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会计计量改革与争论

时间:2022-08-11 12:06:59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会计计量改革与争论

【摘要】本文简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发展过程,对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与会计改革争论进行了说明与探讨。本文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产品价值信息披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简要分析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层次和会计计量如何恰当应用。

【关键词】次贷危机 计量模式 公允价值

由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实务界和学术界针对次贷问题以及所引发的金融风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次贷危机是如何发生的,会计计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会计计量应该怎样改革?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一、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发展过程

(一)次贷和次贷危机

此次引发危机的美国次贷主要是指住房抵押贷款中的次级贷款。优质住房抵押贷款的借款人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良好的信用记录、债务负担合理、还款能力较强(规模约8.5万亿美元)。而次贷的借款人没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没有信用记录或信用级别低下、债务负担沉重、还款能力极低或缺失(规模约1.5万亿美元, 约占美国2007年GDP13.64万亿美元的11%)。

次贷危机的爆发源于过去几年持续走热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房地产市场看空力量逐渐增强。房地产价格走低后导致部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借款人断供,从而使得次贷及其金融衍生品价格暴跌,次贷及其金融衍生品投资人(投资银行、基金、保险公司等)损失惨重,并在金融行业引起传导效应,导致美国整个金融系统陷入困境。

(二)次贷危机发展过程

目前来看,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为4个阶段:

1.次贷危机潜伏

次贷问题在2007年已经显现,其初始发生是持有较多次贷投资产品的几大金融机构遭遇财务困难。2007年4月2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申请破产保护。7月19日,贝尔斯登旗下对冲基金濒临瓦解。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9月14日,英国北石银行连续两天遭挤兑,不久北石银行被分拆出售。

2.金融机构财务报告披露次贷危机

2007年第4季度,许多金融机构面临财务危机而不得不在财务报告中对外披露,次贷问题开始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2007年10月1日,瑞士银行季报称,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该行亏损超过40亿瑞士法郎,折合30.4亿美元。10月15日,花旗银行财报称,受次贷影响,亏损65亿美元,预计将进一步亏损100亿美元。10月24日,美林证券财报称,受次贷影响,公司当季亏损22.4亿美元。10月,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要求金融稳定论坛(FSF)展开对次贷危机的研究。

3.次贷危机蔓延整个金融领域

次贷问题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发展,金融市场开始恐慌、市场行情一落千丈,众多金融机构步履维艰。2008年1月15日,花旗银行披露,2007年第4季度因次贷损失再亏98.3亿元。其他金融机构也计提巨额减值准备或出现大额亏损。3月14日,贝尔斯登连续3天遭撤资,美联储和摩根大通紧急援助。3月24日,摩根大通以每股10美元收购贝尔斯登。3月31日,美国财长保尔森,提出美国金融监管改革计划。4月1日,雷曼兄弟在股市中筹资40亿美元补充资本,期望能度过危机。

4.次贷危机全面爆发、政府出手救市

2008年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陷入困境的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联储向公开市场紧急注资700亿美元。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被美国政府接管,美联储向其提供850亿美元贷款。9月20日,美国财政部发表公告,向国会提交关于授权财政部购买金融机构不良房地产资产的法案,金额涉及7 000亿美元。9月21日,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同意转为银行控股公司。9月25日,美国最大的按揭储蓄机构华盛顿互惠银行被接管,27日签署破产保护。9月28日,美国国会民主、共和两党就财政部救市法案达成协议,等待表决。

二、金融危机引发的会计争论

(一)现行会计计量在次贷危机中遭遇挑战

因为基于会计计量的次贷产品价格体系在危机中几乎一夜崩盘,使得各界开始讨论甚至质疑基于会计计量的金融产品估值技术是否恰当。针对这个问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及其他相关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现行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实体)、公允价值会计及其披露问题进行了研究。随着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会计准则制定与监管机构不断受到各方压力,甚至有人提出应该暂停公允价值会计计量(SFAS157),这一提议引起会计界震动。以金融界为代表的力量不断指责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夸大了次贷产品的损失,放大了次贷危机的广度和深度(见图1),要求完全废除或暂时中止公允价值会计,重新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

(二)会计界对指责的反应

针对外界的指责,2008年9月30日,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SEC)首席会计师办公室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紧急声明,澄清有关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问题;IASB发表公告,支持SEC-FASB的澄清声明,并《IASB专家资讯团:在市场不再活跃情况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草案)》;美国财务会计基金会主席FAF致信国会、SEC和财政部,强烈反对救市计划中涉及变更公允价值会计;10月10日,FASB员工公告FSP157-3《在金融资产市场不活跃情况下其公允价值之确定》。

三、次贷危机引发的会计改革与会计计量模式评述

(一)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评议

笔者认为,金融界指责现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加重了次贷危机的言行有待商榷。首先,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能够更及时、更透明、更公开地披露金融资产泡沫,对防止金融市场泡沫与危机进一步累积功不可没,返回到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是历史的倒退。其次,政府错误的政策和金融界共同制造了房地产泡沫,金融行业通过不受监管、不透明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才最终酿成灾难深重的次贷危机。最后,以花旗、美林、瑞银为代表的金融巨头不断抨击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是一种寻找危机“替罪羊”的手段。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会计改革

FASB115定义公允价值是指一项金融工具在自愿当事人之间的当前交易(不属于被迫或清算性出售)中可交换的金额。FASB关于公允价值的最新定义是在SFAS 157中,“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假设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可收到或转让一项负债应支付的价格。”从国际上来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已经位居主流,会计界关于公允价值的准则远非完美,但这并不应成为废止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理由,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如何使公允价值计量更加可靠。

从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总结出公允价值应用的3个关键点是:(1)有序交易,即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假设是计量日之前的一段时期内就已存在交易市场,因而交易所涉及的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买卖是习以为常的;(2)主要或最有利市场,即公允价值计量假设所涉及的资产或负债将在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出售或转让;(3)市场参与者,即市场参与者独立于报告主体,即不是其关联方,市场参与者熟悉情况、掌握信息,自愿(而不是被迫)对资产和负债进行交易。因此,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改革应该围绕这3点展开研究,针对3个关键点的不同情况设计合理的计量模式和方法,特别是在特殊交易和事项中如何恰当应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可分为3个层次: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对获取的可观察参数信息进行调整而得出价格;利用现值技术和估值模型进行估价。对于第3层次的公允价值,因其估计基于不可观察参数信息,需要大量的估计和判断,可靠性可能会低于历史成本,但第1和第2层次的公允价值,其可靠性毫不亚于历史成本,且比历史成本更不易纵,只要存在活跃交易市场,关于公允价值的可观察参数能够随时获取,那么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是可以保证的。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辉.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会计学理论基础研究.会计论坛,2008年第1期.

[2]谢圣姬.美次级贷危机对全球金融一体化发展的启示.世界经济情况,2008年第5期.

[3]王漪郡.次贷危机产生与发展的根源,世界经济情况,2008年第7期.

[4]徐克恩,鄂志寰.美国金融动荡的新发展.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第10期.

[5]潘念萍.浅析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财会研究,2008年第17期.

[6]王晓芳.公允价值获取方法研究.财会研究,2008年第18期.

上一篇:增值税转型改革:昨天·今天·明天 下一篇: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