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改革心得

时间:2022-08-11 12:27:53

高职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改革心得

摘要 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数学建模”已列入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的专业必修课。本文对高职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改革谈谈笔者自己的心得。

关键词 数学建模课程 改革 心得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数学建模”已列入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的专业必修课。而每年9月份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也受到广大院校越来越多的关注,实践证明“数学建模”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

而对于广大高职院校来说,数学建模也是一个值得推广的重要课程。但由于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在数学基础上的差异,高职院校的数学建模课程不能照搬本科的模式,而应该因材施教,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教学内容上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对教材的难度做出适当的调整,多加入一些学生便于理解的实例。避免因门槛过高,而让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

二、教学方式上

在教学方式,数学建模课程应该结合数学软件一起进行教学。光有理论知识,如果没有适当软件支持,数学建模中的很多实例是得不到解决,这样会大大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校在最开始进行数学建模的教学时,就加入matlab软件的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一些平时手动很难解决的难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手段上

接下来,在教学手段上,也要做出一些改进,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和谐课堂。

根据研究表明,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学生的精神状态自然就会调整到最佳,并能随教师一起很快的进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笔者在建模最初教学时均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来灵活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了和谐课堂的创建,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展开做好铺垫。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

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置身于一定的学习情境之中,把知识的学习寓于情境之中,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我们推行的这一模式的实施中,能明显的看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领者的教师,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放飞心灵、获取知识的园地,能在我们的课堂中把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发展、情感的体验、个性的张扬尽可能的融合到一起,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着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三)提供开放的课堂环境,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程改革倡导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自觉参与的过程,反对以往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地位”。在研讨课中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具有接纳性、宽容性的开放课堂,创设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情境、问题引领等,来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动眼、动手、动口,实现课堂效率的有效、高效。

在笔者看来,数学建模与其说是一门课程,倒不如说是对大学所学的许多其它课程的一个综合。它着眼于实际问题,通过一些合理的假设,以建立对现实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做出合理的解答。它涉及到许多领域的知识,并有很强的背景性,因此综合性很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其他内容补充,教会学生将所学的各门课程结合起来并加以运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授这门课程的过程中,笔者最大的体会就是:尽量鼓励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真正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尽管有时学生给出的模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操作性不强,但至少他们懂得了怎样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生上机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文献检索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总之,我们在高职院校推行数学建模课程过程中,为学生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提供开放的课堂环境,就一定能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效。

(作者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量刑规范化下的知识产权犯罪数额研究 下一篇:用生活教会学生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