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形势下医学生医德培养的意义及对策

时间:2022-08-11 12:19:25

医改形势下医学生医德培养的意义及对策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新一轮医改方案的实施,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医护人员的医德修养在处理医患关系、医护人员内部关系及医疗部门与社会关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尚未走上医疗岗位的医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医德的培养。只有做到德业双修,才能为新一轮医改培养出德业兼优的后备人才,才能为建设优质的医疗队伍、建立互信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打下良好的前提基础。

[关键词] 医学生;医德培养;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160-03

The meanings and measures to cultivate medical students' medical morality under the situation of medical reforming

WANG Juelei

(Grade 2005, Clinical Medicine,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1, Chin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he improvements in living standards of people,especially a new round of health care reform package's being put into effect, People's standard requests to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are higher and higher.Medical staff’s medical moral accomplishment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dealing with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s,doctor-nurse internal relationships and clinical services-society relationships. Thus, as those medical students who have not yet been in the medical post learn expertise,skills and techniques,the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ultivate medical morality. Only having morality and skills,can they be excellent reserve talents under a new round of medical reforming,can they lay good premise foundation on building high quality of clinical team and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s of mutual trust, promoting social harmony.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Medical morality; Meaning; Measure

医学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一般指医务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可简称为“医德”。它是社会一般道德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表达,是医务人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调节医务人员与患者、他人、集体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的总和。它存在于从事医学职业的全体人员以及与卫生事业相关的人员之中,是长期的医学文化积淀而成,并且总是围绕医学工作者的职业活动和与医学相关的社会活动而展开[1]。医德在医学生道德品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医学生来说,无论将来是否成为合格的医生,或在科研领域做出杰出贡献,都起着核心作用。

1医学生医德培养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传承传统的医学道德观

高尚的道德素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医学道德观念是以“仁爱”、“孝道”的儒家思想为核心,也包含“重生恶死,以生为乐”的道家生死观,还包含“布施得福,因果报应”的佛家善行观。几千年来,这些观念相融相通,逐渐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医学道德观。当今,医学生的医德培养,首先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的医学道德观,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孝道”之情,培养学生“以生为乐”、“重生恶死”的思想,达到“厚德载物”、“厚德载医”的目的。

1.2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医德水平,为今后从事医疗工作打下良好思想基础

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必须具备五大要素:渊博的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2]。高尚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临床医生工作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也应该是尚未走向医疗岗位的医学生所具备的基本原则。医学生在丰富自己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提高自己的医德水平。这是将来从事医疗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一种责任意识和生命意识。医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重视是他们拥有高尚医德的最朴素最核心的内容。在精神力量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和层次时,就具备了较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就能够为将来从事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1.3有利于提高专业课学习质量,为今后从事医疗工作打下良好业务基础

崇高的医德决定医学生的理想信念,可以使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追求,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在课堂上、实验室里,还是在实习场所,都能有条不紊地,扎实有效地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提高实践本领,并积极认真听取老师的指导意见,与同学探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医学道德的作用贯穿于他们学习活动的始终,为他们今后走上医疗岗位时尽快进入医生角色、早日成为德业兼优的医疗工作者打下良好的业务基础。

1.4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道德素质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3]。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医改方案的实施,医学道德不仅具有导向与衡量作用,还具备了稳定与促进医学人文环境,甚至促进社会环境和谐的重要作用。

在《医学生誓言》中明确了医务人员的神圣责任是:“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一个医学生的内在医德品质,仅靠社会舆论的压力和传统习俗的影响是不够的,因此医学院校中的医德培养与人文教育具有其内在的意义和重要性,其潜质和深度决定并引领着未来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在21世纪社会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当前实施医改方案的形势下,医学生医学道德的培养至关重要,它小到关系一个人的生命,大到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发展。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学道德,有利于稳定社会,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巩固了医疗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我国医学道德所面临的现状

医学道德规范的内容主要有:公正与平等地对待患者;诚实与慎言守密;信任、尊重与爱护同行;热爱医学事业,不断进取,钻研与发展医学科学技术;廉洁奉公与文明行医等[4]。

2.1医疗机构的医学道德现状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义利并重”、“利重于义”的拜金主义思想开始蔓延滋生,这在医疗机构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如“红包”现象、药品买卖行为、医生态度冷漠恶劣、私自扣药,进行不必要的辅助检查等,有的甚至编造病历,敷衍病情,置患者生死安危于不顾等等。这种现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某些医学生的思想。因此,加强重视医学生医德的培养不容忽视。

