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运动员选材方法研究

时间:2022-08-05 01:30:46

短跑运动员选材方法研究

摘要: 短跑运动员选材就是选拔田径运动天才,即把田径运动天赋好、潜力大的优秀人才选。选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测评,二是定向。前者是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将适龄者形态、生理、心理及遗传等诸方面的特征测量出来;后者是根据测量结果与专项特点预测未来的竞技能力。其中心任务是在田径运动各项目中寻找更具运动天赋,能达到更高运动成绩的人才。

关键词: 短跑 选材 方法

引言

“选材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选材的意义和作用在于:体育情报和体育科研的现代化使世界范围的运动训练方法日趋接近,选材便成为获胜的关键;可以充分挖掘和领用运动天才;可保证多年运动训练的顺利实施,为运动员选练过程最佳竞技年龄区间的确定提供依据。田径运动员选材的理论、方法等是整个科学选材的一部分,但由于田径运动主要靠体能,而体能更依赖于天赋和遗传,再加上田径项目多,各具特点等原因,故田径运动员的选材显得更为重要和复杂。

1.国内外田径运动员选材的研究现状

田径运动员选材由来已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优选意识、经验选材、科学选材几个阶段。从公元前776年第1届古代奥运会开始,各参赛队就选派最强悍、最勇猛的斗士去为本部族争光,存在着朦胧的优选意识。1896年开始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各个国家或地区都选派竞技水平最高的人作代表参加奥运会和其它比赛,优选意识已较明显。本世纪40年代以前,各国开始重视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运动员的选拔主要靠教练员的观察各直觉,用皮尺、秒表等进行简单测量,然后凭经验作出判断。从50年代开始,大量生物学科的测量技术与先进仪器引进体育领域,国际竞技运动水平大幅上升,运动员的选材日趋科学化。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对运动员选材的研究,原民主德国、原联邦德国、原苏联及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都相继开始了选材工作,并发表了许多关于选材方法、手段以及理论问题的论文和专著。

目前,国外运动员选材又两种流派:一是系统体制研究,以俄罗斯、德国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为代表,其主要特点为:举国上下一条龙,选材体制健全;重视普查与层层筛选;建立指标体系和优秀方法运动员模式;竞赛制度与各级选材要求紧密配合;注重选材理论的研究。二是分散体制选材,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代表,不组织大规模的选拔,大多以教练员的经验加上部分指标测试,在较大程度上采取自然淘汰法选材。

中国队运动员选材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50年代中期才随运动训练的发展开始萌发,如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国家体委组织了对田径运动员形态、素质和技术的调查测量。70年代是选材科学的起步阶段,对5175名运动员的21项身体形态指标进行测量,为多项运动员形态选材提供了依据。80年代是选材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快速发展阶段。1980―1982年间,国家体委科教司组织了《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的课题研究,动员8个单位239名科研人员,测试了14871位运动员的102项指标,获得748万个数据,撰写了123篇论文,研究的成果获1985年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87年国科技进步二等奖,为运动员科学选材开辟了道路。

运动选材的研究在中国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理论研究已具备较雄厚的基础,全国范围的选材体系业已形成,具有一直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选材队伍。毋庸置疑,中国运动员选材的研究和发展必将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2.田径运动员选材的基本方法

短跑是以无氧代谢功能为主的极限强度运动。决定短跑竞技水平的速度能力、反应时、最高动作频率即无氧耐力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后天较难培养与改变,训练仅能使这些天赋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短跑运动员选材更重视先天因素。

2.1身体形态

短跑运动员的形态外观一般是中等或以上身材,肌肉发达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围细,跟踺长且扁平、清晰;脚趾齐且较短,趾关节较坚固。根据短跑技术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有以下指标。

