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13 11:07:51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精神病患者由于大脑器官出现功能紊乱,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被歪曲,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其中有些患者不愿寻求任何治疗,有些甚至“病入膏肓”时,仍然“理直气壮”地坚持认为自己没病而拒绝治疗。因此,作为精神科护士,在临床收集患者资料、及时了解和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及病情变化时有诸多困难。为了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身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早日回归社会,现就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与对策同大家共同探讨。

1 精神病患者外逃问题

精神病患者的外逃不仅影响病情的治疗,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和负面影响,因而防止精神病患者外逃是精神科护士的重要职责。精神病患者外逃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①大多数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故不安心住院;②有的患者受妄想、幻觉所支配,认为治疗是对其进行迫害而外逃;③患者入院时多是被哄骗、强迫而来,因不能适应医院的陌生环境,同时又牵挂家人而外逃;④有的患者对接受特殊治疗缺乏正确认识,产生恐惧而外逃。因此鉴于以上情况,护理人员对于有外逃企图的患者,应做到:①深入患者之中,仔细观察患者动向、情绪反应、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与患者多交谈,了解患者内心状况,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护理,发现患者有外逃迹象时,应及时了解原因,尽早打消其外逃企图,并且开展个别或集体心理护理。②严重患者住单间,由专人护理,做好护理记录及交接班工作。③要给患者创造舒适安宁的休养环境,加强病房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④对外逃归院后的患者,应了解外逃原因,帮助解决患者外逃所要解决的问题,决不能责难患者、约束患者,以免再次发生外逃。⑤护理人员必须高度负责,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才能及时发现外逃先兆,预先防范。一旦发现外逃,及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处理,减少伤害发生。

2 精神病患者的拒药藏药行为

精神患者由于自知力丧失,治疗依从性极差,拒药藏药行为现象较为普遍,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①自知力缺乏,认为自己“没病”,而有部分患者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受幻觉、妄想支配拒绝进药。②对精神药物存在认识的不足,认为药物无法根治疾病。③抗精神病药不少存在副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质量。④精神科病房封闭管理,患者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进入陌生环境可产生恐惧、敌视、绝望心理。鉴于以上问题,护理干预对于及时制止精神病患者拒药藏药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需从以下方面着手:①用友好的态度,真诚的动机同情患者,尊重患者,建立平等、朋友、亲人般的护患关系,并耐心地劝说患者服药。②对患者因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而不愿服药者,护士应给予必要的解释,告诉患者服药后有嗜睡、动作呆板、便秘等症状是轻微的不良反应,不需要治疗处理。如出现严重的副反应,告之医生、护士会及时给予处理,而且用药治疗也会很快好转。③了解幻觉、妄想的内容,针对性地采取措施。④指导患者对各种生活事件和社会事件要有恰当的应付措施,学习用各种方法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始终保持稳定的心态,同时也应作好家属和工作单位有关人员的工作,使他们接纳患者,协助进行维持治疗,提高疾病治疗的依从性,促其康复。⑤采取有效的措施让患者服药。发药时要维持好秩序,让患者按床号次序排队服药,并且安排工作人员值班观察,一人发药, 一人监督。要严格执行“ 三查八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要仔细检查患者的手心、手指缝、水杯内、舌下及两颊部、衣袖、口袋。有吐药行为的患者要专人看护,有积存药物行为的患者要检查其口袋、床铺等可能隐藏药品的地方,密切观察其表情动作,做到让患者服药到胃,最大限度的减少藏药行为的发生。对于拒食、拒药患者在加强心理护理无效后,可强制性的将药研碎灌服或鼻饲管注入,确保药品剂量准确。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护理干预,能使住院精神患者藏药率明显下降,使疾病治愈率得到提高。

