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不清手机电视短期难做大

时间:2022-08-13 03:30:45

商业模式不清手机电视短期难做大

通过手机收看电视节目已不再是实验室中的梦想,随着中移动和中联通的发力,一个全新的手机业务模式已经启动,是否预示着手机电视将成为各方利益集团的摇钱树

盼星星,盼月亮,手机电视在业界的期盼中,终于在2005年10月由中国移动率先推出。

据了解,此次手机电视的开通是中国移动与获得广电总局颁发首张IPTV牌照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共同合作的结果。此前,上海移动就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下属的专门运营手机电视的东方龙移动信息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在上海移动用户中招募500名“尝鲜者”,免费提供手机电视节目试看。

现在,到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营业厅办理业务的用户可以发现,能够收看视频节目的手机样品已经摆上柜台。随着运营商的发力,一个全新的手机业务模式已经悄然启动。

视讯内容提供商和移动运营商在手机电视业务上的合作,无疑让渐渐步入佳境的手机电视业务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也预示着离手机电视业务全面商业化已经不远了。

各方利益集团的参与,是否就预示着手机电视将走上一片坦途?在现有网络和视频内容缺乏的情况下,手机电视要达到真正商用,还将走过一段坎坷的路程。

争抢“蛋糕”

手机在集成了MP3、收音机、照相机这些利润点之后,整个手机行业正处在一个发展的低谷期,许多生产厂商已经在生死边缘徘徊,中移动手机电视业务的开通无疑让众多手机生产商又看到了希望。

据市场研究公司(IMS Research)一份《手机电视世界市场》调研报告预测,到2010年底,全球将有1.2亿以上手机用户接收手机电视服务,2010年将销售5600万部手机。届时,全球手机电视将创收3597万美元(不含按次付费的PPV业务)。从地区来看,该报告还预测,北美将拥有最高的手机电视普及率,其次就是亚洲。

另据国内咨询机构易观国际预测,今年年底手机流媒体用户数将达200万,市场规模达到2亿元;到明年,用户数将达到1000万左右,市场规模约为16亿元。

巨大的市场,引来各方利益集团参与其中。

早在2004年2月,中国联通借中国国际拳击公开赛暨2004年雅典奥运会亚洲资格赛之际,就与广东卫视合作,在国内首次推出了基于CDMA1X的手机电视业务,并将此次赛事的实况搬到手机上。在全面进行试验的基础上,不久,中国联通又强势推出了“联通无限”旗下的又一子业务――“视讯新干线”。“视讯新干线”业务推出后,中国联通的CDMA1X用户能够通过具有流媒体功能的手机,享受移动视频、移动办公、移动宝视通及移动休闲等视讯服务。

中国联通在手机电视业务上积极行动,诱使中移动各省级公司也开始进军手机电视市场。现在,中移动手机电视业务全网的开通,就是尝到了2004年3月广东移动推出的手机电视业务甜头后的衍生物。当时,广州移动启动了“银色干线”业务。“银色干线”整合了手机电视、手机钱包、手机地图、手机营业厅、手机报纸等多种创新的服务内容。

运营商的参与,召唤起手机制造商的兴趣。

先行一步的是诺基亚。据了解,诺基亚已展开了对中国手机电视的全面攻势,计划在国内的多个城市开展手机电视的技术测试,将商业运行的最后期限放在了2008北京奥运会。并且将全力推出具有播放电视功能的手机。

而其他生产商也没有放弃这块“蛋糕”。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松下以及NEC这些国外手机商都先后推出了多款支持电视播放的手机。国产手机也不甘示弱,早在2004年3月,多普达就推出一款智能手机,用户能通过央视网站链接收看到中央电视台的3个频道的节目内容。而联想、中兴等手机厂商也都先后推出支持电视视频播放的手机,甚至连UT斯达康总裁吴鹰都放言,小灵通也将会推出手机电视业务。

手机电视,真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财富吗?不可否认的是,手机电视在运营商、手机生产商以及内容提供商的共同参与下,已经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商业模式不清短期难做大

