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物流探析

时间:2022-08-13 07:07:52

低碳物流探析

摘要:低碳物流是物流产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的新阶段,其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保持一致。中国物流产业存在低碳意识薄弱、装备和技术水平落后、信息化水平低、粗放经营等问题。建立低碳物流,应积极引进或开发低碳物流技术,建立低碳物流信息系统,推行共同配送、第三方物流和逆向物流的运作体系,同时还应有政府在金融、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物流;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F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7-0079-05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革命”逐渐兴起,加上哥本哈根环境大会对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可并执行,世界各地的人们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承诺。在这一背景下,低碳物流横空出世,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其顺应了低碳经济潮流,符合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和谐共赢的思想,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一、低碳物流基本理论体系构建

(一)低碳物流的内涵

“低碳物流”(Low Carbon Logistics)是在“低碳经济”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多种手段,利用先进低碳物流技术规划并实施低碳物流活动,在物流活动中通过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最终实现物流领域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一种物流产业发展模式。一般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低碳物流的含义:一是如何减少物流领域的碳排放;二是怎样通过优化的方式来运作物流系统。

低碳物流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过程两个方面。其中,物流作业环节主要包括低碳交通运输、低碳包装、低碳仓储、低碳装卸搬运、低碳流通加工等;物流管理过程主要从节能减排的目标出发,改进物流体系,促进供应链上正向和逆向物流体系的低碳化。如图1、图2所示。

(二)低碳物流的主要研究内容

1. 低碳运输(Low Carbon Transport)。包括:(1)对货运网点、配送中心和运输线路做合理布局与系统规划,通过缩短运输里程和降低空载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2)选择低能耗、低排放的交通运输工具(比如以太阳能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和采用共同配送、复合一贯制运输等先进的交通运输方式;(3)使用各种先进技术,改进内燃机能耗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同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环境污染。

2. 低碳仓储(Low Carbon Storage)。包括:(1)对仓库的位置进行战略性选址,在重要物流节点建设仓储中心,以缩短运输距离,节约运输成本,最终减轻城际交通压力,减少汽车尾气排放;(2)仓储中心采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规划布局合理,提高仓库使用率和环保节能性,降低仓储成本;(3)使用自动仓储系统和测量技术、网络控制技术、信息识别技术以及新式仓库管理软件等。

3. 低碳流通加工(Low Carbon Distribution Processing)。在物品进入流通领域后,采用高科技、低能耗的加工方式,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低碳化加工活动,如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同时对流通加工中产生的废料进行集中无污染处理,提高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的效率,减少废弃物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

4. 低碳包装(Low Carbon Packaging)。包装行业是一个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行业,真正的低碳包装产品要做到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综合碳排放量最少。相关的低碳技术主要包括低碳包装材料、包装回收技术等。其中低碳包装材料应具有材料使用少、重复循环利用率高和可回收利用获得新价值等特点。低碳包装回收要求对包装进行回收设计,即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充分考虑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大小、回收处理方法等问题,以实现材料资源和能源的最充分利用。

5. 低碳废弃物回收(Low Carbon Waste Recycling)。物流活动必然导致废弃物的出现,如不及时处理会引发社会资源的衰竭和自然环境的恶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废弃物物流(Waste Material Logistics)出现了,它可以通过建立物流废弃物等再使用、再利用、再处理的循环物流系统,对废弃物进行收集、分类、加工、搬运、储存等物流活动,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从始至终的低碳化操作。

6. 低碳信息加工(Low Carb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和管理过程都需要利用信息,这类信息主要包括水陆空运输价格、货源和运力、航班船期、空车配载、铁路车次、适箱货源等。可以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对公用数据进行采集,实现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物流企业、上下游企业的信息需求通过共享信息平台建立协同工作机制。这个过程也需要通过整合物流信息、优化物流资源、提高信息传递速度等实现整个过程的低碳和高效化。

二、中国发展低碳物流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物流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从“低碳”的角度来说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中国低碳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如下方面:

(一)全社会低碳物流意识薄弱,复合型物流人才短缺

一是政府及企业尚未完全转变观念,还没有确立明确的低碳物流指导思想。二是在物流低碳化方面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和消费者对低碳物流的认识非常淡薄。大家耳熟能详的是低碳经济,对低碳物流是什么、通过何种渠道实现低碳物流都不太清楚。三是低碳物流技术的缺失。低碳物流的实施,不仅依赖于观念的普及和政策的制定,还离不开低碳技术的支撑。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物流企业在相关技术低碳化方面差距较大。四是高素质复合型低碳物流人才缺乏。很多高校都有物流管理或者物流工程专业,但很少开设低碳物流或者低碳经济方面的课程,更不用说现有的物流工作人员了。兼具低碳环保理念与物流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低碳物流的快速发展。

