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推动安徽水运升级转型

时间:2022-08-10 05:12:05

改革创新推动安徽水运升级转型

2013年行业管理亮点纷呈

过去的一年,不仅是“十二五”期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安徽省地方海事(港航)系统经历体制变革的一年,更是全省水运行业面对错综复杂形势,迎难而上,再创新高的一年。一年来,全省水运行业坚持加快发展,做好“三个服务”,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水上安全,建设四型海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十二五”期安徽水运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省水运建设投资首次突破50亿元,达52.5亿元,同比增长33.9%;拥有营运船舶近2.85万艘,3164万载重吨;完成港口吞吐量3.96亿吨,同比增长9.75%;完成客运量36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872万人公里,货运量4.5亿吨,货物周转量1848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26.4%、31.4%、10.6%和14.5%;安全态势持续平稳。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抢抓机遇,水运建设发展再创新高

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增长。全年在建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较大规模项目近50个。深水航道建设“安徽合作模式”向纵深发展,长江干线芜湖至安庆段中枯水期维护水深提升至6米,实现万吨级海轮进出安庆的突破;裕溪口水道上段公用航道正式开通,安徽省南北向水运大通道(合裕线、芜申运河)跨越长江实现了互联互通。阜阳港颍州港区一期、淮北南坪港一期等重点项目顺利交工。芜申运河、沙颍河、合裕线等航道建设项目,安庆港长风港区一期、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马鞍山港郑蒲港一期等港口建设项目进展顺利。芜湖港朱家桥外贸码头二期、安徽江北产业集中区公用码头、池州贵航物流码头二期等一大批社会投资的水运项目推进有序。全年新增港口泊位6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5000至10000吨级泊位17个。资金筹措多元发展,全年争取到交通运输部补助资金8.7亿元,省财政补助资金3.5亿元,总投资4.2亿元的“省市共建”重点项目店埠河航道全面开工建设。水阳江航道整治和宣州码头工程5000万美元长期贷款与亚行对接顺利。

规划和前期工作持续加强。完成安徽省水运“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调整工作,总投资规模由200亿元调整到240亿元。开展《安徽省干线航道网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各市港口总体规划修编。结合“引江济淮”,全力推进江淮运河规划工作。水运项目库管理系统投入使用。

水运经济平稳发展。航运企业亏损面大幅减少。新增航运企业自有运力均在5000总吨以上,市场主体大型化、集约化趋势更加明显。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工作顺利完成,全年拆解老旧运输船舶293艘,7.46万总吨,发放政府补贴资金0.54亿元,累计拆解老旧运输船舶2731艘,65.29万总吨,发放政府补贴资金4.52亿元,占长江沿线各省市完成总量的40%。运力结构明显改善,营运船舶单船平均载重吨达1110吨,较“十一五”末提高53%。

科技信息化和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实施水运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淮河干线船舶定线制研究、渡船船型标准化系列研究等一批实用性强的自主创新成果纷纷出台。合裕线支持保障系统、全省水路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快速推进。网上审批系统、新办公系统、新运政管理系统、新船检管理系统等投入使用。LNG燃料动力船舶改造顺利推广,此项工作得到了杨传堂部长等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2、解放思想,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

2013年6月21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地方海事(港航)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正式启动。目前,改革各项移交工作已基本完成,改革期间做到了工作有序、人心稳定、安全有效,改革的“正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地方政府对水运发展的重视程度大幅提高,促进了水运事业加速与地方发展交融。改革后,合肥、淮北、阜阳、滁州、马鞍山等市将水运建设发展纳入区域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统筹协调、统筹推进。

地方政府对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淮南、滁州、六安、宣城等市将水上交通安全纳入政府安全管理体系。地方海事机构在联合执法、信息互通等方面的组织也更加完善、成效更加明显。

地方财政保障力度持续增强。此次改革移交单位22家,人员3960人,各市财政采取多种积极措施,确保改革进程平稳有序。

海事港航系统形成了相对统一和权责一致的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了过去海事港航系统存在的管理体制复杂、职能交叉、行政资源浪费等缺陷,进一步理顺了条块关系,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对推进海事港航机构政府职能转变,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3、强化监管,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全省长江干线以外内河通航水域,发生运输船舶一般等级以上水上交通事故6件、沉船5艘,较2012年分别下降14.28%和16.67%;发生港口安全生产事故3件。水上交通安全态势持续平稳。

