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端车惨烈战

时间:2022-08-10 11:36:21

面对跨国车企的不断入侵,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日子更加难过。尤其是被大家一致看好的中高端市场,一场惨烈的竞争正在上演。

“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越来越大。” 宝马董事长雷瑟夫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宝马将在中国继续拓展业务的计划。

其实雷瑟夫只是那些想抢占中国中高端车市的跨国车企之一。消息称,除了已经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通用、大众等跨国车企,如今英菲尼迪的中国基地已经敲定在辽宁大连;斯巴鲁和奇瑞的合资项目已经获得政府批准。此外,捷豹路虎与奇瑞、雷诺与东方已签署了备忘录,估计离国产化已不远。菲亚特、克莱斯勒、西亚特等跨国车企也已经开始与中国厂商磋商。

中国的中高端车市越来越拥挤,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祁玉民说:“得中场者得天下。”跨国车企的加速进入,业内称,必将在中国上演一场惨烈的竞争大戏。

井水惦记河水

一直以来,中国车市的分工都是进口车盘踞中高端市场,自主品牌车占据低端市场。相安无事,可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致使整个欧洲经济增长乏力,导致全球汽车交易市场交易萎靡。唯独中国市场高歌猛进,2009年和2010年均创下全球产销第一的业绩。即使2011年有所回落,业绩也是明显优于其他各国。

于是,更多的跨国车企放眼中国,通用为了中国市场,宁可断臂,也不肯让破产的萨博被中国车企收购。北京现代也突然高调宣布,将发力中高端市场。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2011年,中国整车进口数量达到103万辆,同比增长28%,进口车型以中高端的豪华车为主。

除此之外,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不包括进口改装车在内,2010年进口经销商的数量为800多家,2011年增至1200多家,整体增幅35%左右,42个进口品牌中32个品牌都在大力发展经销商网络。从侧面证实,中国汽车市场对进口车的青睐。

跨国车企的加速扩张引起了中国自主品牌车的恐慌。本来2011年汽车下乡、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征等刺激政策的退市,已经削弱了自主品牌车的实力。如今,更为糟糕的是,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一汽大众、北京现代、长安福特等近10家合资车企,发力中高端市场的时候,已经不满足现有的市场,他们觊觎更大的蛋糕,合资生产的自主品牌车型新赛欧、雅力士、东风标致206、威驰等,直接把触角伸向了自主品牌车10万元以下的低端车市场。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被打破,自主品牌车的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

于是,为了自保,2011年,自主品牌车也开始发力中高端市场。在2011年4月举办的上海国际车展上,我们看到广汽吉奥奥轩G5、奔腾B9概念车、比亚迪S6等自主品牌中众多中高端车的亮相。

长城汽车股份公司董事长魏建军告诉记者:“1.5至2升排量的中端车将是未来的市场主力。”而且他相信,随着认知度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自主品牌的中高端车将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价格也将逐步和进口车靠近。

对此祁玉民称:“中高端车市场的竞争从来都是惨烈的。”尽管对现在的自主品牌车来说,和跨国车企在中高端市场竞争还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但是市场的角逐已经开始,要么生,要么死。

背水一战

其实,跨国车企对中国车市的挤压,业内认为未必是件坏事。

上海通用汽车副总经理蔡斌认为,现在这个时候正是中国第二辆车的换购时代。“业内一般认为2000年是轿车进入中国的元年,中国消费者使用一部车的周期大约为5至6年,所以现在是换购的高峰期,而第二代车肯定是以中高端车为主。”

除此之外,中国成长起来的80后,也是车市消费的主力人群,他们更加个性和理性,因此中高端车是这个阶段的人群选择最多的车型。业内预计,这两个市场的规模加起来应该超过上千亿元。

北京现代汽车副总经理张志勇则认为:“随着油价上涨,加上中国各大城市治堵的愿望,北京限购政策可能会被各地效仿,汽车消费将进入一个理性和个性化的时代,我们认为,中高端的产品受到的影响最小。”

如今我们看到,自主品牌车企,继吉利、奇瑞汽车转型中高端车市之后,上海汽车、东风乘用车、长安汽车、北汽都在中高端领域推出新产品。其中,东风风神和长安汽车都是首次切入中高端市场。自主品牌车企和跨国车企的争夺战彻底拉开序幕。

可是在这场战役中,“2011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被大幅侵蚀,进军高端可谓‘背水一战’。” 青年汽车副总裁黄志强认为,“依靠低端市场生存的日子,并不好过。自主品牌企业面临困难重重,遭遇巨大的技术投入、品牌宣传、全球技术壁垒以及合资企业围追堵截这四道难题。”他认为,依靠价格竞争力抢取市场的生存法则将难以生效,进军中高端市场是唯一的出路。

所以,奔驰、丰田、大众、英菲尼迪、捷豹路虎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高歌猛进,上下挤压,一方面将自主品牌车企逼近了死胡同,一方面也激发了自主品牌车企的斗志。

竞争是压力也是动力,关键在于,竞争双方要如何进行较量。

可能是个平局

众所周知,技术一直以来都是自主品牌车企的软肋。为了能获得技术,中国汽车市场对跨国车企一直很照顾,优惠税收、简化程序,为跨国车企提供了很多方便。

但是今年伊始,有消息称,中国将不再通过优惠税收待遇和简化审批程序等政策推动外国汽车制造商的对华投资。

“如果中国不再提供优惠政策,在华跨国车企制造商日后的成本可能会急剧上涨,同时也将更加依赖中国合作伙伴。中国把扶持政策转向本土汽车业的做法或许意味着,汽车市场上将迎来更有力的竞争对手。”分析人士说。

但是,现在我们必须要看到,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现状,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对记者表示,“近两年自主品牌年销量超过5万的车型不多,外资品牌单品牌车型年销量多在15万辆上下,两者差距巨大。自主品牌在高端市场很难快速起来。”

“自主品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价格优势,它的价格对垄断下的合资品牌的价格有很大的冲击。”青年汽车副总裁黄志强称。因此当国家政策倾斜以后,跨国车企的成本上升,之前跨国车企惯用的以降低价格冲击自主品牌车型的策略,短期内可以,长期的话,就会影响到整个销售和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相对于奔驰、宝马、奥迪等品牌入门级豪车20多万元的价格,举例来说,奔驰A160售价23.8万元起、奔驰B200售价28.8万元起。自主品牌同类型的车就便宜很多,奔腾B9概念车售价14~18万,长城哈弗H6售价9万~14万。

“即便压力很大,中高级车仍然会是生产厂家的必争之地,是一块巨大的市场。”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程晓东称。

因此,不管这场战役有多难,业内人士指出,自主品牌车企都应该坚持下去,价格战虽然不是最优战术,但是对缺乏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车企来说,是目前最有效的战术。长远来看的话,随着跨国车企对中国市场依赖程度的加深,自主品牌车企和跨国企业加强合作,获得核心技术是迟早的事。

上一篇:戴科彬 创业是为生命留一个记忆 下一篇:出版业: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