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导机制研究

时间:2022-08-11 07:27:46

我国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导机制研究

摘 要:本文运用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首先,考虑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得出从长期来看,生产者价格是消费者价格的单向Granger原因;其次,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生产者价格是消费者价格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这可能意味着,从长期看,影响国内通货膨胀的因素供给方的作用相对要大于需求方。最后,对货币供给冲击效应进行再检验,发现产出(GDP)最先对货币供给冲击做出反应,价格水平随后做出反应,但是对价格水平的效应将持续更长时间。这与Gregory Chow等的结论是一致的。

关键词:价格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中图分类号:F0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09)12-0049-06

一 、引 言

生产者价格与消费者价格之间的传导机制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衡量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CPI反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生产者价格指数则反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根据经济理论,一般把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作为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先导指标,而CPI对PPI也有反馈机制。究竟这种传导机制是如何作用的,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结论不尽相同。

Cushing 和 McGarvey[1]对美国的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表明,从生产者价格到消费者价格的传导机制比从消费者价格到生产者价格的传导机制更重要。Todd E.Clark[2]全面分析了生产者价格对消费者价格的传导机制的各种可能原因,并且运用回归分析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美国数据做了实证分析,得出从生产者价格到消费者价格的传导机制比较微弱的结论。Caporale等[3]对G7 国家的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传导机制进行研究,考虑了由货币政策传导机制(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引起的因果关系,使用了Toda和Yamamoto(1995)介绍的适用于不稳定系统的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检验CPI和PPI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得到有效的检验结果。

从近期国内文献看,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选择了以下几个角度:

第一种是从价格传导机制是否发生变异的角度分析。刘敏等[4]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从多个角度对山东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包括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指数)与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其结果表明,PPI和CPI间具有较高的线性相关关系;PPI对CPI的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期,但是PPI的上涨最终势必会传递到CPI上;从长期来看,PPI的波动幅度一般大于CPI的波动幅度,但是两者总的变动方向往往是一致的或接近的,也就是说所谓的价格传导机制变异从数据上得不到证实。何新华[5]分析了不同价格指数间的区别及联系,通过仔细观察各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以及使用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China_QEM)建立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上下游工业的价格传导规律并未发生变异的有益结论。

第二种是研究价格传导机制的长短期动态关系。张延群[6]采用二阶单整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构造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间的长期动态关系。该模型的分析表明,从长期看,CPI决定了系统中价格指数的长期趋势;并且建立了各指数间的一阶单整协整向量自回归(I(1)CVAR)模型分析指数间的短期关系。从短期来看,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变动是其他价格指数发生变动的推动力量。

此外,程建华等[7]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K-L信息量、时差相关分析等技术,分析了各宏观经济变量对价格水平的影响以及指标间的先行关系;并对我国物价传导机制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分别分析了上游价格向消费价格的传导机制和生产资料价格向分类消费物价的传导机制。分析表明,在市场化较为完善的行业或领域,价格传导机制畅通;而一些由政府控制或存在垄断的行业,价格传导发生阻塞。这些结论为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贺力平、樊纲、胡嘉妮[8]利用2001年1月至2008年7月的CPI、PPI数据分析两指数间的带动关系,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消费者价格指数是生产者价格指数变动的Granger原因,两者之间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据此得出结论:在所考察的时期内,在影响以消费者价格指数来衡量的国内通货膨胀中,需求方面的因素相对大于供给方面的因素。

国内学者从各个不同角度对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导机制进行研究,得出很多有益于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结论。但是上述研究都没有考虑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对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传导机制的影响,同时,Caporale和Pittis(1997)指出,利用两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会受到系统之外第三个变量zt的影响。他们检验了一个包含xt和yt的两变量VAR系统是如何受到系统之外的第三个变量的影响的。当zt会Granger引起其中的变量时,利用不完整的两变量VAR系统检验因果关系将不能得出有效的结论。

有鉴于此,本文拟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纳入我国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导机制研究,以期得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结论。以下内容的结构安排:第二部分分析价格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关经济理论;第三部分介绍变量选择,数据来源、处理以及使用的模型;第四部分是实证研究;最后给出主要结论。

二、关于价格传导机制的有关经济理论

1.生产者价格到消费者价格的传导理论

首先,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通常被看作处于一个生产链条上的不同产品的价格[2],生产者价格被视为投入品的价格,用于生产最终产品,消费者价格则是消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其次,根据一般经济学理论,厂商在产品定价时是按照在产品的边际成本上的一个加成定价。因此,根据加成定价的原理,当厂商生产产品的成本提高时,必然会传导到消费者价格上。

2.消费者价格到生产者价格的反馈机制

首先,按照马歇尔的派生需求理论,预期消费者价格到生产者价格会有一个反馈机制。因为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决定了厂商对投入的需求。因此,生产的成本反映了资源和中间产品的机会成本,这将会反映到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上。其次,如果在零售部门的劳动者致力于保持他们的购买力不变,那么消费者价格也可能影响到生产者价格。这种效应发生的时间将取决于工资的设定过程和预期形成机制。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通过信贷、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渠道进行的。从我国的实践看,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是形成货币传导机制的起点,其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对基础货币、利率和信贷政策导向等方面。