2.1.1身高

身高对短跑成绩没有实质性影响,不同身高的运动员在短跑中均能取得好成绩。但从总体看,高水平的运动员大多是身材较高者。根据国内外资料,《大纲》提出以下身高标准:男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75±5厘米,男子400米运动员为180±5厘米;女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65±5厘米,女子400米运动员为170±5厘米,并对各阶段的选材应达到的身高提出了相应要求。对有特殊才能的矮个子运动员也不可忽视。

2.1.2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长+足高)×100]

大腿相对较短,能使跑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速度较快,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小腿长者,在角速度相同情况下,“扒地”速度较快,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因此大小腿长的比值应力求小些,要求≤100%,最好≤95%。

2.1.3比踝围(踝围/跟踺长×100)与比跟踺长[大腿长/(小腿长+足高)×100]

踝围较细、跟踺较长者,小腿肌力较大,速度力量好。因此,比踝围应力求小些(≤100%,最好≤95%);比跟踺长力求大些(≥50%,最好≥55%)。

2.2生理机能

短跑项目运动时间短、强度大、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多,要求运动员身体健康而强壮,并有较强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血色素男子12.0-14.0克以上,女子10.5-12.5克以上,比肺活量≥75,台阶指数105-115。

2.3成绩动态及运动素质

2.3.1成绩动态

分析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运动经历发现,他们大多在13-18岁开始专项训练,达到最佳成绩的年龄为男子25-26岁、女子23-25岁,达到最佳成绩需要8-9年的训练,而且起始成绩都较高。早期短跑成绩与进展速度反映了先天赋予的快跑能力和短跑潜力,是短跑运动员选材中直觉而客观的一个重要因素。

2.3.2运动素质

短跑成绩取决于速度、速度力量和专项耐力,这些素质与遗传关系密切,是选材的测试重点。原苏联科研人员通过多年观察研究,认为根据系统训练一年半后素质增长速度预测短跑测试能力准确性较高。那些素质起点水平较高、增长速度较快的少年,将是天才的短跑选手。

2.4短跑技术

合理的短跑技术是步幅开阔,等身有力,摆动积极,步频较快,动作轻松,向前效果好,重心稳定,躯干保持适度前倾,摆臂积极有力,跑得直线性好。根据短跑技术特点,有以下指标。

2.4.1支撑时间

优秀短跑选手快跑时蹬离支点特别快(约0.08-0.09秒),腾空阶段较长,这是一个具有预测性的生物力学特征。

2.4.2步频指数(100米跑平均每秒步数×身高)

研究表明,步频在生长发育期不因年龄增长而变化,步频指数随身高的增长而变大,优秀短跑选手这一指数较高(≥7.4-8.1)。

2.4.3步幅指数(100米平均步幅/身高)

生长发育期,步幅是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的。由于速度=步频×步幅,故随年龄增长,速度提高主要是步幅提高的结果。研究表明,步幅增长一般与身高成等比关系,其指数往往是一个常量。优秀短跑选手这一指数较高(≥1.07-1.24)。

2.5心里特征

反应速度快(尤其是听―动反应,属于有意识的意志行动,对提高技术和成绩有良好的影响),速度感觉好(准确估计自己跑速,正确分配力量及灵活调节速度),感知灵敏性好(提高动作频率与改进技术的心理前提),以及有“想跑得很快”的强烈愿望,是优秀短跑选的重要心理特征。可通过简单反应时、起跑反应时、50米速度知觉、100米速度预先估计,以及坐姿脚踏频率等指标来测定。起跑反应时(ms)为男210、女234,听觉反应时为男268、女225,动觉时间误差为男13.99%、女14.69%。百米速度预先估计误差率男女均为1.14%,坐姿踏脚5秒次数为男55.45、女51.30,这些可作为短跑运动员心理选材与评定的参考。

