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如何提高小组交流活动的有效性

时间:2022-09-29 12:36:39

生本课堂如何提高小组交流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 独立思考 自我表达 认真倾听 敢于质疑 有序交流

生本理念的逐渐普及,给数学课堂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课堂上的学习气氛空前的热烈,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数学思维活跃了,数学表达能力加强了。我们欣喜之余,不得不对课堂上小组交流活动进行反思。课堂上只要是小组交流,学生个个嘴巴都在动,貌似都在交流讨论,但仔细观察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趁机东张西望,有的学生趁机私聊说小话,根本没有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那如何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使小组活动“活而有序”呢?通过两年的实践,我认为应先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训练学生解题思路、思考方法,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动笔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说、敢做。

二、培养学生自我表达的习惯。

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三、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小组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小组交流时学生倾听别人发言要做到:坐端正、眼看发言的同学、闭上嘴巴留心听。同时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也可以重复刚才发言者说的话,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表扬听得很认真的同学;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

学生在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肯定别人的优点的同时,也要敢于质疑,这有利于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有序交流的习惯

通常,小组内设小组长一名、组员三名。学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本着弱者先说的原则。在该环节中给学困生先说的机会,让学困生说基础,中等生和优生做补充,最后由小组长进行总结。让学困生在学习中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他们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

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我们教师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教师是小组合作的参与者、指导者。

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只是持等待、观望的态度,而是要积极参与到小组探究活动,但这种参与要讲究艺术。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会在小组之间巡视,用眼神和肢体语言肯定他们的表现,要对他们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当小组交流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并将学生引回到任务中来;当讨论受阻时,要及时给予点拨或提示,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当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应检查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当小组讨论的秩序混乱时,要对他们进行耐心讲解和调整,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到有效的探讨活动中来。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学生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时,我发现有的小组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常常因为互相等待而浪费时间,缺乏统筹意识,我就提醒他们在记录员记录本次实践结果时,操作员就可以同时进行下一次操作,而无需等到记录员完成记录之后再进行下一次操作。

除此之外,我还常常“充满了好奇心”去参加他们的活动。例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学生要通过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做实验,从而推倒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有一个小组做完实验后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V= 13 SH,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有些“无所事事”。于是我十分“疑惑”地说:“你们是怎么推倒出来的?能讲给老师听吗?”在我证实了他们的推倒过程之后,我由衷地发出了赞叹:“你们怎么这么厉害?凭借你们的聪明才智看看还能推倒出圆锥体积的其他公式吗?”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我赞美的引导声中再次被调动起来,又一次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去。

二、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在于人是一个可以激励的系统。”如果一个人有了成功的表现,又受到激励,就会迈向更大的成功。在生本课堂的教学中,每节课我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我的每一次发自内心的评价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注重个人评价,更要注重小组评价。在生本课堂,小组的作用不可估量。所以,我想方设法调动小组同学的积极性。对于每节课表现好的小组,我或者给小组加分,或每天一总结,每周一发奖,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我都以小组为单位去考评他们。比如,课上简单的检测,除了评出优秀个人,我也要评出优秀小组,给优秀的小组加分,以此来激励小组的共同成长。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觉得要想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就要多了解孩子,做到投其所好,多学习一些孩子所喜闻乐见的知识,让孩子感到他的老师学识渊博,无所不能,让我们老师成为孩子的崇拜偶像,让孩子成为我们忠实的粉丝,这样我们老师教着快乐,孩子学着也快乐。

总之,小组交流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上一篇:浅析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的“追问”的意义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