货币政策操作通过金融工具影响中间目标继而影响金融市场的相对价格和融资条件(如利率、汇率、信贷、资产价格等)以及金融机构的放款行为,并通过它们的变动影响到实体经济领域,即引起企业和居民资产结构的调整以及投资和消费的变化,对总需求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影响,从而改变整个社会的产出和价格水平。货币政策对价格变动的传导机制见图1。

三、变量选择及模型介绍

要准确地分析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间的传导机制必须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予以考虑[3]。同时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本文的实证分析仅选用货币供应量M1和实际GDP作为反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变量。

从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上采集到上述变量数据,样本期为1978―2007年。生产者价格指数以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代替。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其他经济变量取自然对数后的差分表示的是环比序列,因此,PPI和CPI均采用年度环比数据,这样才能保持数据内部的一致性[9]。对GDP通过价格调整得到实际GDP值。对水平变量取自然对数可以有效地削弱数据的异方差性,因此,对所有水平变量取自然对数,分别记为lnPPI、lnCPI、lnGDP和lnM1。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是基于系统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来定义的。为了表述方便,仅以两变量的VAR模型为例予以说明,多变量的情形可依此类推。假设二元变量的VAR(p)过程如下:

xt=a0+a1xt-1+K+apxt-p+b1yt-1+K+bpyt-p

若接受H01:b=b2=K=bp=0,则yt不是xt的Granger原因;而若接受H02:d1=d2=K=dp=0,则xt不是yt的Granger原因。

构造F检验统计量即可实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F=(RSSR-RSSu)/JRSSu/(T-K)~F(J,T-K)(2)

其中,RSSR和RSSu分别表示在H01(或H02)之下的约束和无约束的残差平方和,T为样本容量,J和K分别表示约束个数和回归因子个数。若接受H01同时也接受H02,则表示变量xt和yt之间不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或者构造如下渐近等价检验。

x2=J•Fx2(J)(3)

实施上述因果关系检验的步骤为:第一步,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即确定单整阶数。第二步,如果确定各变量为非平稳序列,假设各变量的单整阶数一致,那么进行协整检验,判断各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第三步,在确定各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的前提下,建立VAR模型。第四步,对最终估计的VAR模型进行参数约束检验,由此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四、实证研究

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为了正确判定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首先必须检验变量的平稳性。第一步,分析变量的水平序列的平稳性,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各个变量的水平序列都不是平稳序列。第二步,检验各变量一阶差分序列的平稳性。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分别记为ΔlnPPI、ΔlnCPI、ΔlnGDP和ΔlnM1,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均为平稳序列,即原变量为1阶单整序列。

2.价格传导机制研究

首先考虑两变量模型,即仅考虑lnPPI、lnCPI之间的因果关系。按照检验因果关系的一般步骤,先对两变量进行协整检验,以判断两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协整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两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方程。因此,可以运用lnPPI、lnCPI两变量继续建立VAR模型。

其次估计VAR模型,经过不断地尝试和修正,最后得到两变量间的模型。表4中列出最后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对模型的具体形式感兴趣的读者可直接与作者联系。

由表4得知,CPI和PPI间的传导机制不明显。lnPPI和lnCPI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下面的分析将考虑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影响,以真实、准确地分析生产者价格与消费者价格间的传导机制。

考虑加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量的四变量模型,按照检验因果关系的一般步骤,先对四变量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 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4个变量间存在1个协整方程。

再次估计四变量的VAR模型,最终得到VAR(5)模型。本文表6中只列出最后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由表6得知,在考虑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后,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符合Caporale和Pittis(1997)的结论。

从长期来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lnPPI、lnGDP和lnM1同时构成lnCPI的Granger原因,而lnCPI则不是lnPPI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量对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间的传导机制有显著影响,只有加入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才能真实地反映生产者价格与消费者价格之间的传导机制。

3.对消费者价格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在获得变量间的VAR模型之后,继续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其他变量对消费者价格水平(CPI)的冲击关系,结果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图1显示,生产者价格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比较大。在当年给lnPPI一个正向冲击后,lnCPI呈现急剧上升趋势,在第4 年达到最高点,在第5.5年之后,这种影响趋于平稳。这表明,生产者价格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很大,也就是说,PPI通过生产链条的传导影响CPI的渠道通畅。

图2显示,在当年给lnGDP一个正向冲击后,短期内会引起lnCPI上涨。这种效果在第2年达到最大值,在第3年之后,其影响趋于平稳。总之,实际GDP的冲击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也较大。