2.2医学院校的医学道德培养现状

当前,一些医学院校只重视医学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医学道德的培养。就拿医学伦理学这门课程来说,有的医学院校不重视这门课程,课时量严重不足,课堂氛围也枯燥无味,导致了学生不爱学习此门课程,甚至放弃学习。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些医学院校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也影响着医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程度。他们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学,却忽略医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如,在医学实验中,有的医学生由于好奇或是无知而出现了虐待实验动物,不尊重实验尸体,损坏实验器材,浪费实验药品的现象,这正是医学生缺乏医学道德的具体体现。还有的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待患者不尊重,实习操作不认真,与患者发生口角或冲突等等,从这些现象看,医学生的医德的培养不容忽视。

3医学生医德培养的对策

3.1 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

3.1.1提高医学道德的认识医德,就医学生及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来说,主要指四个方面的美好品德,即:爱心,正直,敬业,合作[5]。因此,医学院校要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教育学生要怀有爱心地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对待患者,在学习、工作中遇到问题正直以待,热爱并尊敬自己的职业,与他人努力合作等,逐渐形成一个医学生所应具备的良好品质。作为一名医学生,更应该主动、自觉地加强医德修养,遵守人类发展所必需的道德规范,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进行医德的自我完善。

3.1.2 培养医学道德情感 医学道德情感的培养,需要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养医学生对患者的怜悯仁爱之情,对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敬仰之情,对“红包”等现象的不屑与愤怒之情……这样,才能培养出他们良好的医学道德情感。

3.1.3 树立医学道德的信念要坚定信心,培养医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信念。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对医学事业的进取心,进而形成崇高的使命感和道德感。崇高的医德可以使学生自身行为习惯得到改善,为专业技能施展提供稳定的保障,自身的生命本质也会得到升华。生命责任感要求医学生医德高尚,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也需要有医德的推动。

3.1.4 养成医学道德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要从点滴处、细微处进行培养。如,化学实验中,在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同时,尽量不损坏、不浪费实验器材和药品,并保护自己不受到化学药品的伤害。在生理、病理生理等课程实验中,不虐待实验动物,尽量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医学道德的培养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

3.2 在临床实习中培养医学道德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由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是专业技能迅速提高的阶段,也是医学道德培养的最佳时期。医学生要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训练自己的检体技能,掌握辅助器材的使用技法,并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程,同时也要安抚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态,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反映和表现,要给予恰当的应对处理和耐心讲解……这些都是医学生责任心和爱心的体现。

医学院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会从另一个角度培养医学生的医学道德。

3.3.1 实施对贫困生的帮扶政策医学院校实行贫困生费用减免政策、贫困生勤工俭学政策、贫困生就业指导政策等,会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坚定他们在就业后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决心。

3.3.2 专业课中的人文教育医学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在日本的一些医学院校,上解剖课前,师生还要佩戴白花以示对遗体的尊重。在台湾慈济医院,首次解剖前,医学院校的师生和家属都要举行庄重的追思祝福仪式,以后每次解剖课前,学生们都要在遗体旁默祷30秒。1年后,由上过课的同学亲手为教学遗体缝合,包裹白布,穿着长衫,然后火化入殓。每个同学还要为这位‘无言教师’献上一封信和一束花。捐献者的照片和生平事迹将永久地摆放在解剖室内。”[6]日本和台湾医学院校的做法从更深层次上体现了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视。

3.3.3 特殊时期的人文教育特殊时期能更好地激发人们心底的道德品质,医学道德同时能得到更深刻更广泛的普及。在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自发地踊跃地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献血站献血者早已排满,捐款活动随处可见,医务工作者更是奋不顾身奔向前线……全民族以实际行动对医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医学院校要善于利用这样一些契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3.4 开展医学生的人文活动开展医学生的人文活动,如开展医学道德方面的讲座、辩论赛、书画展等,促进了医学生与周围人的合作与交流,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本专业的浓厚兴趣和对医学道德更深层的认识。

3.4 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医学道德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医学生医学道德的必要途径。走进社区,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居民免费测血压,验血型,做心电图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又更加帮助社区居民及时了解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走进老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开展疾病治疗活动和疾病调查活动,帮助这些地区的居民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通过见习的形式,走进医疗机构,感受和体会未来职业的庄严与神圣。通过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在服务居民百姓的同时,丰富自己的医学实践知识,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从基层做起,是医德最本质的体现,在实践中成长,是医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孙慕义.医学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2]陈垦,龙友明.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4):1768.

[3]马博,吕世军1.浅谈新时期医学生的医德教育[J].药学教育,2008,24(2):4.

[4]孙慕义.医学伦理学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5]沈云佳.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途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4):125.

[6]张爱和.人体标本岂能随意“运作”[N].检察日报,2003-9-24(6).

(收稿日期:2009-05-18)

上一篇: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 下一篇:中药片剂压片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