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结合的策略

时间:2022-08-13 04:43:37

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结合的策略

小学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结合是指在小学阶段,通过课堂时间老师引导和课外时间学生主动阅读有内在联系的一组文章或书籍,达到掌握其内在联系的阅读方法。我校作为一所城中村小学,68%以上家长为城中村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大班额的教学,家长对学校工作物质上支持但教育孩子的方法欠缺,希望孩子成才又不得其法。我校立足本校实际,积极开展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研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构建教学模式,实施阅读计划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编排,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我们首先尝试进行“群文阅读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学方法――阅读课堂试方法――课外时间用方法。根据阅读教学的模式,我们列出群文阅读课外推荐文章和书籍目录,制定出了具体的阅读计划。

语文课堂学方法是指在平常的语文课堂上,老师要根据语文课标对阅读的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教给他们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并达到一定的要求。阅读课堂试方法是指在每天下午30分钟的阅读课上,学生根据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教给的阅读方法,尝试运用到老师推荐的群文阅读的文章和书籍上,加强阅读方法的正确使用。课外时间用方法是指在每天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学生能灵活地运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去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籍和自己喜欢的书籍。

二、推荐合适书籍,培养阅读兴趣

我们依据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的内容编排向学生们推荐了文章和书籍。

第一学段的学生由于识字量小,阅读速度慢,喜欢短小的文章,图片多、文字少的编排让学生们阅读起来极有成就感。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是介绍祖国的文章,《二年级上》选编了《我们的祖国真伟大》《热爱祖国》等文章,学生刚刚学完课本上的文章,就又接触到同主题的文章,兴趣特别高。第五单元第19课《蓝色的树叶》讲的是同桌的故事,老师就为学生推荐系列丛书《米小圈上学记》中《新同桌的烦恼》一书,由一本书到该系列丛书得到全班同学的欢迎,极大调动了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学段的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速度得到提升,开始喜欢有故事情节的书籍。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为“世界遗产”,《四年级上》第五组编排了《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等文章,学生对我国的世界遗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第三学段的学生对名人传记、中外名著、人与自然、科学技术等内容更感兴趣。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为“祖国在我心中”,《六年级上》第二组就编排了的《清贫》、叶永烈的《归来》等作为群文阅读的主要材料,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之情。

三、把握学段特点,找准阅读方法

第一学段的孩子识字量小,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他们需要老师领着进行阅读,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张聪雅老师在执教《米小圈上学记》中的《新同桌的烦恼》读书交流课时,设计了我会认人物、我会读内容、我会猜章节、我会说看法四个环节,学生对《新同桌的烦恼》这本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书中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了自己的感受,并乐于与人交流。

第二学段的学生认字量增多,可要是想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就需要老师在阅读交流中适当地提问点拨,也就是说。第二学段教师引导读,学生学会读。张丽君老师执教《淘气包马小跳》读书交流课后,写下了这样的感受:我班课外阅读内容以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丛书为主。学生积极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尤其是在人物特点的把握上,学生逐渐有了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见解。

第三学段的学生阅读速度快,组织阅读交流会,会提升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就是教师组织读,学生主动读。李洁老师执教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读书交流课时,教师就成为了一个组织者。李老师问学生:“我们读了很多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你对动物有哪些新的认识?”学生回答令人称赞:《狼王梦》中的紫岚颠覆了我对狼的认识,狼妈妈的爱心和梦想让我觉得它们就像人一样有自己的情感;我最感动的是《斑羚飞渡》中的斑羚群,为了种族的延续,老斑羚甘愿成为小斑羚的垫脚石,自己却粉身碎骨,让我想到战争年代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那些烈士们……

四、搭建展示舞台,提升阅读能力

第一学段的阅读课上,老师会根据情节让学生说一说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交流中孩子的思维打开了,听故事,并把故事编下去。孩子们年龄小,可以自己写,不会写的可以让家长帮着写,也可以画成画。学校的墙体文化上有了孩子们稚嫩的作品,充满童真,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第二学段的学生乐于把阅读展示变成画和手工的世界。根据作品中的描述,把人物形象画成卡通画;把故事情节变成一本本美丽生动的绘本;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写在阅读记录卡上,一张张独具特色的读书记录卡,承载的是孩子们放飞的想象。

第三学段的孩子喜欢人物赏析,谈出自己对人物的见解;喜欢读书交流会,热爱读书的孩子会滔滔不绝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他们喜欢办主题手抄报,“走进曹文轩”“沈石溪的动物世界”“奇妙的科技之旅”“听杨红樱阿姨讲故事”“跟着金波爷爷学写诗”等主题的手抄报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所思所想。

我们以学校的墙体文化为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制作精美书签、晒晒我读过的书、读书记录卡、我的读书感受、阅读手抄报等形式整理自己的读书收获。学生们在欣赏和分享中汲取营养,逐步扩大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及理解的能力,从而更深层次地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文系河南省中小学群文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小学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结合的策略研究》,立项编号qwyd150201090。

(作者单位:河南省荥阳市第三小学)

上一篇:打开孩子金口的钥匙 下一篇:让错误成就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