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8-15 04:33:09

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课活起来。开展生动活泼的小学语文课堂活动,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课活起来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要想使学生真正在语文课堂上“活动”起来,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本文试从课堂活动的设计、开展活动的策略、实施活动的思考三个方面加以浅析。

关键词:课堂活动教学 设计 实践 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是指在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创新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整体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

一、小学语文课堂活动的设计

小学语文教材中形象丰富多彩、语言缤彩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形象和语言的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1.游戏表演活动。把游戏引入课堂,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满足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的需要。。

2.操作实验活动。学生看别人实验、操作与他们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实践,才能深入理解,才能发现能力。

3.引导观察活动。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具休丰富的形象,要让学生观察了解。许多抽象的概念通过观察可以达到教师讲述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如学习“大蒜、稻谷、韭菜”,这些是具体的实物,外形近似但各不相同。如果凭教师讲述“叶片是细细的、薄的、绿的……”那么费尽口舌学生也难以分辨何为大蒜、何为稻谷,只有让学生动手摸、用鼻闻、仔细看,才能分清楚。

4.讨论争辩活动。在紧张、激烈的争辩中,学生受到的心理刺激强烈而鲜明,掌握的知识丰富而全面。

二、小学语文课堂活动开展的策略

活动的策略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认知矛盾,使活动的契入既处于预定的教学环节之中,又位于恰当的知识衔接处。在学生具备良好的认知心理条件下进行恰当的活动,以保证活动做到目标明确,过程到位,达到预期效果。

1.活动时机的把握。(1)课前活动:课前活动是在学习新课时,教师提出恰当的学习要求,指明总的学习方向,鼓励学生创造性发挥,让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自学活动。(2)课后拓展:课后,教师不单是布置巩固性练习,更重要的是把课堂教学辐射到社会生活中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写学习心得,自制学具和教具等一系列活动来充实课堂学习的知识,形成全面的认识。(3)课堂活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学生知识获得、情意发展、能力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在课堂上要抓紧时机,开展活动,收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2.活动时间的控制。课堂上学生活动时间宜控制在15―20分钟,20分钟左右时间让教师作简要讲述,作方法指导,作学习小结,作评价激励,这样能较长时间地维持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尽可能地让学生活动,并非把过多的时间让学生活动,缺少老师的指导、帮助、评价、激励,这样的活动目标涣散,过程松散,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时间过少也达不到最佳效果。

三、语文课堂实施活动教学的几点思考

1.活动教学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低中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优势地位,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逐步发展,对事物认识逐步转化为符号把握为主。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内容以抽象的文字符号为主,这就和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了矛盾。活动教学为解决这一矛盾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在低中年级教学中,提供实物、图片、实验材料,声象资料与设备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去操作、实验、观察、模仿,发展形象思维;到高年级,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争辩、开展探索研讨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逐步使活动由形象化转向概括化,从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活动教学摆正了师生关系。活动教学在人格上强调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学生活动的材料,创设活动的环境,指明活动的方向,至于“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则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基础,因人而定。教师只是“引路人”。教师与学生在角色扮演上也形成了良好的转换机制,教师是“传道者”、“引路人”,是长辈、老师;也可是兄长、朋友,是学习的同盟者,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一起发现新知识;也可以是学生的学习者,意见倾听者。

3.活动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提供各种活动材料,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开展观察、绘画、说话、朗读、唱歌、讨论、争辩、拼摆、操作、实验、计算等活动,可以让学生手、口、眼、耳、鼻、脑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活动,有助于学生对事物的整体感知,建立鲜明的表像,形成概念。在知识的学习中发展学习能力,在感官的活动中发展感官的感觉能力。从而把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统一起来。

此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满足于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习者的多方面需要,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最大程度的发展,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巩固了学习兴趣;在一次次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体验情感,发展情感;同时在各种活动中,各种感官的协调参与或交替进行感知,可以消除学习疲倦,维持有意注意时间,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意的全面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应当重视陶冶学生的情趣和情操,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改革,需要将小学生还原为“自由生长的生命”的人,才能让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的“追问”的意义浅析 下一篇:如何引导学生创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