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分析

时间:2022-08-15 02:01:2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分析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已进入普及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得到迅速推广。但在我县农村小学,受硬件、环境、师资等客观因素所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理论和实践操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整合状况与我们期望的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归纳出了较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以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问题分析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课程整合成为热点,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和操作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2012年12月,笔者对我县30多个乡镇的农村小学600多名教师作了一次问卷调查,从中总结归纳出了较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希望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缺乏认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并没有真正理解整合的内涵。简单的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划上了等号,认为只要是在课堂上使用了计算机就是进行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而没有从改革教学模式的根本和实质出发,来引发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如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仅停留在这种较浅的层次上,就丧失了其应有的价值。

2.为了整合而整合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学校领导仍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面临的考试压力很大,又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很少有勇气在平时教学中尝试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应用,迫使他们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有些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把是否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等作为评优课的标准之一,致使许多教师只在某些优质课评比、示范课和领导检查教学时,才被动的做些课件,将计算机搬进课堂进行一些整合,背离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衷。

3.课件设计偏离教学使用价值

有些教师过分追求多媒体效果,为了突出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不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尽数罗列到课件中,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着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晕目眩。明显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教轻学的倾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件的外在表现上,忽视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的课件教学极易导致学生的视、听觉的疲劳,思维训练的不足,既缺乏实效,又超出了教师精力承受能力,偏离了课件使用的本义。

4.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匮乏,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顺利开展

随着计算机的逐步普及,我县教育行政部门对小学教师举办了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培训。目前,大部分教师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但其信息技术整体水平不高,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许多教师虽然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但他们缺少必要的信息素养,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难以开展。如有的教师所用课件是从网上直接下载或者请专业人员帮助制作,对课堂上一些突发性技术问题无法处理,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

二、对策探讨

针对以上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的转变是顺利实施课程整合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认识到,一堂好课并不是单纯地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教学就可以了,信息技术也绝不是解决教育症结、攻克教学难关的万能工具。教师必须系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使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因而,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目标,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机地整合,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2.完善评价机制,科学评价课堂教学

在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不是说一定要加上信息技术手段这一条件,应该全面评价,要看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环节是否适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看是否依据学生和本校现有资源实际,科学地设计了这节课;是否确实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正如王鹏远老师所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务实,即不是追求表面繁荣、热闹。衡量整合的效果要看学科教学效果,用过之后教学质量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整合有效地进行。

3.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立足点始终应当是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必须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关系。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都应是为了教学服务,信息技术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信息技术的运用应遵循适时、适用、适度的原则,即应在恰当的时候,适当的运用信息技术,而不能滥用,更不能一味追求技术的奢华和时髦,追求的永远应是教学效果。应围绕教学目标决定是否用,用多少,以提高教学质量。

4.认真学习,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

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达成度。如果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提高了,而教学思想仍然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那么信息技术只能成为传统教学的附属物,不能很好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既要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又要具备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与方法。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和不应该以及怎样在学科中应用信息技术;懂得怎样解决和组织信息技术资源;懂得怎样评价在使用信息技术时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实现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

[2]袁建敏,翟振宏,王玉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中小学电教,2004。

[3]陶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5(2)。

[4]郭绍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上一篇:“惯性”教学中应注意讲清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浅谈函数对称与函数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