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影片《赎罪》赏析

时间:2022-08-14 06:10:51

ぃ壅 要] 年轻导演乔•怀特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将目光锁定在并非久远却同样著名的小说家伊恩•麦克伊万那部畅销作品《救赎》(Atonement)上,以气势磅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硝烟为广阔的历史背景,将一段满含着误会和泪水的情感故事展现出来。本文对影片《赎罪》进行了其主题赎罪、爱情、战争的解析,并架构了三条主线之间的关联,明确其通过电影技巧将爱情和战争紧密结合并利用它们对于更深层次的主题――赎罪进行了发掘。

ぃ酃丶词] 《赎罪》;赏析;爱情;伤害

众所周知,历史悠久的英伦三岛向来是戏剧以及各路优秀文学作品的高产区。这也为近年来剧本青黄不接的好莱坞及欧洲电影人提供了不少维持电影产量和销量的优秀题材。况且,饱受文学气息熏陶的英伦电影人更是对此深谙明理,他们至少要为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留出大半个头脑盛之。两年前,凭借新版《傲慢与偏见》功成名就的年轻导演乔•怀特便是通过深刻理解英伦名著而发迹的典型之一。六项国际国内大奖、八项提名就是最好的佐证。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乔•怀特再施绝技,将目光锁定在并非久远却同样著名的小说家伊恩•麦克伊万那部畅销作品《救赎》(Atonement)上,以气势磅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硝烟为广阔的历史背景,将一段满含着误会和泪水的情感故事展现出来。遵循原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的同时,聪明的乔•怀特更通过独特电影语言的表达方式,将故事中哀怨情仇、易结难解的人性纠葛诠释得淋漓尽致,再加上宏大的战争历史背景的衬托,一部引人入胜的情感传奇跃然眼前,直抵观众心坎。

爱情片历来都是人们所热衷观赏的一种电影类型。在爱情片里,陷入爱河的人物无法逃避命运的捉弄。所以,角色本身经历的悲切遭遇和不悔等待都是最常见的片段,也是最有效的催泪弹。如能够有效把握这一特质,电影本身便可散发出独特的味道。《赎罪》出现了,在这部电影里,爱情依旧。世界上往往还有一种情形叫做无解,比如乔帮主在你的头顶晴天霹雳,比如一触手便放不下的武侠小说,再如爱情本身,它也无解。而爱情的无解是因为等待。等待是一种超级漫长无比煎熬的东西,因此,《边城》让那河边的女孩一直等下去,《等待戈多》让等待的本身都莫名其妙,《茶汤》的女声无比凄厉,她一直等一直等。那个你,又何时归来喝我的茶汤?所以,爱情的表象等于等待+无解。

当这部改编自文学作品的《赎罪》出现时,一件事情又被再次提上了台面:电影与文学,历来如双生子一般的若即若离,当2007年初《面纱》被中美两国的演员深情演绎缓缓揭开,年度中期,大眼美女的佳作《成为简•奥斯汀》惊艳亮相。《赎罪》这部由曾经执导过文学改编佳作――《傲慢与偏见》的导演乔•怀特带来的作品,再次带着书香跃入了我们的视野。

《赎罪》是一曲满怀遗憾的灵魂悲歌,整部片建构在毕欧尼幻想之中,所有事情都是毕欧尼对自己经历事情的感知和推断,呈现出明显的片段式特征,这些片段又统一于一个满怀悔意的灵魂当中。从少女怀春,到战争残酷和内心挣扎,直至老年时的无奈和坦然,一个伤痕累累的生命跃然纸上,幼年时偶然的错误,终其一生的忏悔。照料伤员、臆想中的和解以及幻想中的美好结局都无法释怀,赎罪的结果是无处可赎,抑或从头到尾赎罪的行为都没有真正发生。影片在女主角毕欧尼亦真亦幻的臆想于回忆中缓缓展开,透过毕欧尼的眼睛再现了少年时所犯那个刻骨铭心的错误以及因此而背负一生的罪恶感和愧疚感。影片的悲剧性在于,毕欧尼所伤害的姐姐塞西莉亚和她的男友罗比均已在战火中丧生,赎罪的可能性荡然无存,灵魂注定要经受良知一辈子的拷问。罪孽在一次次回忆中被不断放大,直至变成终生缠绕的梦魇。

