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的联姻

时间:2022-08-13 12:30:57

任务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的联姻

摘要: 本文主要是针对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的研究,目的在于摸索出商务英语教学的最佳教学模式。

关键词: 任务教学法 商务英语 联姻

商务英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而高职教育也打出了突出技能、强化应用的口号。高职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就业问题,要使学生一毕业马上就能上岗,学校必须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训。作为新时期商务英语教学者,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和学习规律的掌握,是商务英语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首要前提和突破口。这一切都离不开对教学法的探究和运用。鉴于国内目前在实训课中对任务教学法探讨及利用的不足,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和信心去展望商务英语教学和任务教学法联姻后的美好前景,同时也热切地企盼着商务英语实训教学能够凭借任务教学研究的成果,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方法。它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它关注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者的主体能动性,强调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活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是一种以学习者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任务的定义与分类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课程理论等。对任务概念的阐释和界定也说法纷纭,如Prabhu(1987)认为“任务是一项活动,它要求学习者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借助一些思维过程而有所收获,它允许教师控制和管理这一过程”。Nunan(1989)给交际性任务的定义是:“交际性任务是指课堂上学习者理解、处理、输出目的语或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各种学习活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在操练语言形式上。”Skehan & Swain(2001)给任务的定义是:“任务是要求学习者使用语言为达到某个目的而完成的一项活动,活动的过程中强调意义的表达。”Ellis(2003)给任务的定义更为简单,即“任务是那些主要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语言运用活动”。而Wills为教师在课堂中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提供了操作层面上的指导。她把任务型语言教学严格地分成任务前、任务链和语言焦点三个阶段。

由于各研究者对任务的定义不同,他们对任务的类型的划分也种类各异,如Pica,Kanagy & Falodun(1993)按照互动的方式把任务分为五种类型:

(1)拼图式任务(jigsaw tasks)

(2)信息差型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

(3)解决问题型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

(4)选择决定型任务(decision-making tasks)

(5)交换观点型任务(opinion exchange tasks)

Willis(1996)曾经把任务分为罗列、排序和分类、比较、解决问题、分享个人经历及创造性任务六种类型。

尽管研究视角和层次殊异,但为研究学者们普遍认同的任务类型大致如下:

1.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

从任务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有的学者强调任务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即任务就是现实生活中所做的各种事情;而有的学者则是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给任务定义,强调任务与语言及语言学习的关系,特别是任务对促进语言学习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Nunan(1988,1989,1999)把任务分为真实任务(real-world tasks)和学习型任务(Pedagogic tasks)两大类。

2.简单任务与复杂任务

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并不仅仅是简单和复杂的问题,而是两种类型的任务。

简单任务的特征是:(1)一般只有1―2个步骤;(2)学习者获得的信息相对比较单一,要做的事情比较简单和具体;(3)运用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比较单一;(4)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复杂任务的特征是:(1)一般有多个步骤;(2)通常需要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完成,有时需要分工协作;(3)需要获得多种信息,而且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4)需要分步骤或分阶段完成若干件事情;(5)可能涉及多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6)一般需要20―30分钟的时间,有的任务需要的时间更长。

但是,尽管20多年来对任务教学法的研究依然方兴未艾,然而真正致力于商务英语实训教学中任务教学的研究寥寥无几。如今,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新一轮洪流掀起了社会向教学要高质量的能听会说且实际操练能力强的外语人才高潮,找准商务英语教学的良方,其意义不言而喻。

二、目前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商务英语有别于普通英语,商务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商务英语的特点,也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独特性。目前,商务英语教学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首先,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商务英语专业,但各高校的教学计划、内容差别很大,没有统一的商务英语教学大纲,没有权威的教材,难以找到真实商务背景下的教材辅助材料,如一些公司的年度报表、会议记录、纪录片等。

