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01 04:42:49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近年来该群体日益庞大但却出现了较高比例的自卑、自我封闭、逆反等心理问题的问题儿童。对问题儿童的心理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各个方面的合力。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154-01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乡,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该群体由于生活和学习的非正常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近年来该群体规模日益庞大,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不仅会影响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甚至会危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笔者基于心理评估量表的部分项目,选取了九江市150名留守儿童作为对象进行调查,以了解并分析他们的心理状况,并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出建议。

一、留守儿童主要的心理问题

(一)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具有自卑心理

调查显示,针对“你与其他同学相比较,你有哪些方面做得更好?”问题,有22%选择了“几乎没有”,有40%选择了“很少有”,有23%选择了“有一些”,仅有15%选择了“很多”。针对“你上课时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吗?”问题,有27%选择了“从不回答,怕答错遭别人嘲笑”,有39%选择了“偶尔回答”,有21%选择了“经常回答”,仅有13%选择了 “总是回答”。这表明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具有自卑心理。

(二)很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具有封闭心理

针对“你常感到被人冷落吗?”问题,有16%选择了“从不”,有30%选择了“很少”,有34%选择了“有时”,而有20%选择了“一直”。针对“你常感到没有人很了解你吗?”问题,有19%选择了“从不”,有32%选择了“很少”,有31%选择了“有时”,而有18%选择了 “一直”。上述情况表明有很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具有封闭心理。

(三)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具有逆反心理

调查显示,针对“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就会感到厌倦吗?”问题,有17%选择了“从不”,有34%选择了“很少”,有35%选择了“有时”,而有24%选择了“一直”。针对“常搞恶作剧,捉弄别人?”问题,有19%选择了“从不”,有30%选择了“很少”,有36%选择了“有时”,而有15%选择了“一直”。这表明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具有逆反心理。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缺失父母的保护是自卑心理形成的一个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跟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其他长辈亲戚生活,他们总是感觉自己过着爹不疼娘不爱的或寄人篱下的日子。特别是在受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后未能及时得到家长的疏通和引导,使他们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现实,而变得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消极懈怠,进而形成一种自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而严重的自卑感会造成人的心理变态,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危害。

(二)家庭环境的不稳定是导致自我封闭的重要原因

心理学认为身心发展受到环境的影响。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害羞、封闭的心理。

(三)家庭教育缺失是逆反心理形成的因素之一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不少孩子都有着严重的逆反心理,他们不能正确的辨明是非,亲情淡漠,他们怀疑任何人、不相信这个世界,他们目空一切,与正面的人和事极力的反驳、抗衡,他们对消极的、不良的事物往往会认同接受,而对各种规章制度则消极的反抗,甚至于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父母要负起责任

首先家长要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父母要放低姿态耐心地开启他们的心扉,帮助他们自由地、毫无顾忌地倾诉自己的烦恼、苦闷、忧郁,以便把心里不愉快的情绪发泄出来;同时也要科学地指导小孩结交一些有益于自己的同龄朋友。在和小朋友的相处中可以模仿伙伴们的为人处世方法,学会忍让、宽容、合作等人际交往的优良品质和性格,这是儿童自我发展的需要。其次父母不但要掌握一定的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还要积极调整好自我心态,面对生活困境不怨天尤人而是积极乐观向上。这样既为子女树立了逆境中奋发进取的榜样,同时也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再次父母要教孩子学会感恩,鼓励孩子多做善事、好事,凡事都要做到善始善终。

(二)积极发挥学校的力量

首先学校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校情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网络课堂,供学生自由选修。其次学校要联系实际多开展一些爱心活动和公益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这样不仅让留守儿童的正能量得到了合理的释放,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心、责任心以及积极进取的斗志。再次是学校要给留守儿童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忽视。让孩子们经常能感受到学校这个大集体的温暖,而这些温暖则是孩子们前进的动力。

(三)适当发挥社会和政府的力量

首先呼吁社会和政府各界爱心人士要联合起来拒绝歧视留守儿童,群策群力创建好身心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最终达到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的这一成功目的。其次农村社区要充分发挥优势,协助留守家庭改善家庭教育,适时适当地为放学回家的留守儿童免费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机会和环境。最后乡镇基层干部尤其是熟悉民风民情的村官也应该经常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嘘寒问暖的同时要鼓励他们邻里之间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赵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李万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对策[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3]周宗奎,孙晓军,范翠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6).

上一篇: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营造高效课堂 下一篇:与艺术为邻武汉现代文人的风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