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逆向物流探析

时间:2022-10-04 05:44:25

企业逆向物流探析

摘要:我国企业逆向物流处于刚刚起步环节,逆向物流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目前的企业逆向物流做出了深入探讨,得出发展高效的逆向物流,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改善与消费者的关系,切合国家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方针。

关键词:逆向物流 运作情况 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的物流管理起步较晚,相对来讲,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距离。对比外国关于逆向物流的成功经验证明,在中国大部分企业实行逆向物流是有必要的。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也有利于社会整体的发展。但目前在我国发展逆向物流还有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我国逆向物流在发展中的阻力

我国逆向物流起步较晚,没有成型的理论,虽然近些年来逆向物流已经有了长足的飞跃,但是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阻碍我国企业逆向物流发展的一大难题是,大多是企业不重视逆向物流。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企业的消极态度是阻碍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其次,是没有标杆企业做出成型的理论供中小型企业参考,许多中小型企业在见不到利润的情况下都不会冒进。最后,我国紧缺逆向物流人才,许多企业的管理者都缺乏这方面的知识,造成目前企业逆向物流的空缺。

二、我国逆向物流缺乏规范性

逆向物流管理缺乏规范性,也是阻碍逆向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企业内部没有严格规定下游的退货原则,下游退货没有限制导致企业不能确定退货原因和来源。有些企业,为了降低产品退货率则对回游商品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售后对消费者采取拖延时间和设置复杂的退货手续。这样做的后果是,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每况日下,直至没有市场份额,最终的结果就是企业倒闭。

三、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的解决办法

第一,国家出台相应的刺激政策。对企业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的,采取减少赋税或者免费提供技术支持等。

第二,树立标杆企业的作用。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不愿意冒进。在国有大型企业进行逆向物流试点改革,树立榜样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是逆向物流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让中小企业见到利益。

第三,加紧高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逆向物流专业所熟悉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并积极吸入到企业中实践,很大一部分物流方面的高级人才在毕业后都选择留在高校继续研究,只有一少部分的人流入到社会。只有大量的熟悉逆向物流理论的人才在企业中真正担当管理者了,才能使企业对逆向物流产生一个高度的认识。

一是逆向物流中心与销售网点、售后有机结合。企业应该借鉴正向物流经验,设立自己的集中退货中心。如果单独设立逆向物流集散中心,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而且也不便于优化市场。所以选择自己企业的零售网点作为逆向物流的集散中心,只要稍微改变一下企业经营模式,即可将原有的销售网点兼用成回流物品的中枢。也可以在退货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一个售后负责该地区的退换货管理。如果只是单纯的设立退货中心,对企业的经济压力较大,不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

二是构建回流物品信息平台。逆向物流的最重要一个环节就是回流物品的信息采集与管理。因此,构建回流物品信息平台是逆向物流管理的核心环节。一个高效的平台可以使回流物品在运输过程中畅通无阻,企业也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生产的产品主要存在哪方面的不足。流畅的信息平台可以将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网络的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跨部门的企业基础数据库,以“一站式、一号式、一证式”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便捷的网络信息服务,这也是逆向物流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

三是逆向物流信息的共享。为了成功实施逆向物流操作效率供应链管理,使企业从优化中获得真正的利益,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帮助促进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合作,信息共享。建立分配机制,有助于企业直接的互助发展,提高逆向物流的效率。企业为了要提高逆向物流操作效率,企业内部规定合理的退货原则,控制逆向物流的起点,由于各种原因,商品进入逆向物流环节。

四是运输在逆向物流中的作用。运输、储存占用企业物流成本的比例相当高,而目前我国的物流货运空载率更高,仅此一项每年的损失巨大。我国目前企业在物流运输环节支付的费用占用生产的比例也不小,大约占总成本的30%-40%,货运空载率高达57%,大量产品滞留在运输环节,每年造成的损失惊人。运输费用占物流的大部分成本,如果换成有效运输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因此,合理在运输管理中运用逆向物流将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我国的货运空载率一般是在回程上,大多数企业拥有自己的运输部门,将货物运送到目的地后基本都是空车回厂。即便是有回运的货物,也要等上几天不能及时的配货运回,这一过程会造成人员、物力资源的无端浪费。建立逆向物流体系,则能有效减少空车回跑的现象,使得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金真,唐浩.现代物流——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2

[2]申金升,卫振林等.现代物流信息化及其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及其特点 下一篇: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