其次,在师资上,绝大多数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没有商务英语的学历背景,对真实的商务工作环境也不很了解,在教学方法上仍较多地采用传统的普通英语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过度倚重教学过程的客体,忽略乃至否定了教学的主体,即过于强调和依赖教师的讲解,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我内化。因而,商务英语教学常常会落入模式的窠臼,在教学过程中方法运用失当,课堂设计也有欠风格的多样化和智能化,乃致陷入教学资源、教师精力的高投入和学生学习效果低产出的恶性循环。

再者,从应用的角度看,学生的书本学习与社会实习仍不能有效结合起来。对于实训的重视不够,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能力开设关于商务英语的实训课。学生对于书本上的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到了实际工作岗位上依然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入手。有的高校即使开设了实训课,也只是做做样子,没能真正落到实处,找到最佳的实训课的教学方法,真正使学生从中受益。

三、任务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的联姻

由于商务英语教学本身具有言语交际的特征,交际语言教学任务的应用能够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综合的过程,使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教学社会化。因而,任务型教学以任务为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者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支持环境,促进了学习者自然的和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过程形成了一个认知发展、社会交往和语言学习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在任务目标的指引下,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以“意义”为中心利用一切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采用多种手段,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习得理论强调可理解性输入,而教学任务正好要求学生通过协商、讨论的方式从事自然的、有意义的交际。商务英语内容包括了商务专业知识、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等。商务专业知识是指与商务有关的国际货物,技术、服务贸易和国际合作等。商务英语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它是商务环境中所应用的英语,其语言教学的重心具体在商务环境。因此商务英语教学首先要对学习者的目标环境进行分析,让学习者置身于具体的商务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模拟真实的商务场景为学生设置具体的与商务活动有关的任务,让他们亲身体验。本文作者拟把任务教学法与商务英语实训教学结合起来,期待能探索出适合商务英语实训课教学的良方,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商务任务的设计和应用是商务英语任务教学的重点。这一部分在实践层面上从教学目标的确定、输入材料和活动的选择及应遵循的教学原则等方面介绍语言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应用,创造最佳的商务英语习得场所,贯彻任务教学的思路。

以国际商务谈判为例,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步骤是询盘(inquiry)、报盘(offer)、还盘(counter-offer)、接受(acceptance),但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中,这四个步骤不是都会用到的,所以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材料设置不同的商务场合。如设置广州商品交易会或者是一个展厅的场景,让学生抽签分组讨论,根据要求进行角色划分和自编对话,然后完成这四个步骤中的一项或多项,并要求设计问题,来检查其演示效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了自己的角色,能更主动地加入到讨论中,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加强;公开演示提高了学生勇气,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商务的背景让学习者更加注重专业表达方式的运用。在一个短短的情景中,学生的商务知识、口头表达、团队合作等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而这些能力在以后的商务工作中不可或缺。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模拟谈判场景、模拟支付场景、模拟办公场景(即商务文书、函电的撰写、商务单证的制作等)。

四、前景展望

作者拟依据任务教学法理论,探求借鉴国内外商务英语实训教学实践,力图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建构出适合学生具体情况的商务英语教学设计、开发出适合学生水平的商务英语教学任务、教学情景创定、教学模式调控、教学手段监测及学生自主环境设计等独立而又交叉影响的商务英语教学体系,从各个方面融合商务与语言的学习,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学到真正可以实际操作的语言与商务知识。

参考文献:

[1]Bygate,M,P.Skehan & M.Swain(eds).Researching Pedagogic Tasks,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eaching and Testing[M].Harlow:Longman,2001.

[2]David Nunan.Designing Tasks for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Long,M.H.A role for instruc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K.Hyltenstam & M.Pienemann(eds.),Modeling and Assess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85.

[4]Pica,T,Kanagy,K.& Falodun,R.Choosing and using communicative tasks for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and learning. In Crookes,G.& Gass,S.(eds.)Tasks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oretical perspectives[J].Clevedon,Avon:Multilingual Matters,1993.

[5]Prabhu,N.S.Second Language Pedagog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6]Rod Ellis.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7]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Harlow:Longman,1996.

上一篇:网络语言教学环境中的任务型教学案例分析 下一篇:英语学习中的听力障碍分析及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