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点滴体会

时间:2022-08-15 04:31:4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 教育观念;创新思维能力;思维品质

一、转变教育观念,推行开放式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创新氛围

创新是人的智慧充分自由、生动活泼地展现,没有身心发展的自由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实践证明,宽松开放的弹性氛围有利于学生直抒己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黄鹂》一课时,提问:“课文先后四次写到黄鹂。每一次,黄鹂的境况和作者的感受各不相同,你认为哪一次描写得最好?说说你的理解。”学生经思考后回答,学生甲说:“第二次描写黄鹂写得最好。因为,抗日战争时期,作者见到了声音诱人、色彩鲜丽、姿态矫健的黄鹂”;学生乙说:“第一次描写黄鹂最重要,写出了作者童年迷恋捕鸟,从而引出黄鹂。而且没有第一次,就没有第二、第三和第四次”;学生丙说:“第四次描写得最好。因为,黄鹂在春季的江南,‘那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茂林修竹、桑田苇泊’,使黄鹂的全部美丽都展现出来了”;学生丁说:“我也认为第四次描写得最好。因为作者由江南春季黄鹂的美丽,黄鹂与大自然的和谐,联想到其他动物,进而升华到我们人类,说明人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达到‘极致’”。学生戊却说:“我认为四次对黄鹂的描写都很重要。因为,第一次写童年时迷恋捕鸟,但作者‘没见过’黄鹂;第二次,在抗日战争时期,作者见到了姿态矫健的黄鹂,但‘一闪而过’;第三次,病中见了黄鹂,可惜被‘吓走了’。逛鸟市,却见到了‘被玩弄’的黄鹂。前三次都有遗憾,其实都是为第四次写黄鹂,展现它的‘美丽的极致’作铺垫的。”由此可见,开放式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创新潜能,从而逐步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二、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互结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创新思维的方式主要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两者既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在实践中注重把这两种思维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训练。如在教《致橡树》时,首先,可引导学生运用聚合思维,通过“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事物的并列来聚合出一个“依附对方”的陈旧爱情观,从而突出“木棉和橡胶”之间“独立平等又紧密结合”的正确爱情观念。然后再通过一个问题引入发散思维――“喜欢哪些句子?不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学生在深入分析的过程中得到自己的答案,甚至提出一些疑问。显然,这些问题的提出,把诗歌解读推向更深的层面,同时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想、敢说的创新精神。如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可以词语揣摩为切入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对马克思的逝世,恩格斯为什么不用人们常说的“停止了呼吸”或“心脏停止了跳动”来表述,却用“停止思想”来表达?这个提挈全文内容的关键问题的提出会马上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从而打开思维的大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琢磨,结合下文内容的比较研究,不但能从中深刻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安排,而且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源流,培养学生根据语境创新表达的能力。

四、诱导联想,展开想像,给学生插上创新思维的翅膀

想像和联想能力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中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联想和想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翅膀,它可以激励人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教学中,如能借助于它,可以再现过去或展示未来,突破时空的阻隔,达到“思接千载”和“视通万里”的奇妙境界。如教学《荷塘月色》:可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组合起来,想像作者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地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使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上一篇:让网络走进语文课堂 下一篇:广州地铁一号线设备房分体空调改进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