列车技术性能的兼容和相符性;本线的客流是否充足,客流构成中跨线客流的比重;相关线路布局、能力及客运专线的能力适应情况,是否存在本线客流不足、能力冗余较多而平行既有线能力紧张的情况;大型客运枢纽站的换乘是否方便;如果跨线列车上客运专线运行。跨线列车的运行秩序势必对客运专线的运行秩序带来影响。如在跨线列车晚点的情况下。应该以什么原则组织客车运行,跨线列车与本线列车的等级顺序都需要做进一步的考虑。

参考文献:

[1]杜文.旅客运输组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聂磊.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技术[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户佐安,邱忠权,严余松.我国铁路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决策[J]. 统计与决策,2008.

上一篇:吉克隽逸彩色的黑 下一篇:科技发展中的环境伦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