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工参保的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10 09:26:42

影响农工参保的因素分析

1农民工养老方式的选择

在有关农民工养老方式选择的调查中,有60%的农民工选择依靠自身和子女赡养,有9%的农民工希望依靠政府的补助养老,只有15%的农民工想要借助购买养老保险来为老年生活获得保障,仍有16%的农民工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养老问题。同时,农民工养老方式的选择也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48岁及以上的农民工,不倾向购买养老保险,他们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不愿意花费多余的收入去投保。考虑依靠养老保险金养老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26~36和37~-47岁两个组当中。大部分25岁及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如果条件允许,愿意购买养老保险。在调查过程中,有14%的农民工熟悉和了解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政策,而66%的农民工表示通过媒体途径听说过一些关于养老保险的政策,对具体的内容政策并不十分了解,对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一无所知的更高达20%。在调查过程中问及农民工是否有必要购买养老保险时,有63%的农民工认为购买养老保险很有必要;有26%的人认为养老保险对养老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购买养老保险可有可无;有11%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购买养老保险,他们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赚钱养家,养老保险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所以,大多数农民工还是认可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对待养老保险的态度较为积极。

2用工单位方面的调查

在对用工单位为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的情况调查中,有53%的用工单位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持中立态度,有23%的企业持消极态度,主动积极配合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的企业只有21%。许多企业主认为,如果按照现行的制度给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费,企业负担过高,成本会加大,不利于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已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农民工调查发现,保费由个人完全承担的占20%,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占70%,保费完全由单位承担的占10%。农民工缴纳保费大多在100~120元这个范围内,单位缴费的范围在300-400元之间。在问及用工单位是否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时,36%的农民工表示签订了劳动合同,其中也包含一些只签订简单书面协议的人群,而有64%的农民工没有签订任何书面用工协议,只有简单的口头协议,有的连口头协议都没有。

3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武汉市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情况很不理想。因此,找出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为农民工参保比率的提高提高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我们将选择二元logistic模型来进行相关的分析。本模型选取农民工是否参与养老保险作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其中Y=1时,代表农民工参与了养老保险,Y=0则表示农民工没有参与养老保险。在解释变量的选取时,根据问卷调查的有关内容,我们选取了农民工的收入、年龄、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健康状况、农民工自身对待养老保险的态度、用工单位配合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的积极程度等六个方面作为解释变量。把调查问卷整理后的数据录入之后,我们利用spss13.0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回归时,采用的回归方法是进入方式。从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收入、年龄、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以及用工单位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的配合程度,都达到了1%的显著性水平,健康状况和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态度,达到5%的显著性水平。根据二元logistic模型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收入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有着正面影响。在模型的结果中收入变量的回归系数是(0.227)符号为正,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收入越高的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险的可能性越大。收入越高,农民工的可支配收入也就越高,这就会促使农民工考虑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年龄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有着负面的影响。在模型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年龄变量的回归系数是(-0.021)符号为负,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年龄越大,参与养老保险比例越低。一方面,年龄大的农民工想着把收入都寄回家中,他们是家中主要的收入来源,对于养老保险考虑的较少。另一个方面,年龄大的农民工受传统思想的限制,希望在年老的时候返回农村养老,而新生代农民工则倾向于留在城市生活。所以,农民工的年龄与养老保险的购买力呈负相关,对农民工参保行为起负面影响。用工单位是否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有着显著的正影响。从模型结果表中,我们可知这一变量的回归系数是(0.11)且符号为正,同时在1%的水平上显著。用工单位的用工规范性体现在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上。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之后,劳动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参加养老保险也有重要的法律依据[2]。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多为私营、个体企业,它们由于用工不太规范,使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可能性低一些[3]。所以,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的可能性较大。健康状况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有着负面的影响。在模型结果中,健康状况变量的回归系数是(-0.011)符号为负,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健康状况不太好的农民工担心年老后失去劳动能力,会更倾向于参加养老保险以抵御老年的贫困风险;而健康状况很好的农民工认为年老时不必急于考虑年老生活是否会贫困,希望凭借自身的收入养老。用工单位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配合程度,对农民工的参保行为有正面的影响。通过模型结果的观测,我们可以得到用工单位配合农民工参保的态度变量的系数为(0.082),符号为正。一方面,如果用工单位能够积极帮助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承担一部分缴费,农民工的缴费负担就可以减轻,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农民工对参保渠道所知有限,如果用工单位能够积极帮助农民工统一办理养老保险,农民工就不用为办理养老保险的渠道发愁。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态度对农民工的参保行为也有着正面的影响。模型结果中,农民工对养老保险重要性的认知程度的回归系数是(0.125)符号为正,在5%的显著水平上。农民工对养老保险重要性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农民工的参保行为。当农民工认识到购买养老保险对老年生活起到重要保障,他们会更倾向于购买养老保险。所以,认为有必要购买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可能性大于不重视养老保险的农民工。

4对策及建议

一是着力提高农民工的收入。建立规范的农民工工资管理制度[4]。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实行农民工最低工资制度意义重大,既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也有利于吸引农民工进城务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社会城市化的进程[5]。二是完善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立法工作。一个制度,如果没有用法律的规范形式来确定,这个制度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农民工养老保险相关问题形成统一的立法,就可以给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不仅需要政府政策上面的支持,也需要政府在财政上给予相应的支持。政府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让广大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对于确实无力缴费的,政府应采取财政补贴的形式,代其缴纳养老保险费[6]。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农民工的参保意识。农民工在城市中除了工作生活外,缺少足够的途径了解养老保险各项政策信息和知识,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有失偏颇,对养老保险制度不信任。对此,政府可以通过有关部门开展关于养老保险的宣传教育,积极利用新闻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舆论工具,增强农民工的参保意识。五是督促企业主动承担责任。企业应转变观念,主动承担起为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责任。随着如今“用工难”问题渐渐凸显,熟练工人短缺现象严重,企业更应将自身的发展和员工的福利保障联系到一起,不要把给企业员工缴纳养老保险金作为一种负担。在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中,企业要积极配合,承担应尽的责任。

作者:王萍 王致萍 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通信企业网络安全与防范探索 下一篇:谈保险公司经济资本的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