(二)低碳物流配套政策、措施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放眼世界,凡是低碳经济、低碳物流发展较快的国家,都得益于政府的积极倡导。这些国家的政府通过追加投入以促进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组织精干力量监督低碳工作的开展,制定专门政策和法令来引导物流企业的低碳行为,如控制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而且还从物流业发展的合理布局等方面为物流的低碳化铺平道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低碳经济、环境污染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制定,但针对物流行业的条款还不是很多。相关法律制度缺乏,致使低碳物流发展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三)低碳物流装备与技术水平落后,信息化水平低

低碳物流的贯彻实施,不仅依赖于相关理念的建立和政策的制定,还离不开低碳装备和低碳技术的支撑。但是目前中国物流技术发展滞后,与低碳化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物流中心及综合性货运枢纽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环保性比较差,很多物流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不高;在物流设备方面,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在包装材料及包装方式的处理上,与低碳物流倡导的可重复利用、可降解性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物流信息化方面,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缓慢,尽管有正在建设之中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但技术性能不完善、效率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对低碳物流发展的要求。

(四)物流企业经营粗放,物流园区能耗巨大

物流是最近十几年才流行的名词,现有的仓储公司、快递公司和运输公司不等于现代物流企业。很多公司空有“物流”的名称,但在实际运作中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服务功能少、融资能力弱、经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这些公司一直以来都是以营利为目的,很多公司所有者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对企业社会责任、低碳经济、生态环保的观念认识较为欠缺,无法马上认同“低碳物流”的观念。物流园区是物流企业的“集合”,中国很多物流中心城市虽然规划了现代化的物流园区,但在园区的规划用途、功能区分、辐射半径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很多物流园区内虽企业林立、门庭若市,但重复建设严重、交叉明显,导致整个园区的能耗巨大、浪费惊人。

(五)逆向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中国现代物流虽经过多年发展,但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工商、物资、粮食、供销、贸易等系统分散自办储运的状况至今没有得到彻底改变。铁路、公路、航空、邮政等部门都有各自的物流企业,但都没有形成专门的第三方物流。不同独立物流各自为政、部门分割,造成物流业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难以形成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经营。同时,节约资源的逆向物流也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一般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很少有逆向物流处理与管理方面的内容。目前,逆向物流在中国仅限于废旧物料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初级行为,作为企业自身行为的逆向物流活动并不常见。

三、加快发展中国低碳物流路径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物流,应该充分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但是,中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发展仍将是第一要务,不能一味地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而应当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道路。

(一)引进或者自行研制、开发并推广低碳物流技术

各级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低碳物流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低碳物流技术的研制和储备。通过与发达国家相关企业合作,吸收、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自行研制开发新型低碳技术,从而推进低碳物流的实现。同时,整合物流企业现有的资源,鼓励和促进物流企业大力采用低碳运输、低碳仓储、低碳流通加工、低碳回收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比如具有节能减排、方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的运输装备的研发,是当前低碳物流业的迫切需求;在仓储建筑节能方面,使用保温隔热材料、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热照明是目前的大势所趋。

(二)建立低碳物流信息系统和运作体系

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分步骤实施并且循序渐进。第一步先建设近期功能项目,像物流企业数据交换和信息功能,还可以在物流企业中注册会员,方便为他们专项服务和在线交易等;第二步建设远期功能项目,如通过软件实现智能配送、货物定位等。通过在物流企业和管理部门间建立物流信息管理平台,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手段,为不同位置的物流需求方和供应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合理分配资源减少低效高耗运输,对城市物流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从而节约资源,降低碳排放,缓解交通拥挤程度,达到环保无污染的目的。

(三)通过普及低碳思想,改变整个社会的观念和人们的工作方式

不论是物流企业还是相关管理机构、部门,其中的工作人员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碳排放需要每个人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如果他们具有很高的节能减排观念,就会在生活和工作中自觉自愿地进行低碳行动,而不会被动地在监督之下才有所行动。一方面要大力倡导低碳生活和工作方式,在全社会强化低碳意识和观念;另一方面,要创新和推广低碳工作的技术与方法,在不降低人们工作效率和效益的前提下,鼓励和帮助人们将低碳工作方式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可以说,每个人积极适应低碳生活和低碳工作,就会实现包括低碳物流在内的整个低碳经济。

(四)推行共同配送、第三方物流和逆向物流

此三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节约资源,减少能耗,提高效率。共同配送是指通过一个配送企业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或者多个物流企业共同使用某一物流设施或设备,其实质是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逆向物流是对回流中的商品进行改造和修整的活动,广义的逆向物流包括废弃物物流。通过逆向物流可以加大废旧物流设施设备的循环利用力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碳排放。比如,重复使用包装材料,拆解和回收废旧物流设备,改造废旧物流设施(如废旧仓库)等。第三方物流可以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减少城市的运输车辆,从而减轻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