这部影片的主演是一对眼下好莱坞主流电影界炙手可热的男女,凭借《加勒比海盗》系列大热的凯拉•奈特利,和在《纳尼亚传奇》中惊鸿一瞥的詹姆斯•麦卡沃伊的联手演绎,使得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组合的表演功力和商业影响力都无懈可击。有谁会想到,两颊消瘦、胸前无肉的英国女人凯拉•奈特莉会发展到今天如此的辉煌地步。年纪轻轻的她,不但凭借接连三部持续走高走热的海盗故事而成为好莱坞女星中最成功的票房保证之一,并且在去年以一段流行于世的经典爱情故事绽放于奥斯卡,有幸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得奥斯卡提名的演员之一。年仅29岁的詹姆斯在继《指环王》三部曲之后又在一系列颇为卖座的魔幻题材大作《纳尼亚传奇》首部中以可爱善良的半羊人图纳斯的形象荣获英国电影电视学院BAFTA最佳新星的提名,从而渐渐从二线阵营走上了前排。从此,詹姆斯•麦卡沃伊接连在《末代独裁》《佩妮洛普》等品质极高、口碑极好的影片中频繁亮相且表现惊人。在这部同样堪称经典的《救赎》之中,与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凯拉对戏,这对痴情男女的搭档亦堪称绝配。

对于这部影片来说,其优势在于雄厚的原著基础。小说原著是一部由号称“英格兰国宝”的作家伊恩•麦克伊万创作的畅销作品。这一类文学作品的特点是带有乱世大格局下小情爱的张力,故事流畅且能够轻易击中观众的心灵。换言之,这是一部令人早有准备,却不得不被吸引的作品。静谧桃源,战火蔓延,天各一方,造物弄人,观者明明知道和熟悉这一切,却无法立刻免疫。英伦三岛这个文学宝库中的随意佳作被优秀电影人掌控变换成影像,都可以散发出惊人的美丽。这不仅是电影和乔•怀特的胜利。金球奖的七项提名中,每一个完美的实现都与文学重新展现其古老魅力有关。

如果说观者因此简单认为《赎罪》单单讲述了爱情,便是一种极大的误解。这部影片的主线是西莉亚和罗比两个人的爱情,而主题却是由于妹妹毕欧尼的年幼无知对二人所带来的伤害。所以说,爱情故事是主线,而影片灵魂是伤害。在爱情之外,它教我们如何认识和避免伤害。

这个故事可以看做三个部分加以提炼,每个部分风格各异且总体时间跨度极大,因此,单独出现的精彩,由于戏剧冲突的激烈犹如掐头去尾的折子戏一般好看。所以说,这是一幕英式的折子戏。

第一部分,暂且称其为两个世界的误解,主要讲述了这个伤害如何形成的全过程。略显诡异的钢琴配乐加上单调刻板却有着神来之笔般妙处的打字机声效,配合上妹妹毕欧尼穿梭于森严壁垒的走廊之间的疾行和室外长长的温室花廊之间的奔跑,形成了独特的影像风格。这一段落里,故事的叙述长度远远大于事件的实际发生长度,这是因为在关键的误解产生时的重复解读。诸如水池边西莉亚和罗比二人争执等片段里,“结果”先入过程后叙述的方式,配合上不同角度的真假切换,很必要地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两个世界之间的不同角度进行了展示,也为之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这样,影片在第一部分里虽然影像光泽极高,有着《大鱼》一般的明亮油彩效果,这一切却会给人一种以乐境写悲的不真实感,也让悲剧的发生显得更加的突如其来。