水上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高。根据地方海事(港航)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及时调整监管水域,确保了水上安全管理工作不断不乱。开展“平安交通”、“救生衣—生命衣”、水上反超载、百日安全大检查、船检质量专项检查等综合治理工作。加快公益性渡船更新改造进度,全省渡口渡船专项整治工作整体通过国家验收。

港口安全监管工作扎实推进。出台《安徽省港口安全监督检查办法》,开展平安港口创建活动。启动港航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工作。

水上应急救助行动成效显著。进一步完善水上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合肥、亳州、阜阳、黄山等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水上交通应急演练。设立社会力量参与水上搜救省级奖励资金。全省地方海事机构共开展水上搜救行动91次,成功救助582人次。

4、履职尽责,行业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安徽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经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组织起草的《海事执法场所视觉形象建设标准》经部海事局批准在全国实施,全省17个基层站所列入第一批建设单位。

行业服务亮点纷呈。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11项措施,集中调研、解决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与东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老旧码头升级改造等课题研究,开展新特异船舶检验的技术攻关,引导、扶持安徽省有条件的船厂、港航企业良性发展。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公益性渡船开展乘客定额专项复查。投入航道应急抢通资金800万元,用于17项航道应急抢通项目。继续坚持开展营运船舶驻点检验、“三三三”行业文明服务等便民、利民的服务举措。

市场监管持续强化。对全省754家水路运输企业实施年度核查;加强港口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检查;岸线保护进一步加强。开展全省水运建设市场检查, 41个在建水运工程质量合格率达94.9%。积极推进船检差异化委托检验工作,联合省国防科工办印发《船舶设计单位基本条件评估暂行规定》。规范船舶签证程序,推进皖江、江淮、淮河船员管理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工作。

5、改进作风,自身能力建设逐步加强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建立健全9大类36项规章制度,设立基层联系点39个;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加强,深化廉政风险防控;认真学习贯彻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确保行业服务实现零推诿、零距离、零差错、零投诉;着力提升基层海事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内部审计;扎实开展“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文明执法示范窗口和“安全文明畅通”航区等创建活动。省局荣获第十届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

2014年是转型发展年

2014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一年,是推动安徽水运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省局党委在认真分析水运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年全省水运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和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加快水运发展,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地推动行业升级转型,坚定不移地强化安全监管,大力开展“三化”(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为打造“四个交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的主要工作预期目标是:完成水运建设投资55亿元,争取60亿元;完成港口吞吐量4.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60万TEU;确保水上交通安全态势平稳,不发生重特大水上交通安全和港口安全监管责任事故。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主要预期目标,2014年全省水运行业应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多措并举,强势提速水运发展步伐

全力抓好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各项水运发展政策,完善重点水运项目联系人制度,优化水运建设投资环境。深化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安徽合作模式”,将长江深水航道继续向安庆上游延伸,开通铜陵东港航道、池州鹅毛洲右汊航道为公用设标航道,提升太平府航道维护水深。全力推进芜申运河、沙颍河、合裕线、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马鞍山港郑蒲港一期等15个在建水运重点项目进程。协调推进芜湖港三山港区中外运码头、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公用码头等社会和民间投资水运项目建设。

努力破解建设发展难题。逐步简化水运项目的审批许可流程,研究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参与水运项目建设和资本运营的政策,积极呼吁尽快出台港口设施抵押登记和收费航道相关政策,提升投资方融资能力。全面实施水运建设“省市共建”管理办法,促进地方政府对水运项目投入的积极性,提升安徽省水运建设的规模和水平。

扎实做好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安徽省干线航道网规划》编制和部分港口规划修编进程,启动“十三五”水运发展规划前期准备工作。协调推进江淮运河、淮河、浍河、涡河、兆西河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落实一批重大项目储备。建立水运前期工作考核机制,加强与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形成水运前期工作合力推进新机制。完善新形势下全省航道维护项目库管理和计划管理模式,保障航道畅通。

积极做好水路运输保障。认真落实“绿色通道”制度,优化运力调配,保障重点时段和重点物资运输安全、畅通、有序。加强多部门联动协调,做好过闸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实施工作。在通航密度大、易堵塞的航段实施特殊管控办法,有效应对船舶搁浅、堵航等突况,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继续加强科技信息化工作。以“智慧交通”为引领,完善水运行业标准化体系,加快普及AIS、CCTV、VTS等信息化监控技术,全面提升水路运输运行效率、安全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水运发展质量的提升。加快合裕线支持保障系统和全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开展船舶动态管理系统建设,做好沙颍河水运安全管理和应急救助系统建设。

