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让学生"学会"与"会学"

时间:2022-08-13 11:32:41

语文教学:让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85-01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也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教书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当今世界的教育非常强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明确提出,"今后的文盲是那些不懂如何学习的人"。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人类社会,其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阶段,人才的"才"再不是以传授知识总量大小为单项指标。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则应顺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改变传统教学单纯教给学生知识的模式,把培养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如何消化、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作为重点来抓。这就要求我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真正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不只满足于学生"学会",而且要下更大的功夫指导培养学生"会学",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习目标,循循善诱,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训练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

1.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节生动的多媒体课,甚至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表人才,性格幽默风趣等。老师尽可能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例如:尝试经常把初中学生有兴趣的东西引入课堂,让学生尽情地发言表现,从而发觉原来语文就在身边,再加上老师经常表扬,产生兴趣的效果很好。例如:在进行《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学时,通过导入设计(以名曲《二泉映月》导入);感悟设计(选朗读程度好的六位学生现场配乐《高山流水》朗诵,整体感知课文);品析设计(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音乐,教师点拨学生抓住文章描写音乐的优美词语,理解和感悟);积累设计(以《渔舟晚唱》为背景音乐,积累描写音乐的优美词句,完成作业。)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整个课堂的效果也非常好。

2.教以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只是需要学生已掌握的一个或几个技能,而提出问题则需要学生经过主动思考与思维,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学习,除了要让学生勇于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中的字词、句子或段落等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并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和探索来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质疑和寻找答案。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的问题太过肤浅,怕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而不敢提问,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最好在做示范时有这样浅显的问题来打消学生的这种思想。对于问题的答案,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当学生真正从问题中"钻出来"才真的识破了迷津。通过这样自己质疑又自己寻找答案的学习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3.及时给予确切评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在各年级的教学中,要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我严格遵循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作为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学习惯养成的优势所在,并在习惯的培养中及时给予学生确切的评价。这样,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就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

自学习惯的形成必须在学生认真读书和认真思考习惯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首先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和认真思考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注意力集中,边读边思考,勤查阅资料,并在重点字词或句子上做下记号,或是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当认真读书和认真思考的良好行为成为习惯后,自学习惯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在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时,我先让学生重点找描写恐龙的句子,并将恐龙和鸟类进行对比。在学生认真读课文的同时,我还让学生思考"恐龙飞向蓝天有什么样的演化过程""恐龙和鸟类相似处的发现有什么作用"等问题。这样,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考,并和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得出了答案,体会到了这篇课文讲述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含义。

4.学会复习策略

复习是增强记忆,克服遗忘的有效途径。通过复习,不仅能强化记忆的痕迹,巩固对知识的保持,而且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呢?

4.1要及时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对于新识记的材料必须及时进行复习。在识记后不久的时间内,复习次数要多一些,间隔要短一些;随着知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可少一些,间隔可长一些。

4.2要过度学习。学习某种材料后,达到一次完全背诵后仍继续学习,叫过度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学习可以使材料保持得更好。实验表明,150%的过度学习最为经济合理。

4.3合理选择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把复习的材料集中在一个时间内进行复习叫集中复习;把复习材料分配到几段相隔的时间内进行复习称为分散复习。方法的有效性取决于以下条件:学习者的条件、教材性质、教材的分量和难度。一般来说,学习者能力强则集中复习有效,能力弱则分散复习有效。

4.4要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前面学习内容对后面学习内容的影响叫前摄抑制;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影响叫倒摄抑制。在复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时,中间要有短时休息;同一时间内,不要连续复习两种性质相近或难度较大的材料;对系列材料的复习,要加强中间部分的识记;对材料的复习,不能只满足于一知半解或只限于机械的重复,要进行积极的思维加工,力求透彻理解,牢固掌握。因为不理解、不巩固的材料,最容易受到后继活动的干扰,从而产生遗忘。

课程背景下的今天,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个要被谈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类型。因此,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一个长远常新的课题,等待我们不断去探索。

上一篇:漫谈高中语文学习兴趣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