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时间:2022-08-10 08:00:25

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北京市金融产业集聚现状,研究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首先分析北京市宏观经济状况、金融业发展状况以及金融产业集聚现状,并结合1993-2012年北京市的相关数据,综合运用区位熵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北京市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得出北京市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表明金融产业集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同样经济增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产业集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产业;产业集聚;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6)-0078-05

一、引言

作为面临着发展动力转换、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升级的北京,进一步促进首都金融产业集聚并带动经济平稳发展,是新常态经济形势下的重要战略。由于金融业所经营的是金融商品,并不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商品,所以比一般的生产性产业更加丰富多变。因此,就产业集聚的角度来说,目前学界尚无法给出金融产业集聚一个一致的定义,但是,当金融产业的集中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结果往往会形成一个金融中心,因此本文将金融中心视为金融产业集聚进行研究。

金德尔博格(Kindle Berger,1974)认为,金融中心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够使不同地区之间的存款和支付得以转移,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不同时区之间的私人或企业所进行的储蓄或者投资,使得投资者能够从存款者“手中”拿到金融资本。饶余庆(1997)认为,金融中心是一种“都市”,而这种都市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都市中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必须要高度的集中,第二是都市中的各种金融活动要比“非都市地区”的交易更加有效率地进行,第三是都市中各种金融市场都能够自由地生存和发展。黄解宇,张志刚(2006)认为金融产业集聚是一个过程,是复杂的动态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结果。而梁颖(2006)则认为,金融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国家当中,具有政府金融部门职能的总部以及金融企业的总部,向某一个区域逐渐集中,并且与其他国内的大型企业总部、国际性机构以及跨国公司之间,产生紧密联系的一种产业上的空间结构。

对于金融集聚的测度,主要集中于指标体系评估法与集聚指数评估法。张泽慧(2005)在研究国际金融中心时提出,金融中心需要保证金融机构安全地获利,还要具备专业化的服务以及宽松的制度环境。根据这个思想建立了金融中心指标体系,从多个维度,更加全面更加透彻地研究金融中心问题。杨再斌(2006)通过研究,进一步建立了有关金融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了金融基础设施、经济区位、经济规模以及集聚程度等因素,更为全面的衡量金融产业的集聚情况。对于集聚指数评估法的应用表现为陈文峰、平琪(2008)利用上海1990年-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上海市金融产业集聚做了区位熵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金融产业存在明显的集聚现象,并且集聚的程度有逐渐增强的趋势。丁艺、李靖霞、李林(2010)同样采用了区位熵的方法,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产业的集聚程度,得出了东部金融产业集聚的程度高于中部以及西部金融产业集聚的程度。刘红(2008)张志元、季伟杰(2009)等学者在对金融产业集聚进行分析时,均以区位熵作为基本的指标来衡量集聚的水平。

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戈德史密斯(Goldsmith,1969)首先提出了“总体金融发展是否会影响经济增长”这个问题,并试图分析了35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数据,图像显示的结果的确是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戈德史密斯对其分析方法有所质疑,所以并没有公开承认这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莱文等(Levine,1993)在戈德史密斯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金融结构在规模大小以及功能上的发展,使得全要素生产力以及长期经济加速增长。

谈儒勇(1999)利用中国1993-1998年相关的季度数据,分析了中国金融中介发展、股票市场发展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了金融中介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另外两组数据并没有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周立,王子明(2002)以1978-2000年中国各地区的数据为依据,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做了回归分析,得出了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陈文锋,平瑛(2008)利用上海1990-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上海市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了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了金融产业集聚是当地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的结论。丁艺、李靖霞、李林(2010)利用中国2003-2007年区位熵的省际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银行业对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明显大于证券业集聚与保险业集聚的弹性系数。

综上本文将综合运用了区位熵及因果检验这两种方法,分析1993―2012年北京的相关数据,分别考察北京市金融产业的集中度,并就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展开研究。

二、北京市金融产业集聚的发展现状

(一)北京市经济总量与金融产业的发展现状

1、经济总量的运行情况

2013年北京市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经济方面,呈现了总体水平健康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这一年之中,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近2万亿元的水平上,与2012年相比,增长率为7.7%,若按照常住人口计算的话,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达到了近10万元的优秀成绩。从三个产业总量上看,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总量尤为突出,达到了近1.5万亿元,第二产业虽然总量不及第三产业,但增长速度是三个产业中最快的,达到了8.1%。而从三个产业结构上看,第三产业略有0.4%的增加,这增加的部分恰好就是第二产业减少的部分,而第一产业占总体的比例维持在0.8%的水平上并没有变化。

2、金融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银行业方面,2013年年末,北京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超过了9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达到了8.8万亿元,贷款余额近4.8万亿元,而人民币贷款占了4万亿元,与年初数相比,存贷款金额均增加了大约4.5万亿元。在证券业方面,2013年全年证券成交额达到了近14.6万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近七成,其中股票和债券成交额都超过了6万亿元,而债券的增长率几乎是股票的两倍,达到了近八成。在保险业方面,2013年全年保险保费收入近1千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7.7%,其中人身险保费占保险保费总收入的三分之二,而财产险保费占其余的三分之一。

