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乡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考

时间:2022-08-13 09:16:06

对城乡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考

[提要] 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没有有效的消费就不会有经济的增长。我国在持续30多年高增长后,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传统增长引擎正加速失效,现实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动力的调整又不到位。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当前必须多角度启动城镇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新常态;城乡居民消费;投资出口衰减;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1日

当前,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把确立新的经济增长战略,塑造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增长优势,推动经济进入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健康轨道,就必须启动城乡居民的有效消费,这是新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从这个角度讲没有城乡居民的有效消费,就不会有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一、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现存的突出问题

过去30年期间,投资和出口增长强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需求动力,而消费不振则是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和结构问题。

新常态下,我国扩大内需的重心要从投资需求转向消费需求。新常态下,我国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自2006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从2014年上半年的数据看,最终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54.4%,投资为48.5%,出口则为2.9%。城乡居民的消费而言,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消费总额增长缓慢。我国最终消费总额年均增长速度长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9.8%,国家财政收入均增长14.6%,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年均增长分别仅为7.4%和7.5%。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经验表明:最终消费总额的增长,大体上都保持与国内生产总值相近的增长率。

(二)消费率偏低。目前,我国居民的最终消费率为60%,不仅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美国、英国的消费率均在80%以上),而且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为80%),比国际平均水平低约10多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估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为78%~79%),这意味着通过提高消费率刺激经济增长在我国仍具有广阔的空间。

(三)消费周期变化较快,使生产难适应。我国居民目前正逐步进入新一轮消费周期。这一轮消费周期,将以家电在农村普及。住房、轿车、电脑商品逐步进入城市家庭为主要标志,即城镇居民消费从千元级向万元级、十万元级消费发展。农村从百元级向千元级、万元级消费发展。而目前社会生产还难以满足消费周期的巨大变化。

(四)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滞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在长期以小生产为基础的自然经济中,形成了一种重生产、轻消费,重节约、喜积蓄的传统观念,时至今日,这种传统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同时,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福利化”传统观念,也使人们有钱不想花。

另外,人们对预期消费和收入不确定性存有担忧心理。一方面一些正在出台和正在酝酿出台的改革措施诸如医疗、保险、养老、教育等方面的改革,都要求居民自己支付相当一部分费用,这就使居民未来的支出预期增大,从而不得不减少即期消费;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不够景气,加上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在低位徘徊,这就使人们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缺乏信心,不知以后能否赚到钱,因而即使有钱也不敢花或者省着花,以免将来陷入困境。

(五)消费环境不好,消费积极性不高。第一,政策环境不适应。消费政策如何,对消费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在过去短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消费政策是限制性的。而今天短缺经济已经结束,买方市场已经形成,迫切需要的是鼓励消费的政策。但是,我们的很多消费政策依然是限制性的。房地产行业的限购、限贷,一些城市实施的汽车限购政策等,这些政策严重地制约了人们消费的增长,必须加以修改或废除;第二,生活环境不配套。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等原因,许多地方的生活消费环境不佳,因而抑制了消费的增长;第三,信贷环境不宽松。信贷消费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且贷款的条件过于苛刻,贷款数额低、期限短、利率高、范围窄,使一些本想进行信贷消费的居民望而却步,只好把消费建立在自我积累的基础上,这样在实现购买前他们势必要进行长时间的储蓄,从而拉长了消费的周期,使一些本来可以适度超前的消费得不到实现;第四,市场环境不通畅。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流通事业和市场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流通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是现代化的大商厦过多;另一方面是方便城乡居民日常购物的商业网点特别是连锁商业发展过慢。二是市场流通秩序比较混乱。特别是农村市场,由于监督管理力度太弱,一些行业和产品的无序竞争和不正当竞争难以得到有效治理,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商品的流通和农村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积极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适当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当前有效需求不足,消费不旺制约着经济的增长。如何刺激内需和引导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积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当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首先,增加转移支付,以促进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其次,增加政府购买,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扩大政府的公共消费,以刺激生产;第三,减少税收,即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个人税收负担,从而直接推动生产发展和消费水平提高。

(二)减少低收入群体。根据凯恩斯主义学说,随着个人收入水平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会呈现递减趋势,也就是说收入越高的人,它用于消费的部分占总收入的比重相对越低。所以,只有大多数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提高,才会加速社会消费总量的增加。减少低收入群体,一是拓宽普通劳动者就业门路,实施再就业工程,逐步减少城镇低收入群体比重和人数;二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进程;三是积极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增加有效供给。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当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之后,它就失去对各类商品购买的动力。这时要想让消费需求增加,就必须有更高层次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新的消费需求。这就是用增加有效供给的办法,来提高全社会的消费水平。

(四)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假日是人们习惯购买的时间。长假的推出,改变了人们的休闲方式,不仅给旅游、商业、餐饮业等带来生机,还拉动了铁路、航空、通讯、金融等各行业的发展,因而假日经济是启动消费、拉动内需、推动市场经济繁荣的突破口。

(五)积极扩大消费信贷。消费信贷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银行为消费者提供的,用来满足消费需求的贷款,是利用信贷手段促进消费的重要方式。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传统的“攒钱消费”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应该广泛宣传消费信贷,发挥其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鼓励借贷消费。

(六)拓宽和优化社会性消费空间。优化社会性消费空间,就是要通过新型城镇化率蕴含的巨大机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着力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新型城镇化促使城镇消费群体扩大,结构升级和潜力不断释放的同时,也会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巨大的投资需求,从而拉动城镇化的巨大需求空间。在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务必要加强社会治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人的素质等,为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消费创造安定团结、心情舒畅的社会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任仲文.大国经济新常态[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2]刘,崔日明,王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刘东皇.居民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上一篇:资源型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因素研究 下一篇:专业服务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