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课程改革 实现六大跨越

时间:2022-08-09 10:07:51

推进课程改革 实现六大跨越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追求,实施课程改革也就是在践行素质教育。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来理解和指导课程改革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基于这种认识,佛山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做到了“三个到位”:责任到位,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课程改革,对本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负总责,分管领导聚精会神抓,负有主要责任;政策到位,制定保障和促进课程改革的政策并切实贯彻;经费到位,安排保证课程改革的必要经费。

5年来,在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佛山市以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促进“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确立,将传统的教育行为取向转变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促进广大课程改革实施者深入实践、探索和创新,为学校形成特色、打造品牌奠定良好基础,实现了六大跨越。

跨越一: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由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

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统筹协调,把课程改革实验看作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我市教育现代化的主动力。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课程改革工作,市、区两级均成立了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有领导机构,有专项经费,有系统培训,有实施策略,并定期研究工作。在这课改5年中,我们以课程改革为抓手,通过了教育强市的验收,2005年8月佛山市被评为广东省第二个教育强市,全市100%的区、镇(街)都成为教育强区、强镇,教育综合实力处于全省前列。在此基础上,我市提出了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于去年正式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出成效。去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教育现代化试点市。

跨越二:教育教学研究由分散行动转变为共同努力

课改5年中,教育教学研究成为课改实验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以统筹安排、分级实施为原则,形成一种教研合力,开展了创新教育实验、深化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性学习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活动;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积极组织开展区际交流活动,组织了近万人次的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活动,搭建起梯级推进、资源共享、成果共享、互通互动的平台,丰富了教研内涵与方式,加强了教学交流,缩短了区域之间的差距,教师专业能力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逐步提高,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省、全国各类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评比中屡屡获奖,得到国内特别是省专家的认可。

跨越三:教师专业发展由学历提高转变为学力提升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课程改革应该建立在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基础上。在课改工作中,我们注意强化教师的课改意识,树立先进的课程理念,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不断完善“目标导向、分层推进、示范引领、任务驱动、伙伴合作、联动发展”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运行机制,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学校管理。我们加大了对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力度,并先后举办了校长研修班、教科研骨干培训班、学科带头人研修班等培训活动。

我们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积极开展课改培训工作。从观念层面的培训和宣传,到操作层面的学科培训,都精心组织,重视部署和协调,培训每一位课改教师,做到理念先行,重视感悟和体验,强调实效,重视调研和考核。在课改培训活动中,积极探索有效培训的策略,通过集中培训、分片结合教研培训、校本培训等方式,通过专家讲座、互动参与式讨论、与专家对话等形式,进行理论通识、课标解读、教材分析等方面的培训活动,真正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5年来先后培训教师20万余人次。

教研室、教科所教科研人员深入学校,与学校一起探索推进校本教研的策略和形式。在推进校本教研的策略方面,着重引导学校从营造校本教研的氛围入手,从6个方面为教师搭建校本教研的平台,从整体上造就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校本教研环境:1.组织平台――以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策略,构筑“校本教研三维系统”为特征的组织平台。2.启动平台――以教学和科研培训微格化的策略,构筑校本教研的启动平台。3.服务平台――以教研和科研服务多元化的策略,构筑受教师欢迎的教研服务平台。4.交流平台――以教研交流途径多样化的策略,构筑校本教研的交流平台。5.激励平台――以教学科研评价人本化的策略,构筑校本教研的激励平台。6.保障平台――以教学科研管理制度化的策略,构筑校本教研的保障平台。

跨越四:校本课程由自发探究转变为科学实施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我们积极倡导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汲取以往选修课、活动课的优点来引导和实施校本课程,采取了“四个相结合”的对应措施,即:1.集中培训和分散指导相结合。2.外出考察学习和内请专家学者指导相结合。3.导向性项目和学校自选项目相结合。4.广泛动员和重点扶持相结合。

跨越五:教学质量评价由单向单一转变为多向多元

我们从一开始就把课程评价定位为课程改革实验的难点与重点,希望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借助评价的激励机制,促进课改实验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我们初步构建了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全面评价基础教育学生、教师和学校教学方面的新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学生发展性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和学生参与广泛的各种各样活动的见证。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主要包括学生学业测试评价和学习过程性评价,包涵了综合活动素质、多渠道吸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参与精神等内容,主要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高。

2. 教师发展性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课堂教学评价、教学水平与业绩评价,建立和完善教师发展档案。教师发展性评价主要致力于在原有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评估表”,研究课堂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能力的评价,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3. 学校发展性评价:主要结合校长的考核制度,探索教学水平评价、教学管理水平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价。学校发展性评价主要致力于在常规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反映学校教学发展水平的动态评价,根据学校不同的自然条件、环境因素、发展水平,按照年度教学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学校教学规划发展要求设置不同的目标,分解到不同的学校,实施不同的考评。

跨越六:办学特色由几家独秀转变为满园春色

我们倡导“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倡导特色学校、特色课程、特色学科、特色教学的建设。我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学生参加省、国家各种比赛、评比、竞赛活动,取得优异成绩。截至2006年12月,我市初中、小学生参加省、国家各种比赛、竞赛活动,获得一等奖824项次,二等奖1959项次,三等奖2333项次。我市初中、小学教师参加省、国家各类评比(含论文、说课、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优质课等)获一等奖239项,二等奖318项,三等奖426项。课题研究不仅在点上突破,而且在面上展开,一批国家、省级课题通过立项、结题,其中省级以上课题立项63项,市级立项课题419项,省级以上课题获奖46项。

5年来,我市构建了富有佛山特色的义务教育课程结构,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各类学校办学理念提升,学校办学自主性加强,成果累累。但在今后的课改进程中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课程管理的意识和水平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对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结构、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理解尚有偏差;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课程实验的要求仍有差距;新课程实验的保障条件有待进一步加强,支持系统尚需完善;对学校、教师、学生学业等评价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我们必须总结经验,反思常态,聚焦课堂,放眼课外,用符合课改理念的思维研究课改问题,努力将课改目标真正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实际行动上。要把推进课程改革作为推进我市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作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核心工作。为此,在今后的课改过程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1. 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学校管理改革;2. 大胆创新,继续推动教育教学评价改革;3. 注重实效,不断提高校本教研水平;4. 建好队伍,提高课改实施能力;5. 深化认识,继续加快课程资源建设;6. 培育特色,鼓励创建教学品牌。

上一篇:关注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 下一篇:立德为首 育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