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的眼睛“眨起来”

时间:2022-08-09 07:49:19

让作文的眼睛“眨起来”

摘要:本文重在针对学生作文中的偏题现象。总结出行之有效地方法就是要善于点题,并就点题的方法做了详细的论述,让作文进步,完成准偏题作文向优秀作文的过渡。

关键词:作文:点题:不足:方法

对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让自己的文章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是首要目的。如何在雪片般的考卷中显现自己的优势,我认为点题是关键。一篇文章的题眼要适时亮出来,让你文章的眼睛“眨起来”.抓住老师的心。

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却存在点题的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引入过长,主题模糊。文章的前半部分都不点题,最后用一句话点题。二是全文暗扣主题,不明确观点。主题暗含在行文的过程中,作文有时高分,有时就被判为偏题了。三是点题范围过大,重点不突出。总之,文章之眼――无神。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作文“眨起来”呢?

首先,我认为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明点而不追求暗扣。虽然有人认为暗扣更考验写作能力.能显示写作者的匠心.但是一旦驾驭不了,很容易弄巧成拙,反而对自己不利。下面总结出几种常用、易用的几种点题方法以供参考。

一巧用标题。话题作文的点题一般可以找准话题中的重要词语,以它为中心添加枝叶,既能保证在话题范围内,又能缩小范围,确定中心,深入主题。比如“传递”拟题,《传递“公能”精神》《爱在传递中扩大》等都是在中心词的前后加上一些词语,做限定,既点题,又确定中心。材料作文虽然没有给出关键词,但是有一个中心立意或者重要的角度.这个角度就是关键词.就是我们你写标题.点题的关键。

二开篇点题。开篇点题要避免上文说到的无效点题,一定要点到“死穴”。比如有一次材料作文,大概是:三个年轻人,一人每天照一次镜子,看看脸上有没有灰尘和污物,洗尽,继续上路;一人每天照十次镜子.越照越躲在屋里不敢出门:一个人十天也不找一次镜子,只顾赶路,灰头灰脸,没人愿意与他为伍。有学生的开头:“照镜子,为的就是看清自己。不仅是光鲜亮丽的外表,也是内心,为的是能更好的继续前进。”从材料中确定立意,并且能够很好的点题。相比之下,另一种开头略显逊色:“生活像一盆水,有的人看到的是水,而有的人看到的是自己,看清自己,做生活的智者。”点题比较模糊。

三收束全文点题。在充分叙述基础上,水到渠成,一语破的,既能让读者充分地、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同时收束全文。2009年四川高考优秀作文《熟悉》提出了“成功就是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观点,精心选择的几个素材,如:“司马迁熟悉中华历史,才有了《史记》的不朽;当李时珍熟悉百草千方,才有了《本草纲目》的伟大;当纪晓岚熟悉经史子集,才有了《四库全书》的浩瀚。”然后结尾点题:“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熟悉,一把通向成功的钥匙,一块登上成功的阶梯。……熟悉,万法一如。”以上三种方法极为常用.其点题三处也是文章最显眼的位置.是必不可少的点题位置。

但是另两种点题方式要特别学习.只要学会它文章也成功了一半。

一、中间醒目处点题或者独立成段点题。比如“与你为邻”(2010广东),各段的开头:与你为邻,或多或少会有冲突,但请你尊重中华文化,因为这是合作的前提;与你为邻,便不能回避,要大方地打开国门,因为这是相邻的必然要求;与你为邻,便要与你为友.日本朋友.让我们用自己的优秀文化成果与开放的心态来互相面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一段的开头这个醒目处点题。也可以单独一段,利用过渡段点题。“人生的点与面(2010四川)”以“生命,本来是一个个独立的点,在彼此的偎依中连成线,构筑了一个精彩的面。”和“哲人,本来是一个个独立的点,在彼此的搀扶中连成线,构筑了一个精彩的面。”作为独立段,分别过渡到下文,中间点题的技巧运用得炉火纯青。

二、巧用素材点题。一般学生爱用举例论证观点,高三学生也不同程度的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有材料,而是没有找到运用材料的关键方法。我们要根据每篇作文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的切入点阐述。这就是前文说到的点关键词,话题的关键词,材料作文自己总结出的关键词,用关键词串联起事例。如“隐忍”,“成功的一个要素是要有隐忍的精神”,使用项羽的事例,从反面论证。“名垂青史的悲情英雄项羽却是个缺少忍性的人。当楚汉对峙之时,项羽拥兵四十万,而刘邦不及其四分之一。你缺的不是兵马将帅,也不是作战才能,缺的就是忍性。刘邦欲王关中,你即刻怒而兴兵;巧设鸿门宴时,一时口快泄露情报来源;遭逢乌江兵败时,又赌一时之气。于是,历史,多了一个悲剧。”素材的叙述与“隐忍”这一观点紧密联系在一起,让素材随话题的不同而“变身”,既能紧扣话题,叙议结合,又能一材多用,提高素材的利用率,写作再也不会偏题,再也不会无话可说了。素材点题,可以彻底改变平时写作中叙议分离的简单结构方式.可谓写出好作文的利器。

点题的方法很多,以上的方法都可以使你的文章不停“放电”,要善于利用。很多人写不出高分作文,其主要的原因还是作为主体的素材运用部分没有处理好.所以作文的训练除了立意审题,除了要求开头结尾之外,我们还要追求素材的点题,让文章大放异彩,最终征服阅卷老师。

上一篇: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教学质量 下一篇:高中化学的研究性学习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