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探索

时间:2022-08-12 11:59:06

秘书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秘书主要是指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中从事办文、办会、办事等从事辅助管理和综合服务工作的人员。高校秘书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秘书人员素质的高低。本文从强化秘书专业意识的培养、健全完善秘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提升秘书专业教师素质等三个方面对秘书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秘书 人才 教育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秘书专业教育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形成了从中专(职)、高职到本科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为培养社会所需秘书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现实中我国大学秘书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依然存在着教育培养模式滞后等问题,这就需要采取措施建立起新的秘书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从而推进我国秘书人才培养体系的更好发展。

一、强化秘书专业意识的培养

在高校秘书人才培养中,迫切需要强化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每位秘书专业专业老师在教学中均应高度重视对学生们专业意识的培养,并且始终贯穿于其就读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全程培育之成效。大一时期,教师可发放《秘书专业手册》之类的资料,对这一专业加以介绍,还可举行同专业师兄师姐的学习经验交流恳谈会,并在小范围内进行师生交流,从而激发出其对于秘书专业的浓厚兴趣。大二时期,教师可引导学生创办秘书专业刊物及网站,设立秘书节,举办秘书专业讲座,召开师生交流会等,从而合理地引导学生们往自主学习方向加以发展,强化其专业兴趣。大三时期,在侧重于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强化学生专业敏感性以及自觉性的培养,让其秘书专业产生好感,并逐步融入就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比如,可举办秘书专业技能比赛,可邀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秘书实务人员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并安排学生开展专业见习,鼓励其主动联系实习单位等。大四时期,要立足于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以及就业等重点环节实施专业意识的再教育,从而检验专业意识培养的成效。

二、健全完善秘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课堂教学是秘书人才培养的最重要途径,而教学的内容以及课程体系建设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因此,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是秘书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当切实改进原有的秘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要考虑到用人单位对于秘书人员能力以及素质之要求。尽管就理论而言,用人单位对秘书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并不会完全一致,但是就整体而言,如今的用人单位普遍要求秘书人才具备良好的秘书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办文、办事,并且娴熟地应用现代办公设备,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社会活动、综合分析、参谋咨询以及应变等能力。据调查,当前用人单位对于秘书的要求主要集中于礼仪、责任感、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对外交往能力以及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有鉴于此,在秘书专业教育过程中就要高度重视秘书人才相关素质能力之培养,并且强化秘书专业配套教材体系建设,从而符合培养应用型秘书人才之要求。

三、积极提升秘书专业教师素质

秘书专业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相当强,要求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当前,大部分高校秘书专业还是采取传统授课模式,不仅教学观念十分保守,而且教学方法极为陈旧,和秘书工作的实际需求之间无法很好的适应。原因就在于秘书专业教师素质难以适应现代秘书教育之所需。鉴于当前我国高校秘书专业教育主要是纳入到中文系的,而师资也是以中文系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多数未接受过系统化的秘书专业知识训练,缺少秘书实践经验,所以不管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思维方法与教学手段上均无法摆脱一直以来所形成的传统纯理论教学模式,导致教学常常会脱离于实际,不但影响到了教学的成效,而且还会挫伤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提升秘书专业教师素质是当前秘书专业教学改革之重点。一是要强化秘书理论及相关知识学习。为了教好学生,秘书专业教师自身就一定要适应于当前市场经济之要求,积极投身学习,为学生们作好表率,尤其是原来的中文或者其他专业教师要尽可能地到去进修有关课程从而满足于教学之所需。二是要参与到秘书工作实践之中。秘书专业教师不管是从事基础课教学的,还是从事专业课教学的,均应定期到企事业单位秘书岗位上进行挂职锻炼,从而熟悉这一岗位工作的各具体环节,掌握秘书工作的具体方法,积累良好的实践经验,提升个人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而促进大学生们的秘书专业理论与实践学习。三是要积极参加秘书职业资格等级考试,努力取得秘书职业的中、高级资格证书,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四是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学习电脑以及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要积极探索秘书专业体课件的研发,将原来较为抽象枯燥的内容用动态化方式加以表现,从而提升了教学的效果,培养了秘书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五是要实现秘书专业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的整体优化。一直以来,由中文等其他专业转换而来的教师主导秘书专业教育的状况已经无法适应于新形势之所,因此,一定要全面调整秘书专业的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吸纳诸如管理专业、外语专业以及计算机专业等学科教师,做到文理交融,从而更加地满足秘书专业教学之所需,或是全面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从别的部门选聘兼职教师,从而切实形成以秘书专业教师为主体,以其它专业教师为辅助的专业教师群体。当然,还可从企事业单位秘书部门中聘请部分兼职教师,让教育培养和秘书工作实务密切配合,实现秘书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和当前市场需求的接轨。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秘书专业教育正处在重要的发展转型期,既面临着摆脱传统模式制约的困境,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必须结合秘书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切实把握秘书人才教育培养的客观规律,健全完善秘书人才教育培养新模式,从而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秘书人才。

【参考文献】

[1]潘 莉. 接轨现代服务业的高职秘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通讯,2011(6).

[2]邹丽丝. 现代远程教育下秘书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初探[J]. 科技信息,2012(14).

[3]徐 成. 浅探卓越理念下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上一篇:关于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下一篇:高中政治自主性学习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