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与小切口手术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治疗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12 06:09:10

超声乳化与小切口手术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治疗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与小切口手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62例(62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 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 采用超声乳化治疗)和试验组(28例, 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2周后的视力及角膜内皮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2周后视力≤0.1的患者有2例(7.41%), 视力0.1~0.5的患者有5例(17.86%), 视力≥0.5的患者有21例(75.00%);对照组治疗2周后视力≤0.1的患者有8例(23.53%), 视力0.1~0.5的患者有9例(26.47%), 视力≥0.5的患者有17例(50.00%);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6.037

在眼科疾病中, 白内障是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多发病之一, 并且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 是老年人的主要致盲原因之一[1]。白内障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视力减退以及视物模糊。本文探究超声乳化与小切口手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眼科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62例(62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 排除先天性白内障等不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 男36例、女26例, 平均年龄(55.4± 8.9)岁。治疗前所有患者的矫正视力均≤0.3, 眼压≤21 mm Hg

(1 mm Hg= 0.133 kPa)。晶状体核硬度40例Ⅱ级, 22例Ⅲ级。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34例)与试验组(28例)。

1. 2 方法 手术前3 d对所有患者使用抗生素滴眼液, 手术前1 d冲洗泪道及结膜囊, 并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对患者进行散瞳处理, 球周麻醉采用20 g/L利多卡因。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摘出术治疗。在距角膜缘2 mm的患眼正上方做一5~6 mm的切口, 连续环形撕囊采用撕囊镊进行, 并对前囊与皮质以及皮质与核进行水分离。将粘弹剂注入前房与囊袋中, 之后再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中, 并将多余的粘弹剂吸出, 前房的深度采用灌注液进行维持, 在患者切口闭合后采用单眼敷料覆盖[2]。试验组采用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沿角巩膜缘将患者的球结膜剪开, 并将结膜下组织进行分离, 在距角膜缘2 mm处做一5~6 mm的切口。连续环形撕囊采用自制的截囊针, 之后的水分离操作与对照组相同[3]。将晶状体核用截囊针拨至前房, 再将粘弹剂注入核下以及角膜内皮与核之间, 使用圈匙将核块取出, 将残留皮质吸出后再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中, 并将多余的粘弹剂吸出, 前房的深度采用灌注液进行维持, 在患者切口闭合后采用单眼敷料覆盖。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视力情况及患者角膜内皮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2周后的视力情况对比 试验组治疗2周后视力≤0.1的患者有2例(7.41%), 视力0.1~0.5的患者有5例(17.86%), 视力≥0.5的患者有21例(75.00%);对照组治疗2周后视力≤0.1的患者有8例(23.53%), 视力0.1~0.5的患者有9例(26.47%), 视力≥0.5的患者有17例(50.00%);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角膜内皮治疗前后变化对比 治疗后, 两组角膜内皮细胞数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低于治疗前(P

3 讨论

传统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常采取超声乳化摘出术, 该治疗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该治疗方式的治疗费用比较昂贵, 且在治疗过程中的操作也十分复杂, 并且由于过大的手术切口往往会导致患者术后愈合速度比较缓慢, 并且还会出现较多的术后并发症[4, 5]。而小切口手术具有仪器使用以及操作方法简单, 且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的优点, 适宜基层医院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治疗[6, 7]。

随着白内障患者年龄的不断增大, 患者的角膜内皮相关指标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表现为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的不断减少, 细胞密度不断降低。超声乳化摘出术以及小切口手术均能对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且患者内皮细胞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8-10]。本研究通过对62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探究了不同治疗方式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采用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的试验组2周后的视力改善情况更加显著(P

综上所述, 超声乳化与小切口手术均能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但小切口手术治疗具有效果显著, 并发症较少且操作简单的特点, 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明明, 张辉, 邹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比较.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2):261-262.

[2] 夏亮.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术的临床对比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4):106-107.

[3] 孙敏, 陈雪霁, 孙晓艳.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眼科新进展, 2014, 34(3):242-244.

[4] 陈勇, 夏林, 边建军.小切口劈核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对比研究.国际眼科杂志, 2015, 15(11):1917-1919.

[5] 姚瑶, 徐国兴.晶状体蛋白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研究进展.国际眼科杂志, 2014, 14(2):255-258.

[6] 张虹, 胡竹林. 超声乳化术对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泪膜稳定性及泪液蛋白的影响. 眼科新进展, 2013, 33(3): 256-258.

[7] 迪力夏提・卡的尔, 艾克莱木・艾尔肯. 新疆维吾尔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出术疗效的临床比较.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2, 30(8):747-748.

[8] 胡丽琴. 超声乳化及小切口方法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 31(12):40-41.

[9] 张社德, 张天锋, 罗荣, 等. 手法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吸除术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2, 14(12):757-760.

[10] 孟志为, 杨丽霞, 胥亚男.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国际眼科杂志, 2010, 10(5):186-187.

[收稿日期:2016-01-26]

上一篇:关于客运车辆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探析宽带接入工程发展及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