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坚持还是放弃?

时间:2022-08-14 01:00:42

高考加分:坚持还是放弃?

若问今年高考什么话题最热?“加分”无疑将名列榜首。高考尚未开锣,浙江加分争议便沸沸扬扬;录取还没开始,重庆30多名考生“民族造假”即浮出水面。人们不免质疑:加分制度出了什么问题?高考改革是否应从加分改起?

一、高考加分,出于什么考虑

毋庸置疑,高校招生的原则是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在坚持这些原则的前提下,高考还有两个方面不能忽视:一是倡导人文关怀,关爱照顾那些困难和特殊人群;二是逐步推进改革,不拘一格选拔特殊人才。设立高考加分制度,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据了解,高考加分项目由教育部划定,每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都有明确表述。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在这个范围内进行选择,最终决定权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统计显示,近年来,各地各类高考加分政策约有190多项,其中一些加分规定引发颇多争议,被公众认为明显有违教育公平。

二、政策调整,为何阻力重重

和往年相比,教育部于年初公布的2009年加分政策没有太大的变化,所加分值最多不超过20分。其中9类考生可以在高考时加分,还有3类考生录取时可降分投档。但一些省市对加分政策作了调整。教育界人士认为,调整高考加分政策,或对一些比赛不规范、证书有水分的加分项目“瘦身”,或对一些困难群体适当关照,使加分标准尽可能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对于完善加分制度有积极意义。但是,加分涉及考生的切身利益,每一项调整都可能影响到部分考生的成绩,因此,即使对不合理、不公平的规定作点调整,也可能引来一片反对声。高考要改革,就要充分考虑到复杂性和艰巨性。

三、怎样保证加分制度的公信力

加分制度对考生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对考生的成绩和命运意味着什么?据统计,在上海比较集中的分数段,一分之差就是200个人的差距。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湖南省2009年普通高考(理科)档分5分段统计表》显示,在中间的分数段,分布的考生人数众多。一名本科二批(理科)的考生如果加上10分投档,就可能超越8500多名考生。也正因如此,家长、考生对加分看得越来越重,常常是“高考未动,加分先行”。有人对2008年北京市高考考生成绩分布表(文史类)分析发现,在考取600分以上的所有599名考生中,得到加分照顾的考生达214人,占35.7%。前不久,北京大学招生办负责人作客人民网时透露,根据往年的统计,北京大学近几年在北京录取的考生中40%以上存在加分投档的情况。不论是“省级三好学生”,还是“二级运动员”,都有人违反原则,暗箱操作;不论是“华侨子女”,还是“少数民族”,都有人打通关系,弄虚作假。这些走了样、变了味的“加分”,让高考加分制度本身面临信任危机。

据了解,河北省正考虑举行高考加分听证会,以此作为确保加分公平公正的具体举措。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表示,“民怨”过多的加分项目可以考虑调整甚至取消。

(摘自2009年7月6日《人民日报》)

上一篇:是知识学习还是技能训练 下一篇:教学有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