手机电视业务虽然已经蓬勃地发展起来,但手机电视是各个利益集团捧起来的,如何解决好产业链中各方代表的利益分配,成为困扰手机电视产业做大的第一个难关。

作为典型的3G业务,手机电视的巨大盈利前景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但由于产业链利益分配的复杂情况,我国手机电视的发展直接涉及到广电和电信两大行业管理部门,手机电视在商业模式和盈利前景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商业模式是手机电视赢利的基础,对于手机电视而言,目前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通过卫星广播传输电视信号、移动通信网络参与互动的商业模式;另一种是只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电视信号的商业模式。

广播电视运营商更倾向于第一种模式,与用户端的交流更为直接。而移动通信运营商希望能够通过通信网络来完成手机电视的传输,但同时也认识到通信网络带宽的限制,愿意与广播电视运营商一起合作。因此,行业门槛是手机电视业务首先要面对的障碍之一。

目前,中国移动运营商主要是通过2.5G或2.75G网络传输技术来传输手机电视节目。但这种速度和容量还不能满足移动视频的要求,因而手机电视业务不论是声音还是图像效果,均无法与普通电视相提并论,如果使用手机电视业务的用户数量上升,网络障碍将更加明显。

电视手机业务的商业应用除了受到网络传输的限制外,在终端产品上也尚未成熟,表现在播放软件标准不统一、操作系统复杂、电池容量不能满足要求等方面。另外,由于运营模式不明朗,影响了手机生产商的开发速度,基于不同运营模式的手机款数也很少。

据本刊记者了解,中移动开通的手机电视业务资费采用的是数据流量费加内容服务费的模式。手机用户使用手机电视业务的第一笔费用是手机上网的流量费用。如果用“视讯新干线”看一个小时的电视节目,流量费就要200多元。第二笔费用则要付给节目内容提供商,具体收费标准也难以一概而论。仅从流量费来看,手机看电视的代价极其昂贵,已大大超出普通用户的承受能力。同时,支持手机电视业务的手机数量还不多,并且价格都非常高,平均价格都在5000元以上,部分产品的价格甚至超过了7000元,这种价位决定了“电视手机”在目前只能是供少数人享用的奢侈品。而没有终端的普及,就会造成用户少、运营商单位成本高、定价高、用户进入门槛提高的恶性循环。

目前的手机电视并非真正的以网络、手机这些终端介质为核心的电视新媒体,而仅仅是以电视节目为核心的播放形式。真正的手机电视业务内容,应该是根据用户需求的差异和终端的特点量身定做的。

但目前由于手机电视业务还处于试验和起步阶段,SP们还在观望,对手机电视相关内容的开发积极性还不高。

如果不解决好这些利益问题,手机电视难以做大。

融合才是手机电视的发展之道

手机电视业务的出现,是移动通信与广播电视行业彼此融合的结果。但应当看到,要真正拓展手机电视业务市场,仅仅依靠移动运营商与广电部门两方面合作是不够的。移动运营商、视讯内容提供商、手机厂商和系统软件开发商等各环节的合作,并建立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是推动手机电视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

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不断发展和3G的来临,移动通信与不同产业、行业相互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以前通信业与IT、广播电视、金融等行业是彼此孤立的,各个行业都在垂直发展,通信业与不同产业、行业间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

一个真正有效的商业模式,要求整个产业链中的内容提供商、广电运营商、移动运营商以及终端供应商相对独立,均能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又能相互联系,让产业链中各环节顺畅发展,开拓新的盈利模式,并且各方都能从中获益。但是,这一过程需要各方面经过长期的协调努力才能够达到。

“我们只是为用户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性,最终选用哪种服务,全在于用户自身。”诺基亚大中国区多媒体事业部暨媒体和音乐事业部高级经理戴锦和说。不管是运营模式选择,还是手机电视内容选择,都要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出发。在电信产品逐渐具备快速消费品特性的今天,由产业界主观设计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用户的需求,才能定义出什么是合适的、正确的手机电视业务。

另一方面,企业还要积极发掘消费者潜在需求,引导消费者消费。所以产业链中的每个方面,应该多渠道、多方式地宣传手机电视业务,尽最大可能提高用户对手机电视业务的认知度,最大程度地扩大手机电视业务的潜在用户规模。

例如,已经有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借助奥运会、神六上天等事件推广手机电视业务,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借助这些事件既可以吸引大众对手机电视业务的关注,又可以为手机电视提供精彩的内容素材,一举多得。

上一篇:海尔电器预亏家电航母造手机亮起红灯 下一篇:人力资源部门为何变成扶不起的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