2、改革创新,深入推动行业升级转型

随着水运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海事(港航)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海事港航船检系统升级转型迫在眉睫。为此,省局党委提出2014年为全系统“转型发展年”。在今后的工作中省局将坚持“在政策法规上引领、在具体业务上指导、在日常管理上监督、在重大事项上协调、在关键问题上督办”,加快推动管理转型和行业转型,促进水运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推动管理升级转型。一是省局要重新明确职责,全面实施流程再造,印发《海事港航船检工作规范》,从船舶检验、船舶船员管理、安全监管、市场监管、航道管理、港口管理等6个方面,建立健全各类工作标准、规范、程序、制度等,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二是研究建立新的考核指标体系,指导各市局进一步理顺管理职责。

推动行业升级转型。以“绿色交通”为抓手,全面推进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加快LNG燃料动力船舶改造进程;加大全省客渡船标准化更新改造力度。按照“深水深用”原则,研究制定岸线使用指导意见,加大岸线使用监管力度。以港口为节点,鼓励港航企业延伸产业链,拓展仓储、配送等服务功能,扶持内支线江海直达运输发展,做大做强港口物流业。支持合肥江淮航运中心、芜湖航运枢纽、马鞍山江海联运中心建设,形成港城互动、以港兴城的良性发展局面。

3、突出监管,持续保障水上交通安全

做好《安徽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宣贯工作。加大《条例》培训、宣贯力度。严格落实水上交通安全“属地管理,政府领导”的原则,明确涉水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和协调管理机制。

建设水上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水上活动经营管理主体的安全责任,强化部门联动,做好交界水域的安全监管。创新安全检查方式,完善水上安全隐患社会监督机制。推进港航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深化渡运整顿“回头看”活动,实现客渡运的科学分类管理。加强重点船舶、重点时段和重点水域的安全监管,杜绝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和水上安全监管责任事故的发生。

加强港口安全监管工作。对危险品码头、客运码头、外贸码头、大型货运码头实行重点监管,建立港区重大危险源识别、登记备案和跟踪监管制度。建立和完善专业应急队伍,推动危险货物码头应急预案演练演习常态化。建立省、市管理部门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4、强化服务,不断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加强依法行政。开展《安徽省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立法前期工作,完善制度体系。加大执法信息公开力度和案卷评查力度,做好执法评议考核工作。深化执法队伍培训,提高基层执法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促进行业执法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深化行业服务。继续推进“四型海事”建设,深化“微笑服务、温馨交通”、“三三三”行业文明服务、营运船舶驻点检验、重点企业联系制度等好的服务举措。加大行政审批精简力度,深化水运市场分析工作,定期水运发展报告和水运发展信息。加强与水运企业、行业协会联系,引导水运行业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强化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市场信用评价机制、价格监控机制,打击无证经营、恶性竞争等违法行为,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水运市场环境。严把水运建设市场从业单位准入门槛和从业人员资质关口,重点检查挂靠和借用资质现象,加强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备案管理和后续检查,保障水运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规范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船舶检验行为,推动船舶建造检验项目化管理。全面实施差异化委托检验,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完善营运船舶、船公司、港口企业年度审验办法,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加快制定全省港口管理指导意见,加强港口经营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和能力。建立和运行船员质量管理体系,优化船员培训机构布局,加强培训质量监管。

5、转变作风,全力推进行业文明建设

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突出“惩防并举,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廉政教育。不断加强内部建设,严格执行“三公”经费等各类支出预算。

大力开展海事“三化”建设,对照部海事局提出的六大体系、二十五项任务,在规范化建设和海事执法场所视觉形象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推动安徽省海事工作的全面提升。

持续加大文明创建力度。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提升水运工作的社会关注度。深化与地方政府、兄弟单位、港航企业的合作共建,建立健全文明创建长效机制。按照 “一地一特色、一局一品牌”的创建目标,精心培育文明创建品牌。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设立职工之家、阅览室、荣誉室和健身娱乐场所,提升文化建设硬件水平。

上一篇:长江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港口软基处理中降低坏泵率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