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时间:2022-08-09 08:42:35

多媒体课件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作为一种信息技术进入语文教学,为中学语文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做到了课堂教学省时、省力、高效,并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发挥了它的优势。但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语文学科,应用多媒体教学,忽略了语文学科特点,结果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

1.1 多媒体不能代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学习语言,不用心去读,不潜心去体会是不会有收益的。诵读是一种学语文的好方法,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多媒体所替代不了的。多媒体其实就是把文本重新包装成新玩意,投学生感官愉悦之所好,正如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一样,它迎合了学生对当前大众文化消费的快餐化追求,刺激学生的感官,却削弱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这势必会导致学生语言感悟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退化,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语言文字虽然表象上稍显单调,但并非枯燥无味,而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它所蕴含的魅力是无穷的,是多媒体等难以形容和传达的。学生只有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受领悟,才能真正吸取到艺术营养,仅通过多媒体并不能理解语言的深层内涵。

1.2 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不利于发挥学

生的想象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是程序化的、定型的,一旦制作完成,在执教过程中几乎无法随意更改。这就给在课堂上随机处理一些突发问题带来麻烦。比如凡是没有惟一答案的而又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解决的一些题目,学生的理解和回答只要与教师通过多媒体显示的内容不相符合,教师则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向自己预先设计的答案上靠拢,有时学生与教师没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悟和灵性,仍然是各抒己见,学生与教师形成“对峙”的僵局,使教师一时陷入尴尬的境地。教师很担心如此下去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不得不把鼠标一点,亮出自己早已设计好的“标准”答案,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例如,一个关于《春》的课件,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教师把春天的各种画面都呈现给大家,做得很细,却使得原本很优美的句子变得毫无生气,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遐想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受语言魅力的过程,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其对语言文字进行认真品味,从中体验各种情感,才能体会语言的精彩,并培养审美情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而如此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不利的,甚至可以说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3 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互动

语文教学要使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主要依赖教师成功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激活学生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比如《绿》一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用心去体会作者那独特的比喻和美妙的感受,而用课件顶多能演示几幅优美的碧水图而已,那醉人的绿和美妙的质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尽情展示出来的,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互动。

1.4 制作多媒体课件费时费力 影响正常的教学

工作 虽然运用多媒体课件是完全必要的,但没有必要大力提倡语文教师去做那些大而全的多媒体课件。一个学期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几次多媒体教学即可。

2 正确使用媒体进行教学

既然有上述局限性,那么在语文课中该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呢?

2.1 不应盲目运用多媒体

沟通交流的媒介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的。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论述来实现的,其特点是阅读、感悟、联想、贯通,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欣赏,来激发学生与作者及作品人物的情感共鸣和个性共扬,进而对文本信息进行概括、筛选、整理、迁移。这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的方式,而用多媒体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正如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原著一样。如果一味地以图像直觉取代语言形象感悟,势必会淡化语言训练,弱化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这样也就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再者,语文教育还有其鲜明的人文性特征。阅读主体的个性体验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认知结构、文化积累和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决定了学生在解读课文时或解读文学作品时都会有明显的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2 处理好多媒体使用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的

关系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多媒体的使用只是起辅助作用,只能根据教学流程的需要择而用之,不能成为教学的唯一手段,更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要善于分析具体的教学情景,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的学习内容或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优化的时机使用多媒体,使多媒体成为整个教学流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3 处理好学科知识与边缘知识的关系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渗透和整合,这也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所决定的。语文教材内容选材广泛,涉及知识很广,通过多媒体补充一些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开放性特点。但是如果通过多媒体补充的课文以外知识过多,就可能会喧宾夺主,导致语文学科知识弱化,淹没了教学重点。再者,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变语文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如果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构建,一味通过多媒体补充大量知识,实际上又回到了传统教学模式,是“穿新鞋走老路”。

3 反思

总之,要把多媒体与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语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方向,但要防止一种倾向去掩盖另一种倾向。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恰如其分并恰当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运用得当,可以对教学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可以加大信息含量、加快教学进度、简化板书等。但技术终究是为人服务的,多媒体只起辅助作用,它自身并不能解决教育难题。所以,教师只有运用科学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去教书育人,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教师应注意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积极探讨多媒体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

上一篇:电子白板助力农村小学科学教学水平提高 下一篇:浅谈CAI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