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工作总结与工作安排

时间:2022-08-14 08:50:33

城乡统筹工作总结与工作安排

一、2012年工作情况

2012年,成都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克服抗震救灾的重重困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挑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灾后重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编制和完善“试验区”建设规划.

全市域城乡规划取得新进展。按照“全域成都”理念,优化整合发展空间,深化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区(市)县域总体规划、试点乡镇乡村规划和6个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了“两轴四片”、“四大新城”、十陵片区等城市设计;完成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编制完成川陕路改造、兰成铁路等重大交通规划;编制完成7个“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规划进一步完善。编制完成公共体育设施、文化设施、供电设施、食用农产品市场、普通中小学、医疗卫生资源、社区用房布局等专项规划.

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按照“一区一主业”产业定位,对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修编,并编制完成青白江——新都连片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龙门山、龙泉山脉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完成全市物流规划修编.

加快编制灾后重建规划。按照统筹城乡的理念,根据国家、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等10大类、36项灾后重建专项规划,为推进灾后科学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一二三次产业加快发展.

(三)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出台了《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以及部分土地出让收入用于设立耕地保护基金。按照基本农田每亩每年400元、一般耕地每亩每年300元的标准,为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农民提供养老保险补贴,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四)加快推进灾后科学重建.

在灾后重建中,坚持推进工业集中发展.

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的

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水平每人每月分别提高15元和10元。向困难群众发放消费券3791万元。新建经济适用房3030套,新增廉租房租赁补贴5775户。采取集中建设活动板房、修复受损住房等形式,让94.7万地震受灾群众得到过渡安置,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过渡安置任务.

(八)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城乡一元化户籍制度。出台了《关于促进灾后重建和经济发展调整我市部分户口政策的暂行意见》,我市户籍人口可在市域范围内的任一合法固定住所登记入户,实现市域范围内自由迁徙.

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在全面完成乡镇公立卫生院、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推进乡镇公立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巩固和完善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14个郊区(市)县全部建立医院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急诊服务人次增长154%,妇幼卫生一卡通管理全面推广,59万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享受免费生殖健康检查。大力开展灾后城乡疾病防控,实现了灾后“零疫情”目标.

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图书馆和除重灾区外的区(市)县文化馆全面建成达标,首批880个农家书屋建成,新建88个基层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试点启动.

(九)探索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改革.

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深化基层民主建设。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意见》(成委发[2010]11号),着力推行以基层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三会”开放和民主评议干部等为重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中,按照群众“自主、自愿、自治”的原则,通过村民民主选举成立议事会、监事会,规范程序、办法,通过民主途径化解矛盾、处理问题,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确保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公开、公平、公正”.

探索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在部分区(市)县开展试点,强化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对本辖区内社会经济的规划、协调、服务职能,弱化直接参加生产经营的职能;强化城乡统筹发展职能,弱化传统单一农业管理职能;强化公益事业发展职能,弱化事务性和技术性职能,加快推进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由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十)编制完成《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及专项方案.

编制完成《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按照总书记关于“以统筹城乡的方法推进灾后重建”的指示精神,将试验区建设与灾后重建有机结合,推动重灾地区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灾后重建工作中“先行先试”。《总体方案》已上报国家发改委.

编制配套专项方案。为了增强《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可操作性,针对国土、金融、行政管理体制(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劳动保障、文化、教育、卫生等统筹城乡配套改革,配套编制完成8个专项方案.

2012年是成都市加快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一年。我市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 二是完善耕地保护基金筹措机制,强化耕地保护基金使用管理。建立利益与义务相统一的有效机制,调动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积极性,提高耕地保护基金的使用效益.

(四)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城乡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扩大村镇银行试点范围,探索发展农业(村)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小额信贷组织;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担保机制,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到农村开展担保业务;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对农业、农村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二是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各类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根据灾后重建需要,争取国家支持,设立灾后重建西部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为灾后重建城乡基础设施、振兴旅游经济等筹措资金.

三是加快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完善金融集中集聚区和金融后台服务中心集中发展区的规划和政策配套,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区域性总部落户成都,吸引金融机构到成都建立后台服务中心。探索发展金融控股公司,争取开展金融企业综合经营试点。争取国家支持,将国家银行业国产设备孵化示范和灾备恢复共享基地定点成都.

(五)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加快纯农业地区发展.

一是改革现有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探索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有效途径。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以资本为纽带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支持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合作、兼并等多种方式壮大经营规模,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深化完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立纯农村地区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大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农村;综合运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办法,推进纯农业地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集体化、集约化程度,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探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新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政府扶持引导,调动社会资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投资积极性,构建政府、农民、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二是探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创新。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清楚、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科学建设和管护制度与机制,提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使用效益,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七)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改革,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一是探索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职能转变。强化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弱化其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经济职能,将工作重心放在乡村(社区)建设、基层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治安 三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对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投入,巩固和完善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基本医疗目录和基本药物制度,形成覆盖城乡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深化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财政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建立职责明确、权责一致、治理规范、监管有力的医院

上一篇:“艰苦奋斗、廉洁从政”教育个人学习心得 下一篇:基于Ecel数据加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