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08-15 04:28:51

路基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摘 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快了我国公路建设的步伐,公路建设的施工工艺、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公路主要承受和满足汽车荷载的重复作用和经受各种自然因素的长期影响,其中路基是公路的线形主体,是路面的基础,与路面共同承担汽车的荷载作用。没有稳固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公路,一条优质公路,路基质量是关键,路基质量应从路基施工开始控制。

【关键词】路基;施工

路基是公路线形建筑物的主体,是公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础。坚实而稳定的路基是减少路面变形、保证行车通畅和安全、使道路达到使用年限的基本前提。道路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基质量。因此,可以说,重视路基施工质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路基施工特点

路基施工特点如下:(1)工程条件复杂,路基施工需要在各种地形、地质条件下进行,条件复杂多变,与其他各项工程施工相比,虽然技术不是很复杂,但施工难度大。(2)工作量大,通常占公路施工总工作量的50%以上,投资金额大。(3)作业量大,需要的人员、设备多,设备种类型号也多种多样,施工管理复杂、难度大。(4)施工变数大,施工过程中设计变化多,受气候影响大,质量进度较难控制。(5)路基质量缺陷修复难、修复时间长,因而损失严重,不良影响大。

二、路基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路基清理。土方施工前,应将路线用地范围内含有植物根茎、杂草及易腐朽物质的土层挖除,并集中堆放,清除厚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清除的杂物不得倾倒在河流水域之中。路基清表结束后,将填方地段整平、压实,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填方作业。如果路基用地范围内有林木、植被等,应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尽量减少破坏原有植被地貌。对于高级公路、一级公路和填方高度小于1m的普通公路,需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挖除;对于填方高度大于1m的公路路基,允许保留树根根部,但根部露出地面高度不得超过20cm。如果路基附近有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时,应对其进行加固。

2、路基排水。排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下排水,即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其强度的影响;二是路表排水,即将路面、地面的水迅速排出,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1)地下水排水设计。可以采用适当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掺加低剂量石灰处理,设置40cm厚的稳定层等,可起到较好的效果。(2)路表排水设计。一是可以通过路面横坡、边沟、边沟急流槽等,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二是设计中央分隔带纵向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三是设计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桥面水。四是设计中采用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或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3)路面渗水的排水设计。沿路面边缘设置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组成的路面边缘排水系统,通过设置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和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由于通过沥青面层下渗的水量有限,设计中应在每10m左右设置一道Ф5cm横向排水管以确保路面下渗水的排除。

3、做好流水作业。流水作业是我们施工管理人员经常提倡和采用的施工方法,因其施工最经济、最方便,施工进度较快、便于管理,而被广泛用于工程施工。在路面工程结构施工中,流水作业容易布置和展开,也比较直观,但对于路基工程就比较复杂,由于路基填筑层次不等,再加上坑塘、公路构造物、沿线需拆迁的建筑物等障碍,使流水作业难以部署和展开。但是作为路基施工,流水作业最终的目标是追求路基达到设计标高的路段的连续性,为路面结构层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这个目标,我们去编排流水作业计划,同时根据恢复定线及原地面高程、路基设计高程推算出各施工路段的回填层次(包括坑塘等),根据这些不同的层次,寻找出较为普遍的层次,这些较为普遍的层次和少于普遍层数的路段就是路基施工的面,超出普遍回填层数的路段就是特殊路段,也就是路基施工中的特殊的点,路基施工就是这些面和特殊的点的集合,面是可以保证路基流水作业的展开,点是制约整个路基流水作业的展开的,二者是对立的统一体。要实现整个路基的流水作业,就要消除这些特殊点的制约,就要针对这些特殊路段采取特殊措施。如采取增加施工力量,对沿线需拆迁的地段加大协调力度等措施,去消除这些特殊路段对路基施工的影响,保证路基施工流水作业顺利开展。

4、路基下处理。在路基施工中,经常会遇到下处理的设计要求,一般多为掺灰处理。进行下处理时应当小段开挖后小段回填,避免遭雨。当开挖到设计高程后,观察基底有无翻浆和弹软现象。当出现此种情况应果断处理,并及时提出变更得到监理人员验证。掺灰前要把生石灰泛熟,量不宜过大避免长久不用过性失效。而掺灰量不一定死守设计比例,当土质较好时应适量减少,当含水量较大时应适量增加。完成后的路段应及时进行下一层的施工,以免造成成品损坏。因此,在进行下处理时最该重视的是“快”和“透”,施工环节要紧凑快速,处理病灶要透彻无隐患。

5、路基施工防护技术。在公路道路路基施工中,还应对其边坡做好坡面防护。防护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路基边坡的表面遭受雨水的冲刷,并削弱温差及湿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土表面的风化、碎裂、剥蚀演变进程,从而保护路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兼顾美化和协调自然环境。常用的坡面防护设施有种草、铺草皮、植树等植物防护和抹面、喷浆、勾缝、石砌护面等矿料防护。植物防护以土质边坡为主,视为有“生命”防护。矿料防护以石质路堑边坡为主,属于无机物防护。在边坡稳定和改善路容方面,有“生命”防护优于无机物防护。

6、建立健全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是防治路基质量通病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一般采用“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管理体系,这中间最主要的是施工单位的企业自检。首先,施工单位自检。施工单位内部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建立有关责任奖罚机制,优质工程毕竟是靠施工企业做出来的。其次,在施工单位的自检基础上严把验收关。严格的验收,不但能客观地判断被检工程是否真正合格,而且还能指出被检工程存在哪些质量问题,以便进行合乎实际的处理,同时还能发现不少新的问题,如路床清淤检查有可能发现软弱地基;路基验收时,有可能发现路基的纵向裂缝等等,能及时给工程清除质量隐患。此外,为督促各级验收人员严把验收关,加强责任心,有必要建立验收签证责任奖罚制度,这也是控制工程质量的一个必要手段。

总之,从路基的重要性看,应加强其施工管理。因此要以满足业主要求、提高质量为宗旨,采用科学方法,实行系统管理,进行全过程控制,做到持续改进,使路基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立鹏,周阳.试述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成因与防治措施[J].民营科技,2012,04(42).

[2]陈丽丽.公路路基施工质量问题探析及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02(217).

[3]孟凤玲,郭海涛.浅谈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J].科技向导,2012,01(12).

上一篇:基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问题的思考与研... 下一篇:地质勘查中找矿工作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