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管理探析

时间:2022-08-12 03:03:58

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管理探析

摘 要 公共选修课是普通高校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高校实施公选课教学管理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致使公选课的素质教育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本文从高校公选课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和探索了如何对规范高校公选课的管理,以便能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 公共选修课 教学管理 建设

文章编号 1008-5807(2011)03-125-02

公共选修课(简称公选课),也有称作“任选课”,是指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由学生自主选择修读的通识类课程,是当前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公选课,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学习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公选课的开设,也为教师施展才能、传播知识,促进学科交叉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各高校在公选课的建设与管理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做好公选课课程建设、保障公选课的高效运行,是目前高校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高校公选课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公选课受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够

与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基础课等课程性质相比,公选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分少、学时少、在课程结构中所占比重低,导致其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在培养高等教育人才方面的重要性不明显。因此,很多高校将公选课看成“正餐”之后可有可无的“小零食”,随意性较大,即使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形同虚设,真正实施起来不尽如人意。大多数高校把主要精力、财力、人力投入到专业课程中,较少关注公选课的建设,这种缺乏重视度缺乏投入的随意设课局面,部分高校甚至出现“因人授课、人走课停”的现象,各学期所开课程缺乏相对稳定性。

(二)缺乏有效指导,学生选课盲目

目前多数学校基本上都采用网上选课方式,学校规定的选课时间较短,缺乏必要的选课指导。学生选定哪门课程主要取决于课程名称、学分比重、授课时间段、获得学分的难易程度或口耳相传的了解。学生选课存在严重的盲目性,缺乏自我负责态度,有些选课不认真、盲目跟风甚至找人代选。单纯是混学分、凑学分的情况在高校公选课选择时大量存在,大部分学生选课时只根据课程名称和教师职称选择课程,没有真正了解课程内容,不能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去选择有价值的适合自己的课程。

(三)教师任课资格审核力度不够、开课、授课、考评监管不力

全校性公选课是由教务处统一开设和管理,由教师自愿申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人的专业研究方向或者业余爱好。为弥补开课教师的不足,各高校普遍允许一部分资历较浅的青年教师或教辅、行政、实验人员申报选修课程,但审核要求随之降低,主要表现为:未严格审核任课教师的学历、职称和专业;评价教师试讲效果主观随意性大,缺乏一套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开课教师准备的教学文件不齐全甚至不符合教学要求;教师凭自身兴趣爱好开课,但在有关领域内并无研究成果或者讲授经验;课程名称不规范,同一课程内容申报多个课程名称,导致学生重复学习同一知识;开新课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审核标准,以致某些新课程开出后,系统连贯性不够,逻辑结构不够严谨。对公选课认识上的偏差及审核的不严谨,导致有些教师授课积极性相应降低,备课不足、上课或照本宣科,或夸夸其谈,甚至直接播放下载的教育影片,课堂效果不尽人意,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而到学期末教师为了让大部分学生顺利过关获得学分,往往降低考核标准,致使考试流于形式。

(四)教学管理结构不合理

经过调查,现行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模式最主要的问题是结构散乱、不成体系。没有独立的管理机构和明确的管理制度;公选课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之间不够紧密:教师开课随意、学生选课盲目、教材随便订、考试随便过……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很随意的散打状态,没有形成明确、统一、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这种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公选课教学质量和全面提高和长足发展。

二、加大高校公选课建设力度,如何提升公选课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升公选课在教学管理环节中的重要地位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公选课教学管理理念。公选课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必须将公选课建设提高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从政策、财力、人力、物力上给予扶持和激励。对于一些普遍反应良好的课程予以立项及经费支持,努力建设高水平精品课程,并纳入到与专业课相等同地位的考核奖励机制中。

(二)多方位着眼,努力建立健全科学的公选课教学管理体系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公选课教学环节中的规章制度

公选课具有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介绍学科前沿知识和新学科动态、培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增强实用知识技能等特点,对教师的任课资格和授课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特点和要求决定公共选修课必须拥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开新课、新开课、教学质量评估、考核标准、选课制度等等。在各项规章制度的保障下,努力实现对公选课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即:对公选课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管理;对公选课教学各环节进行管理;对公选课涉及的各机构部门、各人员进行管理。

2、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做好课程结构规划,建设稳定的优秀的公选课程资源库

在课程建设上,以制订或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以调研学生需求为基础,结合学校优势特色及学科、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开课院系为平台,鼓励学院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申报课程,建立起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库,并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力度。对纳入公选课程体系的课程,立即提供资金进行建设。建设之后,还要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核通过后方能与学生见面。通过层层建设与把关,保证公选课程自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这个构建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条件保障和质量监督等作用。

3、加强选课指导与管理,确保选课的时效性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向学生介绍公共选修课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和地位,引导学生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和混学分的消极念头。通过校园网、学生选课信息系统向学生介绍课程名称、主要内容、教师简介、学分以及考试方法等较为详细的课程情况,并提供教师授课视频供学生观看,让学生在选课前对课程有基本的了解,增强选课的针对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安排学生在选课前先试听,或以讲座的形式让开课教师和学生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对预选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有较全面的了解,以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避免上课后改选、退选和选而不修、挂名选修的情况。

4、加强队伍建设,包括授课师资队伍、教学管理人员队伍

一是要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公选课授课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开出丰富的课程资源,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余地,满足广大学生的求知要求。学校可以采取了以下措施:(1)学校可以把公共选修课作为一项常规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开设,或要求每一个学院或系部、教研室必须开设一定数量的公共选修课。(2)充分挖掘本校教师的潜力,鼓励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3)严肃审批程序,各院系必须对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的可行性进行科学把关,,对开课教师的资格提出具体要求,经学科负责人和单位教学负责人同意后,送教务处。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开设课程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开课。

二是要有一支专职的公选课教学管理队伍。要使教学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实施,做到管理目标明确,管理责任明确,权责分明,才能使教学管理体系真正动起来。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高校公选课是加强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课程,也是校园文化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应予以高度重视,做好宏观设计工作,经常深入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引导公共选修课建设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既要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也要切实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的建设水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况晓慢.综合性大学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和思考.高等理科教育,2008,(4).

[2] 张瑜.论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的价值匡正与回归.中国电力教育,2009,(3).

[3] 王岗.在学分制推行中选修课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与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O07,(1O).

[4] 邓责梦.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黑龙江教育, 2009,(1-2).

[5] 关勤.加强公选课建设,提高公选课质量.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4.

上一篇:论高职课堂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对中职学生“厌学”现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