3.田径运动员注意事项

3.1选材工作要分年龄层次与训练阶段追踪进行

选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早期训练密切相关。由于人的各种能力与某些运动特点不可能在短期内确定,故不能一次定论。只有从小开始,不间断地进行,经过长期的观察、测试和反复筛选,才能将天才运动员选。仅凭测试数据选材是不够的,还应通过系统调查了解遗传优势,通过发育程度及发育期长短的鉴别对各种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看其运动能力是否跟上发育水平,并根据专项选材特征进行综合评定。

3.2从选“通才”转向选“专才”

所谓“通才”就是符合体育运动的共同要求,在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等方面较好的人才,即通常所说的有“体育细胞”,适合从事体育运动者,他们参加哪个项目都可以,但只能达到一般水平。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人的个体差异,对项目特点的认识和掌握不同,以及后天学习和训练的作用使兴趣、素质、技术发生迁移因素,一个运动员最适合参加什么项目,教练员一时难以看准确。因此在初选阶段只适于大体定向,即从类别上粗定位短跑、中长跑、投掷、跳跃等。而具体项目不要定得太死太窄,应从每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该转项的就转项。

3.2.1将与短跑密切相关而且又受遗传支配、后天训练难以改变的“难变”因素作为选材的重点条件。

3.2.2在众多选材条件中突出若干重点,而不求各方面都很好的“全才”。从遗传学讲,人的身体形态遗传性很大,尤其是身高、腿长、重心高度,后天训练难以改变,但又与跳高专项密切相关的因素,必须作为选材的重点条件。

短跑是技术复杂、掌握难度大的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反应快慢、反应能力高低、竞争意识强弱等,对能否成为优秀跳高选手影响很大,而心理素质的遗传度也大,也是选材的重要条件。面对众多的选材指标和要求,必须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只要运动员先天性好、在与专项关系密切的条件上突出或达标就可以,而不必苛求所有条件都好的“全才”。如果要求项项达标,尽善尽美,就容易被浩瀚的数字遮住视线,将适合专项需要而又有缺点的好苗子漏掉。

4.科学选材与经验选材统一,预测潜力与实际表现并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优选人才

选材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课题,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问题:

4.1在强调科学选材时不应忽视经验选材,因为经验是从实践中产生并被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本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而且操作方便,易于推广应用。但个人的经验总是有限的,经验中常有不够确切的与“不知其所以然”的因素,急需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向与科学选材和一致的方向前进。

4.2预测是一项超前工作,即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将运动员的形态、机能、素质、心理及遗传诸方面的特征测量出来,根据测量结果与专项要求预测未来的竞争能力,是确定运动专项、奋斗目标及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通过测试,一可防止选材中的滥竽充数的短期行为;二可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发展潜力大的运动员信心百倍地去攀登竞技高峰。但预测也有失算或与实际不相符合符合的情况,因此既要重视预测结果,下决心选拔发展潜力大的人才,又要看实际表现的才能和进展的速度。

4.3科学选材强调定量分析,从量化中找到各项指标之间、各项标准之间,以及指标标准与专项成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其规律性,使选材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上。但由于选材研究的对象是人,人是社会活体,受主观意愿和客观环境等多项因素的因素和制约,绝非数学中1+1=2或1-1=0那样规则和纯粹。

参考文献:

[1]王维群.运用生理指标进行短跑选材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0(2):9-11.

[2]简坤钟.短跑运动员的选材[J].中华田径,1996,(6).25.

[3]贺矗.谈短跑运动员的选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7,13(3):25-27.

[4]杨敏.短跑运动员选材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3):52-54.

[5]王书明.遗传指标与科学选材[J].中国体育科技,1998.6,34(3):52-54.

[6]曾凡辉等.运动员科学选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7]刘献武等.运动员科学选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8]许文浩.关于短跑运动员选材初探.瓦房店体校.

[9]姚绩伟等.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及其现状的细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19,(57):23-25.

[10]郑晓鸿等.对运动员科学选材若干问题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9.15,(3):21-22.

上一篇:刍议小学课程设置中的体育教学 下一篇:关于社会老龄化背景下社区体育的问题解析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