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验和导学案的化学复习课”品评

时间:2022-08-09 04:18:54

基于“实验和导学案的化学复习课”品评

摘要:通过“酸、碱、盐的检验和区分”课例,对实验教学、导学案的使用以及复习课的目的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实验;导学案;复习课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9-0042-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今年5月,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在徐州举行了一次“基于实验和导学案的化学复习课”研讨活动,活动级教师李德前老师执教了“酸、碱、盐的检验和区分”,我们对本节课进行了品评。

一、基于实验方面的品评

实验的功能很多,重庆市化学特级教师王作民先生把化学实验功能凝炼成 “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10个字。

获知:获取科学知识。激趣:激发学习兴趣。循理:依照道理或遵循规律。既然遵循规律,就要发现和总结规律,发现和总结规律就需要不断的思考,所以循理,也可以理解为培养思维,提高能力。求真:就是指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和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简而言之:就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例如看到和书中描述不一致的实验现象时,要敢于说出来,不能人云亦云,不敢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这就是一种求真的品质。育德:培育品德,当然求真也是品德之一,但是品德的内涵更加丰富,例如在实验中要培养合作的品质,克服困难情绪的品质,克服恐惧的心理等等。

本节课中涉及到的实验内容有:

[学生实验]检验某溶液是不是酸溶液(不限定检验试剂,请从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铁丝、铜丝、铁锈、石灰石、小苏打中任选一种试剂,进行实验)。

[分组实验1]区分稀盐酸、Ca(OH)2溶液、CuSO4溶液。可以只用一种试剂区分(从稀硫酸、铁丝、Na2CO3溶液中选一种区分试剂);也可以采用无试剂法区分。

[分组实验2]鉴别稀硫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限定2种试剂鉴别(从酚酞试液、稀盐酸、细铁丝中选用2种鉴别试剂)。

通过这些实验活动的设计,很好地达到了巩固知识、培养能力、锻炼思维和探究的目的。同时学生在实验中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培养了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观察和实验记录的习惯。

纵观本节课中:能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相互合作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实验只是一种手段,其核心内容是思维。所以本节课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实验培养思维的功能。

如果把引入新课中的测量酒驾的情境也变成一个演示实验,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效果则更好。

二、基于导学案方面的品评

对于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老师们一直产生争议,有的老师说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有很多优点:例如:①能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因为它集中了备课组的集体智慧;②能使节节课目标明确,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③能使得课堂更有序,更高效,更好地体现了“学-研-考”这一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④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预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调控教学,将学生能通过预习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讲解,将个别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结合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生师评价等形式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⑤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容量,并可有效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也有的老师认为导学案存在很多不足:例如:①在导学案设计上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但缺少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思考空间,某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②导学案教学主要追求的直接目标是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与质量的提高,但长远看,其目标不应只停留在这一水平上,它将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相关,那就是通过围绕“导学案式”教材的使用使学生会学习,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及自我意识,让学生做学习生活的主人;③优势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过多的展示的过程浪费了很多时间,如果没有老师的精辟论证和引导,他们的思维能力很难提高;④导学案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探究性教学的实施力度,因为很多问题学生已经在导学案中进行了预习,那么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学生没有了新鲜感也没有了激情;⑤导学案的泛滥,导致学生要么应付差事,抄作业,要么干脆以作业太多为由不去完成,所以,大量使用导学案,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收效与之不能成正比,有时甚至相反。[1]

那么本节课的导学案主要由哪些内容组成呢?导学案的使用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一)学习目标:(同教学目标)。

(二)复习整理:详细内容见教案,主要由四部分组成:①常见酸、碱、盐的物理特征;②检验酸、碱、盐的常用试剂;③检验和区分物质的基本原则;④检验和区分物质的基本方法。

本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翻阅课本,学生交流,达到复习的目的,从而对酸碱盐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征反应,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导学案可以清晰地了解“检验和区分物质的基本原则和检验和区分物质的基本方法”,这些内容的复习为下面将要进行的酸碱盐的检验和区分的分组实验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动手实验内容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为学生的深度思维打下了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

(三)动手实验: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分组实验1]:区分稀盐酸、Ca(OH)2溶液、CuSO4溶液。

①只用1种试剂区分(试剂从稀硫酸、铁丝、Na2CO3溶液中选用);

②采用无试剂法区分。

[分组实验2]:鉴别稀硫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限定2种试剂鉴别(鉴别试剂从酚酞试液、稀盐酸、细铁丝中选用)。

导学案中要求学生填写实验方案,导学案把实验操作中需要加入的重要物质,以及实验现象、结论和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等地方预留下来,让学生去完成,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操作的规范性,还能把重要的知识内容进行落实,更能把思维的东西全部展现出来。所以这样的导学案设计,既落实了基础知识,又突出了思维培养,当然,还能充分体现开放性。

综上所述:本节课导学案的设计符合“少”、“简”、“ 精”的特点。所谓“少”就是精选内容,突出重点,突出思维。所谓“简”就是能用导学案巩固重要的基础知识,能在导学案中设计引发学生认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能在教学中体现开放性和个性差异。所谓“精”就是精化内容,能留给学生足够大的思维活动空间。所以,本节课导学案的使用合理恰当,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既巩固了基础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更体现了学生的开放性和个性差异。

三、基于复习课的品评

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第一,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基础知识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第二,通过复习,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形成知识网络。第三,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做到堵漏补缺,扬长补短,同时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第四,通过复习,使学生在系统深入掌握知识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特点:例如课前对酸碱盐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的复习,就是一种查漏补缺和整理归纳的体现。用多种试剂对一种酸的检验,实际就是对酸的通性进行的一种知识梳理和巩固。对“分组实验1:区分稀盐酸、Ca(OH)2溶液、CuSO4溶液”和“分组实验2:鉴别稀硫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的教学,实际上彰显了培养思维和激发探究的特点。所以整节复习课的特点非常鲜明,复习的要求体现得也很到位。

参考文献

[1] 三亚市凤凰中学.导学案的优缺点.http:///content/2673474,2012.10.08,10:58

上一篇: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的思想 下一篇:从人教版新旧教材对比谈等效平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