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业的困境与出路

时间:2022-08-12 04:41:11

我国物流业的困境与出路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在我国,发展物流业已经被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进“十五”规划。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物流业现状

美国销售学家帕尔预言“物流是节约费用的广阔领域。”高度发达的物流业,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滞后,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物流设施陈旧、落后。中国物流设施除一小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引进、更新、改造的以外,大部分设施都是50、60年代建设的,多数陈旧落后,生产效率低。这其中,仓储业的问题尤为突出。许多仓库由于年久失修,仓储条件差,仅物资系统每年因商品锈蚀损失就达25亿元之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此外,我国仓库多数为单层平面式结构,占地面积大,储存量小,且技术水平落后。

分散投资、各成体系、物流社会化程度较低。由于物流活动及其管理本身具有跨功能边界、行业边界的特点,几乎所有产业部门都离不开物流的支援服务。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产业部门甚至工业企业都是自营物流的。即“生产自销,零售自采。”具体表现在生产和零售企业纷纷建库、买车。这时,也有一些储运企业开始与生产企业打交道,但他们面向的只是一个或数个企业,而不是全社会。这种不按区域经济原则设点的最大弊端就是仓库重置,物流活动重复,无效劳动增加,产品流向极不合理,并直接导致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下降。

整体物流规划不够理想。我国目前物流各环节不合理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物流布局不尽合理,物流环节浪费惊人,物流市场无序竞争,物流实现方式过于单一等。因而导致了我国物流业整体效益不佳,竞争力不强。

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企业对物流缺乏正确和充足的认识。虽然对物流的研究早在80年代就已开始,学术界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物流有较多的了解和认识,但就全社会而言,对物流的认识还非常模糊,特别是企业。“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比较顽固,流通领域建设受到严重阻碍。

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短缺,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巨大障碍。发展第三物流,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许多国家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和配送方面的工作。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在高等院校中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寥寥无几,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随着近年来市场的发展,国内人才市场出现了物流人才热,尤其是一些外国公司和合资企业对物流经理的需求增加,而国内人才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物流经理人选太少。

信用体系的落后是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但现阶段我们却面临普遍的企业信用危机。以企业间拖欠货款为例,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间逾期应收帐款发生额约占销售额的0.25%-0.5%,而我国这一比例高达5%以上,且呈逐年增长势头。

与生产销售不同,物流服务实际上是一系列委托与被委托、与被的关系,是完全以信用体系为基础的。服务的无形化特点,各种复杂的费率协商机制,服务的标准和衔接,物权的转移和控制,结算的主体常常涉及多方面的物流服务参与主体和复杂的规制。特别是在第三方物流服务或有更多层次的外包服务需求时,没有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做基础,凭第三方交单结算甚至由第三方代为收款是无法想象的。在缺乏普遍商业信用的情况下,一方面货主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必然采取审慎态度,其结果就是自营物流,进而表现为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不足。另一方面,信用体系的欠缺直接导致物流交易成本的增加和物流服务效率的降低。显然,信用体系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物流产业的发展。

发展中国物流业的思路与对策

中国即将入世,入世后许多外国企业将打入中国的物流市场,使上述差距成为现实的威胁。如何加快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步伐,以迎接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1、加速物流服务社会化。第一,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实行行业管理,发挥行业整体功能优势。第二,将物流配送从工业企业经营活动中剥离出来,建立专业化的物流配送公司,提供社会化服务。第三,对现有物流企业进行整合。采取兼并、联营或重组等办法,形成合力,组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有一定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

2、加快实现物流的现代化。第一,运输系统的现代化。这是实现物流合理化和现代化的关键。首先,大力开发运输路线。陆路方面,提高路面质量,适当建设高速公路;水路方面,建设不同吨位的专用港口,充分利用中国的水利资源,发展水路运输。其次,研制和使用新式运输工具,尽快实现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牵引。再次,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来发展运输工业,建立起修造技术齐全、设备配套,有一定规模的运输工业体系。第二,仓储系统现代化。仓储技术的更新改造,使之与物流整体运动相适应。第三,包装技术现代化。主要指包装作业的标准化(如现代集装箱技术)。标准统一的包装不仅降低了货物转运难度,减少毁损,节省时间,而且大大降低了物流综合费用。

3、增强全社会物流意识,培养物流人才。第一, 建立完善的多层次教育体系,满足对物流人才多样化需求。第二,建立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发展职业培训。第三,大力开展物流教育的专题研究,保证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为了提高全社会对物流问题的认识,让越来越多的商品生产者放弃自营物流行为,转而信任物流供应商,通过时效性的物流服务,为生产者带来第三方利润。

4、明确政府投资主体地位,发挥政府主导功能。物流分配的硬件是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及货运中心等,投资巨大,政府必然要成为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的主体。构建区域性货运中心,为物流供应商提供舞台。同时,政府还必须做好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物流业的稳步发展。根据地区情况区别对待,可考虑先在商品生产和商流发达地区发展区域性物流配送。在参与国际物流分配的沿海城市、港口,由中央政府重点投资构建大型国际物流配送中心。通过沿海、沿江区域物流配送结合西部开发,再逐步向内地延伸。而国家在西部的物流发展政策应重点放在物流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上。

5、努力促进与物流业发展相关的服务体系(如金融、结算、保险、通信及信息技术)协调发展,有利于降低物流业的服务成本。

此外,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而在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同时,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定期举办国际性物流研讨会,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上一篇:我国药品流通模式已严重阻碍整个医药行业的发... 下一篇:冲破最后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