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8-14 10:09:11

高职院校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建筑施工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但在高职院校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师资薄弱 ,教学方法陈旧,考核方式单一等系列问题,要改变这些问题必须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创新教学方法、突出考核重点、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多样化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教学改革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125-01

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明需求的与日俱增,城市绿地建设、房地产开发、农业观光旅游、道路景观建设等日益受到重视,与之相关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缺口也在加大。因此,土木工程专业在各地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下,如何使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建筑施工课程的研究内容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工程造价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实践性和综合性强,并且与现行规范、规程等密切相关。在工程施工中许多技术问题的解决和管理系统的建立,均要涉及到该课程的运用。本课程理论学时72学时,实践学时为5周,课程主体内容为施工技术,重点讲述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施工程序等内容。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施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关施工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门课程缺乏系统联系不够

现有教学体系下高职院校各课程学习内容与教学组织的内容分散,各门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每门课程只重视自我学习,轻视了各学习阶段、各课程内容与建筑施工教学的相关性;授课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重复讲授课程内容使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此外,现有教学体系下课程设置过于传统化,知识面没有及时更新,缺少对新材料和新方法的关注,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研究性教学不够

研究性教学是指提倡“以探究为基础,而不是以传递信息为基础的学习”,使学生从知识和文化的接受者变成探索者。我国现行的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式多以单向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内容重视不够,不能很好的理解专业知识。

(三)教学资源相对短缺

教学资源相对紧缺是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普遍存在的状况。首先缺乏高素质专业的任课老师,教师是教学的核心,“一所大学可以没有大楼,但不可没有大师”, 土木工程的许多教师都是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师范技能差,教师的工作经验缺乏。还有一些教师是从其他专业中抽调过来的,由于是非专业的任课教师,内容深不下去,效果提不上来,缺乏创新精神,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目前国内的土木工程缺少优秀的专业教材作为引导, 定义概念模糊,学科争议多,各学校之间性质不同, 教学内容没有统一标 准 ,培养的重点各不相同 。再次,多数院校硬件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招生规模急剧膨胀的今天,高校的硬件设施显得捉襟见肘。由于硬件设施缺乏,导致部分实验性的教学无法开展进行, 从侧面也影响到教学质量。

(四) 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施工教学在实践这一环节与现实不能紧密结合 ,学生无法置身于施工环境中去亲自体会,直接导致对细部的处理不清淅。缺乏必要的实践是影响课程深入的原因,狭窄的知识面使学生养成了纸上谈兵的习惯,课堂讲授的内容难以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许多学生在工作后感叹知识的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校期间知识面的侧重程度以及必要的理论实践。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知识的片面 ,实践能力缺乏势必造成教学内容的单一,潜在地影响了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陈旧考核内容单一

在建筑施工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的考核模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及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师生互动,缺乏与实践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教师常常以学生最终试卷质量为主要考核手段,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逻辑能力的培养上。建筑施工课程作为专业的主干课程,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到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及人才的培养,所以建筑施工课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建筑施工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

建筑施工是土木专业的核心课程,探索一条完善的适合高职层次建筑施工的教学道路是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师努力的方向。本文提出“1 点、2 主、3面”的教学改革思路,理论教学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实验教学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增强学生间的协作,实习教学面向社会,增加实习基地,增强与施工单位的合作; 考核方式多样化,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

(一)以社会需求为教学出发点

调整教学内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能从事城市建设、各类施工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然而创新与实践的源泉来自社会需求,因此在本课程的改革探索中,紧抓“社会需求”这一出发点。不论理论教学,还是实验、实践教学内容,都紧密与社会需求结合。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增强师生协作, 转变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尝试: 一方面,认真准备教学设计,根据课程情况尝试提前把下次课的相关问题列给学生,让他们课余时间思考调查, 查阅资料,以便课堂展开讨论。另一方面,努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即“优化主导”。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去吸引学生,用自身的亲身经历去“感化”学生。平日利用业余时间多多和建筑施工单位接触,把一些实际项目案例引入课堂,真正做一位“学生进入社会的引路人”。

(三)以教学环节的实施为核心从三个方面提升教学质量

(1)完善教学内容

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共分为3个部分: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外出实习。在理论的教学中: 突出面向社会,提高能力的教学内容; 重视培养学生对“艺术、生态、历史、环境、建筑、旅游”等多学科的学习兴趣,通过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座、报告等形式,讲授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扩展学生的思维角度和知识面; 理论尽可能结合现实方案进行师生分析讨论; 土木专业相关课程较多,现实教学中存在各门课孤立开设问题,今后加强课程间教学内容、形式、组织上的联系,强调各课程学习内容与教学组织的相关性,有效实现课程间的衔接和过渡。

(2)改善教学条件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条件与起步时期相比有很大改进,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学生实验教室不足,部分实验设施不能达到实验要求,部分学生实验课学习效果欠佳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尝试从 3个方面改进: 加强实验室管理,争取扩大实验室面积; 适时更新教材,适应社会变化; 力争开发高水平、内容齐全的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平台。

(3)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传承,忽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但教学的目标并不是单方面的向学生传达信息,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特有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中,尝试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研究型模式转变,即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灵活地、积极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以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能高效地、正常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李雄.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景观,2008(1):1- 5.

[2]王玉斌.刍议企业管理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 2007(20).

[3]于衍真,李云兰.浅谈建筑施工课程分步式教学的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 2012(10).

上一篇: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建设 下一篇:广西高校体育赞助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