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必要劳动力与劳动力转移问题探究

时间:2022-08-10 09:52:21

农村必要劳动力与劳动力转移问题探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大量的农村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这样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文章提出农村必要劳动力以及弹性劳动力这两个概念,对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必要劳动力;劳动力转移;弹性劳动力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9-0076-02

一、农村必要劳动力和弹性劳动力

(一)农村必要劳动力

为了确保我国粮食的总体安全,科学实施农业政策,在此提出两个概念,农村必要劳动力与农村弹性劳动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自给自足,当前我国粮食自给率达95%,同时食用油以及棉花等必需品的自给率也达到一地的程度。在此给农村必要劳动所辖的定义为:指为保证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供给安全,在现有生产能力下,为生产安全数量的农产品所需要的农村劳动力。而农村劳动力的数量通常会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而降低,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加而上升,必要的劳动力和某一人口以及某一生产力的水平为同一个常量。我国农村的必要劳动力属于一个整体的概念,于此基础之上依据人口、耕地数量、质量、以及水资源和气候等情况,来确定各地区的必要劳动力,通常山区的必要劳动力比重相对于平原以及丘陵地区的较低。农村必要劳动力供给不可单纯地依靠市场进行调节,还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二)农场弹性劳动力

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除了产出安全数量农产品,还存在其他产业,例如农产品的加工,交通运输以及旅游业,这部分的劳动力供给主要是依靠市场调节的作用,我们将这部分称之为弹性劳动力。之所以称之为这个名字,主要是因为这些产业的对劳动力的需求能够依据市场来确定,随时变化,而不会对粮食安全产生影响,同时可以通过市场的运作对这些劳动力进行高效的配置。一旦城市存在需求,只要拉力足够大,便可以将农村的弹性劳动力全部转移到城市中。

(三)其他概念的界定

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的有农村剩余、富余劳动力以及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村作为一个区域概念,而农业是产业概念。农村除去从事农业之外,还能以进行服务业、旅游业、运输业以及工业,既能够于农村进行农业发展,城市同样可以发展农业,当然农业在农村是占据主导地位,而城市主要是以服务业与制造业为主导。

(四)提出农村必要劳动力以及弹性劳动力意义

农村必要劳动力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利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同时为政府制定惠农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而农村弹性劳动力的提出,一方面是为政府实施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提供参考,农村的劳动力转移问题,应该对必要的劳动力进行重要考虑,而不是将剩余以及富余的劳动力作为重点考虑。另外一个方面是利用弹性劳动力来针对城乡的劳动力开展调解工作,当一个城市处于发展的状态时,农村对城市进行劳动力输出,而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农村又能够接纳返乡人员进行就业,在农村地区虽然工资较低,但是生活的费用也普遍较低,政府可以保证他们有事做,他们至少能够生产出生活的必需品。不然,一旦他们在城市失业,便会失去全部的生活来源,加入没有农村弹性就业便会给城市造成较大压力。因此,在文中引入农村必要劳动力以及弹性劳动力的现实意义较大。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地区转移

由于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向省会城市或是周边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一些城市的发展,例如广东、浙江以及江苏等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是创造我国人口红利的主要地区,与此同时,劳动力的转移所形成的劳务经济同时也为农村地区创造了可观的收入,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发展,提高了其生活的水平。而弹性劳动力的转移,应主要依市场进行调节。向有需求的城市输入劳动力,前提是保证农村要有必要劳动。

(二)就地转移

农村的劳动力转移之后,依据当前的生产形势,农村的劳动力主要呈现为季节性的剩余,在农忙时期通常出现短缺。因此往后农村地区劳动力的转移方向主要为就近转移,使他们变为弹性劳动力,亦工亦农,在农忙的时候,能够从事农业生产,闲暇时也已便可发展其他行业。当前的农村地区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我们应改变这种现状,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各类产业,例如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可以发展旅游业,自然条件较好的可以发展种植业,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等。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影响思考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虽然促进了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村收入,有效缓解了耕地紧张。但同时也给农村地区的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其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在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之后,城市的发展进程放缓,而劳动力的转移已经对农村的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为了发展农村貌似不应该进行劳动力转移了,尤其是高素质的劳动力,但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促进我国由农业社向工业社会转变,则进行劳动力转移时必须的。

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造成的各种困扰,往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有:就地转移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农业之外的产业进行转移,亦或是直接转移到附近城镇,在农忙时候一边能够及时进行农业生产。再者就是将传统的农业替换成现代农业,以次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从而形成剩余劳动力,之后再将这些劳动力向有需求的地方转移,还有一个方式便是实现全员转移或是隔代移民。

参考文献

[1] 马艳霞,范钛,石川,等.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综述及评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32(2):135-139.

[2] 刘新争.发展战略、制度变迁与劳动力转移[J].江汉论坛,2012,(3):64-68.

[3] 马颖,余官胜.贸易开放、劳动力转移和就业[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156-160.

上一篇:略论中等收入阶层的社会功能 下一篇:“小悦悦”事件的社会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