到了战争部分,主要是在成年的妹妹毕欧尼和罗比之间的战争遭遇切换。在这里,西莉亚和罗比还是见面了,却又立刻成为永别。影片出现了常见的爱情在影像中遭遇战争的天各一方,但是却显出了取巧般的“小”。战争的正面描写被浓缩成为鲜见的一个超级动态长镜头。也即是在海滩桥段,各种战争中的残破被淋漓尽致地完全展现:修整武器的士兵,忙碌的上司,杀戮战马的行为,船帆上的疯狂者,对战争懵懂的普通人,无数的士兵与歌声……镜头沿着近乎圆形的运动轨迹动态巡视战场一周,各种人物和场面鳞次栉比地出现。可以说除了个别场景之外,罗比都不是主观视角。因此,这个人物保持了在第三者视角之下的激烈情绪冲突,人物的台词和走位都配合着情绪的起伏变换。正基于此,其作用就不仅仅是走和带动镜头的运动这一点了,且其自身依旧在延续人物的性格塑造,也为之后的银幕下的哭泣打下了基础。

这个战场虽然没有血腥弥漫和硝烟遮天蔽日的大篇幅渲染,却依旧有着无法回避的力量,与诺曼底的摇摆登陆中的断臂残肢,黄昏宾果的遍地弹坑和枯树一样令人回味无穷。而动态长镜头的使用也让近年此类佳作《人类之子》中的几次惊艳相比之下都黯然失色。使用这个规模和程度去对战争进行渲染和刻画,几乎无法复制和重现。最后,便是所谓的如何面对自我罪责,如何救赎的片段。这一部分成为室内戏的集中展示,所有的焦点都对准了老年毕欧尼的表现和一场被虚拟的告白和赎罪。感情也随着老年毕欧尼的精湛表演得到了升华。之后,姐姐西莉亚和罗比两个人的遭遇被分别展现:死亡,别无他法。而这个误解,令他们到死都无法知晓,但是面对老人流下的泪水,我们却已经释怀。

这部影片的三个段落都美丽,美丽得无法复制且各有千秋,也有小的关联,比如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细微之处,如青年毕欧尼段落,对医院的刻板行走的描绘对照第一部分的常见奔走,毕欧尼一直保持的写作习惯为书籍的出现埋下伏笔等,再如罗比的照片至死都在手中的希望感。但纵然如此,却仍然无法提出令人感动的关联:假设如果没有战火,那么这场爱情的终点呢?假设由于少年毕欧尼造成的误解不存在,他们就会有电光火石的爱情吗?

可是《赎罪》依旧执著,执著得近乎固执和僵化般不想改变,改变爱情悲剧在影像中没有归期的无解定律,面对爱情,不论男女,只有等,等到海枯石烂都不算完结。因为毕欧尼的误解,西莉亚和罗比只有离别,走,没有归期;姐姐西莉亚只有等,无限地等下去;最后当爱情已经结束,所有的故事已经结束。错过赎罪机会的才能站出来还清所有的债。

三个部分,风格泾渭分明,精彩纷呈,犹如一幕幕折子戏上演,别去追究,追究起来,这部电影按照某种想法被加厚,就可能成为《乱世佳人》或者《冷山》一类令观者叫嚷着闷的史诗了。但是正因为它不是史诗,只是如折子戏一般的掐头去尾。只让误会的冷、爱情的真、战争的狠都分立呈现,使得其一一给出各自精彩却不给出全局的方式去展示,我们才会觉得它好看。而各个部分的特质才会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和展示。

所以说,导演是取巧的,作品是好看的,人物的塑造亦是成型的,这部电影就足矣。但是回过头,你还能记得那个麦浪金黄、阳光刺眼的午后吗?一支烟袅袅燃尽,两个人爱恨争执,三个人从此分离……可是爱情依旧无解,而人人都在这出折子戏里。

注释:

① Atonement(film),Directed by Joe Wright,2007年版。

[参考文献]

[1] 叶菁.电影《赎罪》的视听语言分析[J].科技信息,2009(33).

[2] 刘峰.从“影响的焦虑”角度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06).

[3] 杜鑫磊.被篡改的偿还 难赎的罪孽――影片《赎罪》中的存在主义思考[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6).

[4] Ian McEwan.Atonement(novel)[M].Publisher:Jonathan Cape,2001.

[作者简介] 梁卫格(1969― ),男,河北保定人,硕士,河北大学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语言文学、高等教育国际化;陈宓(1976― ),女,河北保定人,硕士,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学。

上一篇:评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的多重主题 下一篇:影视文化与公众卫生健康教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