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说的鉴赏

时间:2022-08-12 10:02:33

谈谈小说的鉴赏

【摘要】鉴赏小说是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去感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过程。在鉴赏人物形象时,要从读故事入手,把握“析人物”这一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怎样分析人物形象这一问题。

【关键词】小说鉴赏;人物形象

【Abstract】Enjoy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novel in stories, to portray characters perception of the process. In appreciation of characters when reading the story from the start, grasp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 " for this purpos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issue of characters.

【Key words】Fiction Appreciation; characters

【中图分类号】G638.3【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4-0028-02

小说是一种十分普及的大众化的艺术,它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人民。又由于小说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更增强了它的适普性。在我们这个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里,一部优秀小说问世后,人们往往是奔走相告,争相传递,并成为人们生活中谈论的主要话题,或者飘洋过海为世界上不同地域的人们所欣赏。优秀小说对于读者都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就像磁石吸引铁屑一样,总是以极大的能量吸引着一颗颗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心灵。

然而,“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小说读者各人的阅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审美的方式方法不同,所以他们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欣赏小说。角度不同,视野不同,思维不同,结果也就自然不同。有些人物形象是具有多面性的,见仁见智,无可厚非。但作为一名小说鉴赏者,应该善于沟通小说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世界,开启读者通往作者建造的小说艺术宫殿的大门,注重发现小说中的美。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所以,我们分析鉴赏小说的时候,首要一点就是从人物形象方面去分析。

一、从“读故事”到“析人物”

我国小说自诞生以来就看重故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等无一不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的连接。从传统的理论来解释,小说当然都要讲故事。但是,小说是不是就只是讲故事呢?“那些惊险小说、侦探小说大部分却不能看成是真正的文学作品,主要原因是这些小说‘只注意情节,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心理的描写’”( 美籍华裔作家董鼎山)。所以,故事与人物在小说中并不互相排斥,小说写故事的目的就是为了刻画人物。

我们经常听人说“会看小说的看人物,不会看小说的看故事”。既然小说创作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那么小说鉴赏的主要兴趣也就要摆在小说的人物身上,要看这个作品塑造了怎样的人物,用什么方式塑造的,有着怎样的个性,蕴含着一些什么值得人们深思的有价值的东西。这是鉴赏小说的第一要素。

二、从作者对人物的塑造来把握人物

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表现与间接表现。直接表现就是作者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介绍、描写和评论,甚至明确地解释人物动机;间接表现就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犹如戏剧演出一样让观众在人物自身动作的展示中获得某种启示。如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对“套中人”别里科夫的介绍: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要穿着暖和的棉大衣……雨伞装在套子里……表放在鹿皮套子里……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镜……棉花堵住耳朵眼……马车夫支起车蓬……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这就是作者对“套中人”一出场时的介绍,从中我们可以简单的了解别里科夫是一个怎样性格的人物。因此,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与评价这种概括性的叙述去把握人物,也就成为我们鉴赏小说人物最为直接的一个步骤。再如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祥林嫂一遍又一遍的叙说“阿毛”的故事可以看出灾难已经把祥林嫂摧垮了。作者正是通过这种人物的自我展示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

俗话说:“言为心声”,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小说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恰恰是人物内心活动的体现。孔乙己“我只是窃书,窃书不是偷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正是为自己偷书所作的辩解;鲁提辖“……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的切做臊子……”正是为自己的“拳打镇关西”行为找借口。

动作神态,也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晴雯补裘” 是在意宝玉的心情,所以才会这般为难自己;“袭人夜谏”是为宝玉声名体面而考虑;祥林嫂在祝福时忙里忙外,就是在展示自己“捐门槛”后的心安。

小说中用白描手法来展示人物的心理的描写,更是人物心理特征的集中展示。阿Q被打后心里骂“儿子打老子”,打自己的嘴巴,华威先生到处赶着开会,说起话来满口官腔,等等,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四、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鉴赏人物形象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形象,离不开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不仅仅是因为人物的个性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作者每塑造一个人物,都是把他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来塑造的。也就是让他有鲜明的时代“个性”,有广泛的社会“共性”。《水浒传》中的林冲、鲁达、武松上梁山就是那个时代“”的集中体现;同时,他们走上“反抗”之路,又有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正是这些人生经历,是我们看到了林冲的隐忍、鲁达的仗义、武松的豪迈。这些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才会如在眼前。

当我们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既要分析其共性,又要区别其个性。如果只分析人物的个性,这样的鉴赏就未免失之肤浅;如果只分析共性,我们也就不能从中发现更多的人人物形象,从而把活生生的人物解剖成一个空骨架,作者耗尽心血塑造的人物形象就失去了典型性和普遍性,不过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躯壳”而已。

五、从神魔鬼怪形象中悟出人情

古今中外的小说中有很大一部分被称为“神魔小说”。这是因为中外小说都起始于远古的神话和传说,神魔鬼怪形象在中外小说里面,均占有自己的一席地位。如何认识像志怪小说中的神魔这一类艺术形象,应是小说人物鉴赏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马克思曾经说过,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3页)。这就说明了神话的虚幻性与现实的真实性的辩证统一,也可以说,小说中的神魔鬼怪形象均应是生活中人物的变形,其本质是相通的,是作者借助“神魔”的力量来宣泄自己心中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追求。我们鉴赏小说中的神魔鬼怪形象,应当努力从中悟出人情才对。要理解神、兽、怪与人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之中(往往是作者生活得时代背景)去分析。这样,我们才可以看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作者叛逆思想的集中体现;《干将莫邪》中的眉间尺是作者反抗思想的升华。切不能将他们排除在现实之外而孤立地去欣赏,否则就难以探求作者的真意。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探微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两极分化原因及对策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