3 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

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通常是指精神患者直接伤害另一个人的躯体或破坏某一物体的攻击。它不仅危及患者自身的安全,对他人和环境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导致攻击行为的原因有症状支配、拒绝住院、医患关系紧张、兴奋躁动等。预防患者的攻击行为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难点,为减少患者的攻击行为,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患者入院进入病室前要检查所带危险物品和室内危险物品。对新入院患者,应热情和蔼,耐心细致,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尊敬感、安全感。对曾经有过暴力行为的特别是青壮年患者,一方面应积极配合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尽快控制精神症状。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患者的病情监护,如发现有暴力行为的先兆症状,尽量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及时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力争将暴力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②了解病史,密切观察,防患于未然。对兴奋躁动,易激惹的患者要注意接触方式;木僵患者要防止突发冲动;有幻觉妄想的患者不要随意谈论他们,以免触及病态体验。③尽量避免探视。入院2周内为患者攻击行为的高发期,亲属探视常会受到患者的攻击。④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面对患者的暴力行为应沉着冷静,及时寻求帮助,迅速控制场面,机智有效地解除患者的危险,协力保护、隔离患者,从而使暴力损伤的程度降至最低。

4 对不同人格障碍的患者的态度

①对偏执性人格障碍患者不能过于热情:偏执性人格障碍认为周围的人或现象都对自己别有用心,无端的猜疑,经常将别人的话看成是对自己的攻击,从而具有高度的警惕和自我防卫能力。故护理偏执性人格障碍患者时,护士应理解患者的特点,既不能怠慢患者,又不能过于热情地接待患者。②不能过于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受伤情况:边缘型人格障碍属于情感脆弱类人格障碍,经常用自我伤害或威胁来发泄心中的不平衡。当护理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时,护士要理解、关心患者,与患者建立健康的护患关系。当患者出现自残行为时,一方面要积极配合医生抢救患者,另一方面不要过分关注伤口情况,保持中立态度,同时护士应探究患者自残的想法和感觉,探究患者愤怒的原因,降低焦虑水平,逐渐恢复其分离的自我。③对性人格障碍及躁狂发作患者要视其情景给予限制:性人格障碍的患者易冲动,经常对别人有暴力行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冷酷无情,爱说谎话,不诚实。针对患者的冲动和攻击行为,护理人员首先应与患者一起找出诱发进攻的因素,鼓励患者用语言表达感受,发泄受挫感,而非采用进攻行为。当患者无法调节自己的心情,即将对别人发动进攻或有暴力行为时,护士应清楚、明确、严肃地向患者讲明破坏行为将造成的后果,及时制止患者的行为,并让他们知道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必要时实行保护性约束。④探究抑郁发作患者的真实想法: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为特点。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要耐心地陪伴患者,仔细观察患者的情感和行为变化。⑤避免过度关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症状:躯体形式障碍是指心理上的问题转化为躯体症状,但在生理上又找不出任何病因的一种心理疾病。与患者沟通时,护士应倾听患者谈话内容,注意评估焦虑症状和焦虑水平,协助患者找出焦虑源。鼓励其讨论身体与心理的感觉,促进其认识情绪与压力的关系,但不要过分关注躯体症状,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而应重点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可提供分散注意力的活动。⑥对具有妄想和幻觉患者的沟通技巧: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护士可使用治疗性沟通技术,否定妄想的事实存在,但不要与患者就妄想的内容进行争吵,也不要与其他患者进行耳语,以免患者产生反感和疑心,防止妄想更为牢固和泛化。幻觉是在没有客观事实刺激的情况下而出现的虚幻的知觉,如在周围无人的情况下,患者会听到命令他出去的声音或看到某人在窗外。护理幻听患者时,一方面接受和理解患者产生幻觉的语言和行为,禁止对患者的幻觉进行批判或嘲笑,不与患者争论幻觉的内容,但了解幻觉的主题很重要,如患者在幻觉的支配下出现自杀或伤害他人的征兆时,护理人员应采取预防性和保护性措施;另一方面,否定患者幻觉的存在,如将患者听到声音称为所谓的“声音”,诱导患者怀疑其幻觉的真实性,使其对幻觉动摇。

上一篇: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研究 下一篇: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