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帮助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2-08-09 08:26:29

减少帮助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有效方法

如今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层层保护,心甘情愿地侍候孩子,甚至在社会交往中常常替孩子当“外交官”和“辩护律师”。 这种“保姆式”的爱护方式剥夺了孩子的实践机会,助长了孩子的惰性,致使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也懒得去做,生活独立性差,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儿童独立性,表现在独立生活、独立游戏与学习、独立交往等各个方面。教育要面向未来,我们不难想象下个世纪将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生存竞争会更加激烈,一个事事依赖别人、缺乏独立性的人是难以驾驭生活之舟、自如面对惊涛骇浪的。因此,从现在起减少您对孩子的帮助,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有效方法

1.减少对孩子语言上的帮助,培养其独立听说能力。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幼儿在接受教育、学习、思维时都离不开语言。孩子三至六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得到正确的培养教育,其语言将会迅速发展,为今后学习书面语言奠定基础;若忽视了对他们进行语言教育,幼儿的语言发展就会缓慢,以后进行补偿教育也很困难,印度的狼孩子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据专家调查分析,小学生初入学不适应,造成学习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听话、说话能力差,他们对教师的课堂讲解、作业要求听不懂,记不住,自己又不会主动向老师表达提问。在幼儿园我们看到每天下午家长都问老师今天学了什么,有什么要求。其实学了什么,该做什么,回家问孩子就行,孩子跟家长说话就是最好的复习和再学习。幼儿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就是常听、多说。家长应鼓励孩子向周围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愿望,创造机会让孩子独立倾听、理解、表达,替孩子去当“外交官”和“辩护律师”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2.减少对孩子行动上的帮助,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我们在幼儿园每天早晚接送孩子时都看到这样的情景:妈妈牵着孩子的手,爸爸背着孩子的书包,走到教室,家长给孩子脱掉衣服叠好,把带来的绘画手工材料和各科作业书分类放好,还要把小椅子搬来放在孩子屁股下面……。作为家长,首先要放开孩子手脚,敢于让孩子独立行走。其实,牵手而行反而给孩子行动和活动造成障碍,无法自己掌握平衡,如果遇上危险很容易摔跤,且不能及时用手保护和支撑身体。另外,经常牵手而行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缺乏独立行走的经验和能力;一旦脱离大人的牵引,就不能准确躲过道路上的障碍物,很容易摔跤。减少孩子在行动上的帮助,父母还要敢于让孩子“亲自”动手,要“舍得”让孩子吃点苦,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适当参加集体劳动。这将有利于增强孩子自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和自信心等。因为幼儿的劳动带有游戏性,对他们来说劳动本身就是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学习锻炼;幼儿劳动的主要成果在于促进了他自身的全面发展,包括独立性的培养。也许有人认为孩子还小,等长大了再做不迟,这种“树大自然直”的观念是不全面的。良好的习惯靠从小培养,如果从小任其“滋长惰性”,产生依赖心理,长大了他们便会出现被动和抗拒,视劳动为负担,不愿去做。

3.减少对孩子学习上的帮助,培养其独立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有些家长,对幼儿园教给孩子的观察、实验、劳动、手工、绘画、废旧材料收集等学习任务不够重视,要么不管不问,有的干脆自己代劳,忽视了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习惯培养。等孩子上学后又采取“陪读”的方法,在旁边给孩子做准备工作,盯着、催着做作业,随时检查、改错,遇到困难马上予以解决。这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学习、认真按时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依赖心理,不陪就不读,错了有人改。幼儿独立做事会给大人添一些麻烦,浪费一点时间,糟蹋一些东西,切记不要因此就不让孩子动手,要耐心讲解,反复示范,多容忍积极鼓励,少责备适当赞美,鼓励孩子完成任务不怕失败。减少“帮助”并不是说不去关心孩子的学习,家长的帮助应首先体现在指导孩子学会学习,启发引导孩子善于动手动脑,培养孩子学习自觉性和认真踏实独立的学习习惯等方面,这将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工作大有益处。

4.减少对孩子思维上的帮助,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众所周知,历史上的蜀主刘备对儿子阿斗不可说教育不严,关心不够;同时阿斗还有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做老师当参谋。阿斗皇权在握,吃穿不缺,可算前途无量,但是最终阿斗丢了江山,送了性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刘备与诸葛亮给他出的主意太多,事事为其考虑周全,使阿斗从小做事依赖他们,不用自己动脑筋、想办法,以致最终抑制了他思维的发展,成为一个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人云亦云,甚至连说话都要依靠身旁大臣的“扶不起来”的昏君。因此,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质疑问难、勤于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教育孩子时要遵循“疑――问――思”的规律,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发现问题,培养发散思维。特别是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以及跟孩子有关的事,回答孩子的问题时要先让其动脑筋,想办法,教给孩子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归类等方法去解决问题。

5.减少对孩子情感上的帮助,培养其独立交往能力。孩子喜欢一切让父母代劳,还有一个情感需要。在生活中,我们必要的陪伴保护不可少,但也应多给孩子一些独立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活动,寻找新伙伴,减少孩子的恋亲情结,不要时时跟着、保护着不让孩子跟外界接触。孩子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同伴群体,其乐趣也在与小伙伴的游戏玩耍中。勇敢、活泼、开朗的合群性格,是孩子日后社会性发展的基础,经常与成人相伴的孩子,不会大胆主动地于同龄小伙伴玩耍,周围的同伴也很难积极地去接纳他。如果孩子过分依恋父母,而家长又牵着手不放开,将来一旦离开父母的保护和帮助,孩子会产生紧张、不安、焦虑情绪,无法适应新环境而独立生活、学习。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总要有自己独立的思维,需要独立的行动。克服依赖心理,培养独立能力,也是社会对孩子的要求。培养孩子独立性还要切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一个微笑、一个拥抱,说声“谢谢”、夸一句“你真棒”都可以使孩子感到高兴和自豪,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当他失败的时候要安慰他:“没关系,你能行”。无论是教师还是父母的不该过多地帮助、束缚、限制孩子,我们要相信孩子能行,尽早松开其小手减少帮助,家园合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勇敢地向前走,早日独立于社会。

上一篇:教师陪着你成长,带给你快乐 下一篇:让数学课堂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