图3显示,在当年给lnM1一个正向冲击后,短期内lnCPI并没有显著变化,即反应较慢。其后才缓慢出现小幅度上升,但是影响的持续时间较长。

综合分析,从长期看,在影响消费者价格(CPI)的诸多因素中,影响持续时间最长的最重要的是生产者价格,而实际GDP、货币供应量M1对消费者价格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4.货币供给冲击效应的再检验

进一步用获得的VAR系统对Gregory Chow等[10]的关于货币供给冲击的效应进行再检验,即货币供给冲击对价格水平以及产出(GDP)的不同效应。比较图3和图4,在当年给货币供给(M1)一个冲击后,GDP较快地做出反应,但反应强度不大,并且大致在第3年后这种效应就立即趋向于0;然而,价格水平的反应较慢,大致在第2年才开始做出反应,但是反应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这种效应在第6年之后才大致趋向于0。因此,可以表明,产出(GDP)对货币供给冲击先做出反应,价格水平后做出反应,但是对价格水平的冲击效应将持续更长时间,波动幅度也更大。这表明,依据我国1978―2007年的数据,从本文建立的VAR系统出发对Gregory Chow等[10]关于货币供给冲击效应进行再检验,得出了与其一致的结论。

五、结 论

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1978―2007年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如果不考虑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那么,从长期来看,消费者价格与生产者价格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加入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之后,从长期来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生产者价格是消费者价格的单向Granger原因,生产者价格、实际GDP和货币供应量同时构成消费者价格的Granger原因。这与贺力平等[8]的结论明显不同,虽然他们用的是月度数据,但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对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导机制的影响,将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结论。

第二,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其他各变量对消费者价格的冲击关系,分析表明,从长期来看,生产者价格是影响消费者价格的最重要因素。如果将贺力平等[8]的研究视为短期,本文的研究视为长期,那么从长期来看,在影响以消费者价格指数来衡量的通货膨胀中,供给方面的因素可能相对大于需求方面的因素。这与短期的情形正好相反。

第三,在考察期间,从本文建立的VAR系统出发对Gregory Chow等[10]关于货币供给冲击的效应进行再检验,得出与其相一致的结论,即产出(GDP)对货币供给冲击先做出反应,价格水平后做出反应,但是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效应持续得时间更长。

参考文献:

[1] Cushing, Matthew J., Mary G.McGarvey.Feedback between Whosale and Consumer Price Inflation: A Reexamination of the Evidence [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90,(56):1059-1072.

[2] Todd E.Clark.Do Producer Prices Lead Consumer Prices? [J].Economic Review, 1995, 80(3):25-39.

[3] Guglielmo Maria Caporale, Margarita Katsimi, Nikitas Pittis.Causality Links between Consumer and Producer Prices:Some Empirical Evidence [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2002, 68(3):703-711.

[4] 刘敏,张燕丽,杨延斌.PPI与CPI关系探析[J].统计研究,2005,(2).

[5] 何新华.中国价格指数间的关系研究[J].世界经济,2006,(4).

[6] 张延群.商品价格指数是消费价格指数的前导变量吗?――基于二阶单整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2).

[7] 程建华,黄德龙,杨晓光.我国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8,(1).

[8] 贺力平,樊纲,胡嘉妮.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谁带动谁?[J].经济研究,2008,(11).

[9] 沈利生.同比价格指数与环比价格指数辨析[J].统计研究,2008,(1).

[10] Gregory C Chow, Yan Shen.Money, Price Level and Output in the Chinese Macro Economy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5.

[11] ,郑京平.解读中国经济指标[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12] 何新华,吴海英,曹永福,等.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3] 李晓西,等.中国货币与财政政策效果评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4] Guglielmo Maria Caporale, Nikitas Pittis.Causality and Forecasting in Incomplete Systems [J].Journal of Forecasting, 1997,(16): 425-437.

[15] 王少平.宏观计量的若干前沿理论与应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6] 高铁梅.计量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7] 李荣喜,陈力.基于多参考点的消费者价格公平感知和产品定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6,(11).

[18] 李荣喜,等.基于消费者价格参考效应的产品定价策略[J].统计与决策,2006,(2).

[19] 栾惠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实时监测――基于季节调整的方法[J].经济科学,2007,(2).

[20] 张天祥,张中华.我国物价水平的非线性调整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省略

① 图1摘自李晓西著《中国货币与财政政策效果评析》,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98页。

O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between

China’s Consumer Price and Producer Price

Abstract:With 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based on the VAR model,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between China’s consumer price and producer price is tested.Firstly, the influence of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is considered,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long run producer price is the unidirectional Granger causality of consumer price; secondly, using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It is found that producer pri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f influencing consumer price.This is likely to imply that the supply-side factors may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than the demand-side factors in the domestic inflation.Finally, the effect of monetary shocks is retested.Output reacts to money shocks first but the effect is short-lived and prices react later but the effect lasts longer,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clusion of Gregory Chow et al.(2005).

Key words: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pri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Granger causality test(责任编辑:韩淑丽)

上一篇:社会科学定性研究中比较方法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企业政治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