(二)北京市金融产业集聚的发展现状

1、区位熵

本文使用区位熵的方法度量北京市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其公式如下:

区位熵表示的是,与整个地区某一种产业的平均集聚水平相比,某一个区域这种产业集聚程度的高低,以及竞争能力的强弱。区位熵的值通常跟数值1作对比,区位熵等于1,表示区域内该产业的集聚程度与整个地区的平均水平相持平。区位熵大于1说明区域内该产业的集聚程度比整个地区的平均水平高,竞争能力强,区位熵越大,集聚程度越高,竞争能力越强;小于1说明区域内该产业的集聚程度比整个地区的平均水平低,竞争能力弱,区位熵越小,集聚程度越低,竞争能力越弱。

2、北京市金融产业集聚的发展现状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分类标准,本文把金融产业分为银行业、证券业以及保险业这三个分支产业,来分析北京市金融产业的集聚程度。由于数据获取难度的限制,本文分别选用2001年-2012年北京市金融业增加值、存贷款总额、保险保费以及证券交易量这四个指标,分别来衡量金融业、银行业、保险业以及证券业的产业集聚程度。由国家统计年鉴以及北京统计年鉴经过简单计算得出数据表2,又由区位熵公式计算得出结果表3:

从表3可以看出,2001年至2012年,北京市金融产业区位熵均大于1,并且均在2.5以上,表明北京市金融产业集聚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竞争能力强。北京市银行业、保险业以及证券业区位熵同样全部大于1,表明这三个分支产业的集聚程度也都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其中,北京市银行业区位熵数值很大,表明北京市银行业聚集程度相当高;而证券业区位熵的数值变化幅度很大,表明北京市证券业的集聚程度并不稳定。

三、北京市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相关数据的选择

在进行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应是能够度量金融产业集聚以及北京经济增长的指标。由于计量数据数量的需求,本文分别选用1993年-2012年北京市金融业区位熵以及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北京市GDP)这两个指标来衡量金融产业集聚程度以及北京经济增长。

(二)格兰杰因果检验

1、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ADF检验来衡量序列的平稳性,通过Eviews得到以下结果:

平稳性检验的原则是,将ADF检验结果与临界值(本文为5%)作对比,如果ADF检验结果大于临界值,时间序列就是不平稳的,如果ADF检验结果小于临界值,时间序列就是平稳的。如表4所示,LQ和GDP的原序列均为不平稳序列,但进行了一阶差分之后的D(LQ)和DGDP均为平稳序列,即LQ和GDP均为一阶单整变量。

2、协整检验

虽然有些时间变量单独来看的确是不平稳的,但如果把它们进行组合之后得到的线性组合,其ADF检验结果有可能是平稳的,这种情况称之为协整,如果所有被检验的时间序列都服从同样阶数的单整,便可以用它们组合之后的结果做协整检验,来判断模型中各个内部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协整关系,即,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本文采用EG检验来衡量序列的平稳性,将残差进行ADF检验得到以下结果:

如表8所示,残差的ADF检验结果为-3.6118,小于5%的临界值-3.6118,说明这个序列是平稳的,也就是说LQ和GDP存在着协整关系,即北京市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3、格兰杰因果检验

如果变量之间有协整关系,则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即检验一个变量是否会导致另外一个变量发生,即因果关系。通过Eviews软件检验的结果如下:

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我们可以发现:北京市金融产业集聚(LQ)与经济增长(GDP)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3期滞后的时候,金融产业集聚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表明金融产业集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反之,经济增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产业的集聚。

四、主要研究结论

第一,根据区位熵的方法测算,本文得出了北京市金融业集中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结论,集聚优势明显且竞争能力较强,其中银行业集中度尤为突出。

第二,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我们可以发现:北京市金融产业集聚(LQ)与经济增长(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在3期滞后的时候,金融产业集聚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表明金融产业集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反之,经济增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产业的集聚。

参考文献

[1]陈文锋,平瑛.上海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统计与决策,2008,(10):93-95。

[2]丁艺,李靖霞,李林.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0,(2):20-30。

[3]黄解宇,张志刚.金融集聚与金融监管的互动关系探析[J].运城学院学报,2006,(6):37-39。

[4]梁颖,罗霄.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模式研究:全球视角与中国的选择[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5):16-20。

[5]饶余庆.亚洲货币危机的影响与教训[J].开放导报,1997,(11):16-18。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nanci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 Case of Beijing City

DENG Yang

(School of Economics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070)

Abstract:Based on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Beijing’s financi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the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nanci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eijing’s macro economy,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financi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data of Beijing from 1993 to 2012, the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nanci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Beijing using both the methods of location entropy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nanci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Beijing i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which means that the financi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an promote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vice versa. Finally, the paper gives some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Keywords: financial industry;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economic growth

上一篇:基于LabVIEW的雷达系统仿真软件的设计 下一篇:北斗软件接收机B1频点信号捕获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