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勤:中国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核工业

时间:2022-08-10 01:56:43

孙勤:中国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核工业

在中国核工业迎来60华诞之际,核电正在蓄势待发,核电总装机容量将会在未来5年之内增长近200%。在可见的一个时间段内,中国将一直是世界上在建、拟建反应堆数目最多的国家。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的三年多时间里,中国的核电发展从停滞到重启,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之下,人们也渐渐意识到,中国作为传统能源消费大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发展核电是必然选择。

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作为国内核工业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被外界予以了更多关注。董事长孙勤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他对中国核工业未来发展要比三年前更加笃定:“中国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核工业,要在国际上有话语权。”

记者:之前看到有关于成立核电行业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说法,您对此怎么看?

孙勤:我国核工业的几家公司主业比较集中,都是以核为主,比如中核集团,中核建设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核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即改组设立国家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此来代表国家的意志,抓好整个产业的投资方向,把战略产业做强做优做大。

现有几个公司的产业,是能够进行整合的,不管是在设计力量、建造力量还是运营力量方面,避免重复建设。整合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所控股的企业都可以上市,朝着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当然核工业也不一定要国有独资,有些产业可以采取混合所有制的方式,其实上市本身就是混合所有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只是做大股东,集中精力抓好军工、科研和战略性的领域,这种模式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的要求,而且核工业具备这种条件。

记者:对核工业来说,为什么要从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投资管理平台?应该采取怎样的模式来管?

孙勤:核工业这类国家战略性产业的调整体现着国家意志。企业肯定会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中国核行业也是由不同部门分段分职责管理,造成大家也只从自己的管理职责来考虑。鉴于企业和行业考虑的出发点有局限性,核工业更应该站在国家战略层面来考量,不论行业也好,企业也好,都必须服从国家的战略,而且要打破企业之间的原有利益格局。核这个行业利益有点特殊,一是比较重要,是国家战略行业;二是比较敏感,观点也很多。我认为,现在核行业的调整已经得到高层的重视。

从具体方案来看,提出不同观点的也很多,我们会服从国家的决定。但如果要问我采取什么方案,我会说,按照三中全会精神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家资本投资公司这种模式是最适合核工业的,这并不是站在企业立场来说,而是站在国家立场上,应该按照三中全会走这条路。关于改革,喊得太早了不行,喊得太迟了也不行。我不知道现在是早了还是迟了,但至少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记者:未来“华龙一号”是否会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

孙勤:今后百万千瓦级的技术,有生命力的可能是“华龙一号”和AP1000,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原来在研发“华龙一号”的时候并没有想和AP1000竞争。现在AP1000主要是工程上不成熟,真正成熟了以后,还是有一定先进性的。“华龙一号”目前的定位是先走出去。

我有两个观点,第一,AP1000和“华龙一号”各有特点,未来会用哪个,还要看市场的选择;第二,中国的核电技术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中国百万千瓦机组的技术不可能也不应只有AP1000或CAP1400,因为要避免“共模”效应。

记者:目前“华龙一号”的造价是个问题?

孙勤:这要看怎么来计算,首台机组造价肯定要相对高一些。原来首台AP1000的造价由于工期要拖3年,没法算了。看AP1000的竞争力,关键是否能做到模块化生产,未来还是会有降成本的空间,现在谈成本没有意义。

根据国家的标准,核电的标杆电价是每度电0.43元,首台首套机组成本高一些,但最终生产是要按照国家的标准,这是市场检验。长期来看,AP1000有降价空间,“华龙一号”也有降价空间,但现在没建成还很难比较。我认为这两种技术发电成本未来都会在0.43元以下。

记者:未来核工业产业链中投资强度最大的是哪个领域?

孙勤:产业链中投资强度最大的不是核电也不是核燃料,而是后处理。后处理的投资,大家可能不了解,不像核电,发电就能够看见回报,后处理是需要国家和产业进行支持的领域。

核电实际上比较容易找到资金。大家都愿意投,现在很热门,有人天天在盯着核电的股票上市,所以核电融资比较容易。而后处理不是这样,举例来说,我们正在和国外公司谈一个800吨规模的后处理厂,谈下来可能要千亿人民币这个数量级。这样的厂子可能每10年就要建一个,这种投资可能就不是投资者愿意投的。现在好在有了后处理的资金支持政策,从核电电价中每度电中提了两分六,专门建立了后处理基金。

记者:核电行业的投资回报率高是否有政策倾向的缘故?

孙勤:目前核电投资回报率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因素。待核电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和产业化运作的时候,一些政策会逐步退出。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不支持核电行业了,有可能支持的方式改变了。

但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减弱,核电行业也会进入另一种常态。由于现在尚处于技术过渡期,政策还不会改变。技术成熟后就会有新的政策出来。比如说0.43元的核电电价,就是市场导向。以后企业不抓管理,不抓技术创新,效益就上不来。

上一篇:璀璨一甲子 惊世核奇迹 下一篇:“仓库精神”发祥地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