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职学校就业市场谈校企合作模式

时间:2022-09-24 02:28:37

基于中职学校就业市场谈校企合作模式

【摘 要】职业教育的实施以及展开应该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别是区域经济的特点与之相结合,应该同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显示需求相匹配。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应该讲教学同生产之间紧密结合,因此,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企业谋求进一步发展的,以及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中谋求一席之地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校企合租 中职学校 合作模式

引言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所谓校企合作,是指中职学校主动与企业接轨,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以培养适合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既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一个方向,也是职业学校寻求自身发展空间和服务区域经济途径的必然要求。

1、校企合作的机制基础

1.1、动力与制约机制人才培养的前期要以“学中做”为主,侧重基础性学习、技能训练;后期要以“做中学”为主,侧重专业性应用、职业性的工作训练。在教育规律和教学内容上要尊重企业的实践真知;在课程教学上要尊重学校的理性把握;在实习环节上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在实训环节上以学校为主,以企业为辅。

1.2、引导与激励机制鉴于就业形势供过于求的现状,企业均会处于强势地位,而学生则处于弱势地位,要平衡校企合作中学生和企业双方的利益,这就要求政府有针对性的对校企合作的指导,形成引导与激励机制。

1.3、调节机制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集中体现在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特色和教育过程的特点上,要因地制宜进行调节,适应各要素之间的多样化和适应性。

2、校企合作的几种形式

2.1、企业把与学校对口的生产车间搬进学校,实现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车间进校使校企双方真正达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2.2、学校与企业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企业把人才需求信息传递给学校,帮助学校规划专业设置、改革课程和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学校派教师以“访问工程师”身份到企业进行实践,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2.3、在学校开设“订单班”。企业派专业人员到学校给“订单班”上课,传授专业知识和企业文化,接受“订单班”学生的顶岗实习,企业还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等。实践证明,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对学校资源与企业生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拓展了办学空间,强化了人才培养的合力,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3、解决校企合作问题的对策

3.1、政府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大校企合作的推动力

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校企合作步伐,是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服务区域经济的有效办法之一。当地政府应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校企合作计划,为学生,培训,实习,就业形势,学校,企业,政府“三联动”合作办学,合作办学,合作就业“三合一“模式。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营造学校主动走向社会,走向企业和企业联手办学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加强政策扶持,加强校企合作企业参与的内在动力,加强资金,资源,整体,协调的全局利益,企业利益和学校的利益。根据国家政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职业学校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对于企业参与的利息损失,如企业投资建立了生产基地,在中等职业学校捐赠的设备,接收实习生,指导学生参加学校实践教学,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校企合作教材在中等职业学校,政府在税收,补贴,职业教育教师资格等方面有优惠政策明确,鼓励企业参与教育,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实现双赢互动。

3.2、有效地实现资源互补

资源的有效共享是校企合作发展的意义和目的所在,有效地实现资源互补关键在于学校和企业间建立长期发展的规划。对于学校来说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的相关管理者到学校开展有关的就业讲座,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旅游业运行和发展的流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旅游专业,而对于企业来说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可以通过合作机制定期邀请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3.3、“引企入校”模式

“整体进入”:将企业设备、业务、管理、技术、工人等引入学校,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生产实践基地,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将学生送到企业见习或顶岗实习,企业派师傅指导,学生参与产品生产与检验全过程,体验企业全真氛围,真正实现校企零距离接轨。“研发进入”:学校实训基地可被企业技术研发部门以经营独立运作、技术双方合作的形式引进,共享产品设计与研发资源,让师生参与开发产品、项目设计及测试工作。“合作开发新专业”:学校依据企业需求,确定专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班级以企业名称冠名,开展定向培养。企业参与到课程设计、教学、考核、定岗实习、推荐就业等所有环节,逐步形成专业配套的校本教材、系列的实训项目、一流的指导教师、完善的管理规范。校企合作办专业,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针对性强,融入企业快速,能真正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需求。

3.4、建立联合办学模式,拓宽校企合作渠道

根据所开设的专业加强与企业的联络,与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伙伴关系,让企业了解学校和专业及学生的就业意向,同时还建立了企业人才需求信息档案,为毕业生就业提前搭建平台。积极探索同行业(企业)实行新的联合办学模式,调动企业办学积极性。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搞好课程开发,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参与企事业单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行业企业则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向学校提供生产实习场地并选派部分专业教师,承担部分实训教学工作,并与学校开展“订单式”培养培训,推进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的一体化。

上一篇:混合所有制:产权与激励制度的双轮驱动 下一篇:关于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