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隐喻的体验认知研究

时间:2022-08-14 10:15:11

人体隐喻的体验认知研究

[摘要]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认知思维。人的身体是人类认知世界,形成概念的基础,英汉民族都借助身体去认识世界,表征世界,其认知思维具有较大的共性,在他们各自的语言体系中也都用丰富的人体隐喻表达。“head(头)、face(脸/面)、eye(眼)、mouth(口)、heart(心)、hand(手)”都是英汉语言里常见的人体隐喻,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连人类及其所处的世界也随之充满灵气。

[关键词]体验哲学;人体隐喻;认知分析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4-0087-02[ZW(N]

[基金项目]本文受广西师范大学教师成长基金项目“认知视角下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意象对比研究”(ED2013007)的资助。

[作者简介]黄兴运(1982―),男,广西贵港人,硕士,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李一枝(1988―),女,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Lakkoff和Johnson发表[WTBX]Metaphors We Live By[WTBZ][1]后,学界掀起了一股研究隐喻的热潮。隐喻的本质在于人类用一个熟悉或具体的概念去理解另一个陌生或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原有概念特征的映射,实现对新概念的理解。人类认知具有“体认”的特征,喜欢把自己的身体与周边世界建立联系,从而产生大量人体隐喻的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在英汉语言中都极为普遍,值得深入研究。

二、体验哲学与人体隐喻

“体验哲学”最早由Lakoff和Johnson[1]提出,他们认为人类的范畴、概念、心智和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通过身体部位、空间关系、力量运动的感知与周边世界进行互动而逐步形成的。语言符号的发展也是如此,遵循着“现实―认知―语言”的进展程序。Lakoff和Johnson[1]的语言体验观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同并逐渐发展为认知语言学的基础。

其实,体验哲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管线,在我国,古代先哲在《易经》中提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点。可见,以身喻物的人体化隐喻认知是人类共通的思维方式。体验认知哲学认为,人与世界的互动体验是思维概念及语言系统的基础。换言之,人类心智是身体经验的产物,语言是人类心智的产物,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造就人类丰富精彩的语言世界。

人是认知的主体,人类世界就是一个人化的世界,语言中处处都有人类认知的印记。如人有头,以之映射到山上,便有了“山头”的说法;人有眼,以之映射到泉上,便有了“泉眼”的表达;人有口,以之映射到洞上,便有了“洞口”的说法;人有体,以之映射到船上,便有了“船体”的描述;人有心,以之映射到花上,便有了“花心”的表达。简言之,隐喻无处不在,人类就是通过身体与世界的互动来表达世间万物的。归根到底,隐喻是人化的隐喻。[2]

三、人体隐喻的体现及其认知理据

体验哲学对语言和意义的根本态度是“体验性”。[3]如前文所述,人类认知具有“体认”的特征。人类在了解世界的时候,先从自身开始,然后再推己及物。因此,语言和意义源自人类的感知体验。以下我们通过丰富语料来揭示人类这一特殊的认知思维及其认知机制。

(一)Head:头

头是人体的重要的器官,它位于身体的顶端且向其他器官发号施令。头高高在上且具有思考和命令的功能。基于此,头便引申出“前端”“第一”“聪明才智”等意义,在语言中产生诸多隐喻表达,如英语的“he head of the mountain(山头),the head of the state(首脑),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人多智广),above one’s head (难以理解)”,汉语的“山头、桥头、牵头、头胎、头条、头领、领头羊”等。

(二)Face:脸/面

脸是头的前部,是五官的衬底。人快乐或难过、同情或鄙视都能在脸上展现无余。基于此,脸便引申出“前面”“表面”“重要的方面”等意义,扩展出以下隐喻表达,如“the face of the earth(地球表面),the face of the building(建筑物的正面),the face of a note(票面)”,以及“地面、江面、门面、台面”等。同时,脸上的表情能揭露人的内心,因此,脸又被用来描述人的情感态度,如“read one’s face(察言观色),pull a long face (拉长脸),lose face(丢脸)、save face(保存面子)”,以及“板脸、热脸、冷脸、赏脸、丢脸、面带愁色、满面堆笑、给面子、有面子”等。

(三)Eye:眼

眼凹陷于人面部的上方,形似洞孔;同时,眼是人类观察世界,判断事物,获得信息的重要器官。基于此,眼便引申出“有孔之物”“珍贵事物”“能力态度”“打听信息”“显著”等意义,如英语的“the eye of a needle(针眼),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have an eye for sth.(有……的眼光),汉语的“针眼、泉眼、眼光、眼力、眼线、显眼、起眼”等。

(四)Mouth:口

口是人类说话和进食的重要器官,有了口,声音才能出来,食物才能进去。基于此,口便产生“口状物”的隐喻,被用来描述内外相通的地方,如“the mouth of a well(井口),the mouth of a river(河口)”,以及“路口、风口、入口、出口”等。此外,口是人类说话的重要器官,人类的思想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语言表达来实现的。因此,口又自然地被用来描述人的思想情感,如“make a mouth at(皱眉头),heart in one’s mouth(提心吊胆),put one’s foot in one’s mouth(说错话),run off at the mouth(喋喋不休)”,以及“口是心非、口若悬河、异口同声、张口结舌、信口开河”等。

(五)Heart:心

心位于胸内,身体中央,是人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心跳正常,则生命继续;心跳结束,则生命结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心常被用来描述位于中心位置和极其重要的人或物,如英语的“the financial heart of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金融中心),the heart of the city (城市中心),heartland(中心区域),sweetheart(心肝宝贝)”,汉语的“手心、掌心、圆心、中心”等。与此同时,汉语的古谚曰“心之官则思”,基于此,“心”又被认为是人的情感所在地,被用来喻指情感态度,如“kind―hearted person(心肠好的人),cold-hearted man(冷酷的人),heart- broken(心碎)”以及“好心人、负心汉、铁石心肠、丧心病狂、心力交瘁”等。

(六)Hand:手

手是人手臂的前端部分,由五只手指和手掌组成,用于抓握东西。有了手,人才能更好地工作,因此,手便引申出“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事的人”,如“an old hand(技能熟练的人),handyman(巧匠),right-hand man(得力助手),a green hand(新手)”,汉语的表达更是不胜枚举,如“帮手、对手、能手、生手、熟手、歌手、助手、扒手、杀手、凶手”等。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人体化隐喻在英汉文化中都极为普遍。人的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有隐喻的引申。可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以及概念化方式。正是有了隐喻,人类的语言才如此丰富多彩,处处充满灵气。

四、结语

Fauconnier[4]认为,跨域映射是人类生成、传递和处理意义等认知活动的中心。隐喻的认知力量就在于通过身体体验,将人们熟悉的始源域的图式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之上,实现抽象事物的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目标域更好地为人所理解。“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英汉民族共有的思维模式。人们了解周围事物时,首先从自己的身体开始,然后由近及远、由自我到非自我、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发展。人体化隐喻使得人类及周围世界都变得形象生动,充满灵气。诚然,英汉民族思维有共性的同时,必然也存在个性。本研究仅涉及英汉人体隐喻的共性,其个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Lakoff 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覃修桂,黄兴运.概念隐喻中始源域“多元性”的体验哲学观――以汉语诗词中“愁”的概念隐喻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5).

[3]王寅.认知语言学的意义新观:体验性概念化――十三论语言体验性[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4).

[4]Fauconnier G.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下一篇:《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