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规划中常见的问题探讨

时间:2022-08-14 01:36:03

我国城市规划中常见的问题探讨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城市房地产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在此过程中,规划管理方面的新问题随着市场制度的逐步建立而不断涌现,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规划中常见的问题,探讨了做好城市规划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规划;常见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建筑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城市人民的居住、工作和休闲各方面的利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文化效应和环保效应。城市建筑规划指明了城市建筑的发展方向,同时城市建筑规划也涉及到协调建筑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矛盾的问题,引导着中、小城市和乡镇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城市建筑规划离不开民众的参与,与人和人的活动密切相关。没有民众的参与,城市建筑规划也只是形同虚设,只满足了一部分人的意愿和利益。所以城市建筑规划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让广大的居民参与进来,实现真正的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我国城市规划中常见的问题

1、城市规划随意性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且在建设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天,是城市建设的法律。 所有的城市建设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广场,社区街道,景观绿化等建设都应该纳入到城市规划的行列中。 然而,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经常被改变,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 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第二,地方领导的更替。 第三,利益驱使 。首先来自地方的利益,地方政府为了寻求财力大多热衷于土地出让,这些都牵涉到城市的规划。 其次是个人利益,有些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操纵或诱导规划的调整,从中牟利 。这一切都使现阶段部分城市的规划出现了随意性大特征。

2、 追求速度忽视质量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一些城市为了改变形象早出政绩,大搞特搞献礼工程,形象工程,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盲目蛮干,造成了人力、 物力、 财力的大量损失。

3、城市的盲目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城市中心区由于人口过分集聚而产生过分拥挤、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和交通条件恶劣等问题,导致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差;由于中心区人口密度过高而导致教育设施严重不足;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由于生产用地和居住用地布局不平衡,导致居民上、下班花费的时间过长等。

4、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仅要看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设施的完善程度,还要看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宜于居住,并不在于城市规模的大小,建筑的高低,而是要看城市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态环境,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否具有人性化,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却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 。虽然国家也制定了响应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并要求对大型和重要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论是领导还是具体的建设部门往往对此重视不够,致使这些法律法规仅仅是流于形式没法得到落实。

二、做好城市规划的措施

1、城市建筑规划与城市环境相适应

城市建设因为城市本身的地域性、气候性和各种人为的因素而朝不同的方向发展,城市建筑规划应该顺应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城市特定的资源和条件,发展特色的城市建筑规划。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色。北方的平原城市与南方的山地城市,建筑规划肯定会各有特点,这不仅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影响,同时也是由于地质特征的不同,建筑的高低层次不一样,与城市自身的环境相和谐,与城市的内在秩序相结合,与城市的整体结构相联系,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的城市格局。

2、城市建筑规划应该突出城市特色

一个城市的建筑规划是一张城市的明信片,体现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城市建筑规划的意义在于能够提前预知规划的效果,指引城市建筑规划的发展方向。在目前中国城市发展盲目跟风、普遍抄袭的状况下,城市建筑规划突出城市特色,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城市建筑规划定位准确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城市的历史特色、文化特色、地域特色、经济特色和政治特色。

3、城市建筑规划应科学确定建筑面积合理用地

我国的建筑中,住房建筑所占的比例最大。我们以占建筑绝大比例的住房消费为例,住房消费是以家庭为单元组织进行的,家庭人口的平均规模减少到一定数量,将会相对稳定。所以,可以根据人均住宅面积对住房面积大小进行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少土地占用,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建筑材料、能源以及水的消耗。当前国内的城镇居民住宅面积每人平均22 平方米,这个水平与发达国家以及国内的恩格尔系数相比是很低的。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住房的消费量还会上涨。市场选择对住宅户型面积具有直接的影响,但是户型面积的选择也有着自身的某些特点。除了一些暴发户选择不考虑实际需求而盲目选择大户型,其他的住户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及长期的生活习惯,选择一类价格合理、大小适中且十分舒适的住房,满足正常居住需求即可,这样住房面积、户型选择就会回归到一个合理、适度的空间。

4、城市建筑规划应因地制宜选择建筑类型

在我国,住宅建筑最具有代表性,因此这个问题的展开仍然以住宅建筑为例。我国城镇现在仍以多层为主,大城市中会有少量高层住宅。美国是以独立式和联排式住宅为主的国家,在大城市中,高层住宅也少有所见。日本是个土地资源短缺的国家,所以其住宅类型在朝着节约用地的方向改变,1963 年独立式住宅占到72% , 到1993 年已降为59.2%,而三大城市圈内只有46%。总的一句话,整个住宅建造以建造公寓为增加趋势。实际上,只要在环境和配套设施上跟进,大户型也可以以多层为主,并且在当前形势下,应争取这样来做。在香港和新加坡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都有大量的实例,而现在中国的一些商品房,往往设计成独立式住宅,占地面积相对大了很多,这就应该通过规划手段乃至国家土地出让的税率调控来加以控制。

5、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城市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管理,但没有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城市管理的成本将会十分高昂,亦将事倍功半。倘若矛盾严重,可能导致城市的管理者变成城市居民的敌对者。而将公共参与机制引入到城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同样十分必要。城市建筑不是规划部门“闭门造车”的产物,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要用民主方法、民主作风贯穿城市规划编制、修订、立法的全过程。让广大“城中人”通过一定的机制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并将它制度化,构筑和谐与舒适的城市人居环境。从西方国家公众参与的经验来看,不难发现公众参与过程中规划师和建筑师职能的转变。传统的设计师依据开发商和政府的意愿进行方案的编制,整个行为是封闭式过程。某种程度上讲,设计师是开发商和政府官员的“代言人”。引入了公众参与,设计师是公众、开发商和政府三方的“代言人”,更大程度上代表了绝大多数市民的利益。

目前,我国在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召开公开会议。这是宏观解决办法。这种形式是我国常用的传统手法,然而大多流于形式。二是召开专业代表会,讨论技术问题。三是民众参与的微观解决办法。这种形式参与程度较高、效果较明显,但需要市民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做到。与西方国家较为的成熟的公众参与制度相比,我国的公众参与发展尚在起步,没有达到真正意义的公众参与。参照外国经验结合国内现状,建议如下:

(1)具有法律保障。法律明确规定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要有公众的参与,没有经过公众讨论、反馈的城市规划是不能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规划如果被公众反对,就必须修改。

(2)参与方式多样。公众参与的方式除观看设计图、模型及建筑周边区域城市景观效果图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印发各种手册、举办会议和展览会等,从而使公众全面、彻底地参与到规划当中。

(3)公众参与面广、程度深。公众参与不是表面形式上的几个代表或利益团体参与,而是市民的普遍参与。公众参与不仅体现在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还表现在规划的审批和执行阶段。尤其是在其执行阶段,公众可以对不合规划要求的行为向法院或仲裁监督机构进行申诉。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韦少港. 城市地质学与城市规划研究探讨[J]. 江西科学, 2011,(03) .

上一篇:试探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降低农村公路施工成本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