四、提高中国低碳物流水平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各种财政、金融、税收优惠政策,保证物流企业低碳发展

企业要采取低碳物流方式,不论是引进或开发新技术,还是原有高耗设备的更新换代,都需要有大量资金投入。短期内企业一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单个企业不一定会主动进行物流低碳化改革,因此,政府应对企业实施低碳物流给予政策鼓励和财政支持,引导物流企业向低碳物流方向发展。比如,对研发低碳物流技术的企业,政府可在某些税种上进行免征或减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对企业引进某些造福于民的大型节能环保设备或改造现有设备,财政部门可以给予政策上的倾斜甚至资金的投入;鼓励商业银行出台为低碳物流项目进行低息贷款的政策,政府可以为低碳物流项目作贷款担保等。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为低碳物流的发展保驾护航

世界各国目前已经制定的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很多,但专门针对物流方面的不多。为了实现哥本哈根大会上中国承诺的碳减排目标,物流作为经济的支撑,需要专家从物流自身的运作规律出发,结合中国自身发展水平,制定出适合低碳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来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考虑到碳排放量随着物流活动的日益扩大而加重,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在宏观上对下列方面进行管制: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限制废气排放量;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另外,政府应鼓励企业提高自身认识,自觉自愿地实行低碳排放措施,将低碳物流成为企业的一种自主力量。

(三)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宣传低碳思想,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中国物流业发展滞后,物流产业运作体系与低碳理念相悖,除了设施落后、认识有限的原因以外,也和相关工作人员思想落后、专业人才缺乏有关。为促进现代物流能在低碳轨道上健康发展,还需要做到以下方面:一是结合物流管理与环境科学,加强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项目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促进低碳物流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有力结合。二是鼓励各级高等院校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中引入低碳经济或低碳物流课程或者相关思想;或者通过对现有员工的职业培训,使其成为既具有物流运作技能,又有强烈环保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政府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中央媒体向社会宣传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唤醒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树立低碳物流观念,为低碳物流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四)建立低碳体制机制,增强低碳物流发展力度

体制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应探索和建立起一套符合低碳物流发展的体制机制。第一,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要实现碳减排的目标,必须在物流行业对每个企业制定减排目标,并监督每个企业保质保量按时实现;第二,建立有利于物流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企业、限制高碳企业的市场准入体制机制,推动高新技术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的建设;第三,在城市或者物流园区内建立区域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的市场机制,建立城市圈内环保部门之间的协同监管、信息共享和合流、城乡一体化的污染防治监控体系;第四,建立有利于促进物流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物流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推动资源和要素在不同企业之间高效流动。

五、小结

低碳物流必将是物流和低碳经济领域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对物流企业的管理行为和经营活动、普通员工及消费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方面,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实施碳减排目标的政策建议;另一方面,为物流企业科学、客观地识别减排的技术和环节,寻找减少碳排放的技术路径和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2]李东晖.我国低碳物流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7).

[3]王瑞军.低碳经济下的中国物流[J].中国市场,2010,(15).

[4]周戈文.发展中国化低碳物流的五大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0,(7).

[5]陶倩.低碳物流萌动[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12).

[6]王建.低碳经济下的现代物流何去何从[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0,(7).

[7]戴定一.物流与低碳经济[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1).

[8]张龙,池洁.城市物流绿色化对策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8).

[9]陈达.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6).

[10]王小旭.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物流科技,2009,(7).

[11]肖劲阳.探讨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策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2).

[12]王长琼.绿色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其战略价值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4,(13).

[13]谢泗薪,王文峰.绿色物流路径:物流绿色化改造的战略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0,(5).

[14]李蜀湘,陆小成.中国低碳物流金融支持模型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2).

[15]覃扬彬.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低碳物流的发展路径[J].学术论坛,2010,(8).

[16]王艳,李作聚.浅谈低碳物流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商业时代,2010,(5).

[17]王国文.低碳物流与绿色供应链:概念、流程与政策[J].开放导报,2010,(4).

[18]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5).

[19]廖伶佳,廖春艳.“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探讨[J].物流科技,2010,(8).

Analysis on the Low Carbon Logistics

Jiang Tongtong1, Wu Xiuguo2

(1.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China;

2.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handong Economic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The low carbon economy is a new development stage of low carbon logistics in the low carbon economic setting and maintains the same development concept with the low carbon.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exists many problems, such as weak consciousness of low carbon,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level lag behind, low information level, extensive management, etc. To establish low carbon logistics, we should actively introduce or develop low carbon logistics technology, establish information system of low carbon logistics, promote the operation system of the joint distribution,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and reverse logistics, at the same time also should have the government support in the financial, tax policy and laws and regulations.

Key words:low carbon economy; low carbon logistics;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上一篇:员工工作满意度\工作行为与组织承诺关系述评 下一篇:低碳经济的国际和国内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