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教版新旧教材对比谈等效平衡教学

时间:2022-02-22 07:16:15

【前言】从人教版新旧教材对比谈等效平衡教学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等效平衡不仅是化学平衡中的一个概念,更是比较转化率大小或平衡体系中物理量大小常用的一种思维分析方式。它对促进学生抽象建模能力和理解化学平衡体系涵义极其重要,但人教版新旧教材对该内容的处理各不相同。 从上表看出,新旧教材均无明确的等效平衡概念,但旧教...

从人教版新旧教材对比谈等效平衡教学

摘要:等效平衡是动态平衡中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鉴于新旧教材中的不同对待,针对目前教学中沿袭旧教材体例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就如何推动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技能,结合新教材的变化提出了两个关键环节。

关键词:教材;等效平衡;教学;技能;建构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9-0055-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一、问题的提出

1. 对比与思考

等效平衡不仅是化学平衡中的一个概念,更是比较转化率大小或平衡体系中物理量大小常用的一种思维分析方式。它对促进学生抽象建模能力和理解化学平衡体系涵义极其重要,但人教版新旧教材对该内容的处理各不相同。

从上表看出,新旧教材均无明确的等效平衡概念,但旧教材以信息形式给出了其“模型”,指出了其“核心”是“组成相同”,还用“实验证明”表明了此为经验规律。新教材对此无任何提及,是新教材暗指要舍弃掉该内容吗?如果不是,如何实施教学呢?

2. 问题与认识

课程标准在认识化学科学主题中指出:“认识模型、比较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在化学平衡主题中指出:“认识化学平衡的调控在STSE中的重要作用”。而等效平衡观念建立过程是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建模、比较等科学方法相融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定量比较的思维分析方法,是不应舍弃的。它依旧是当前各级测试的重要内容,事实上,一线教师一直也没有放弃等效平衡教学。

二、现行教法的缺陷

当前教学基本是沿用旧教材信息呈现的方式引出话题,然后告知等效平衡三种类型后进行演练巩固。此法看似短平快,但学生只会僵硬地依葫芦画瓢,缺乏理性认同,故对“效”的含义自我感知不足,容易受其他物理量的干扰,解决起问题来也缺少灵活性,很多构造等同模型解题的文章也是对此种教学效果的反馈。

事实上,新教材引入化学平衡常数后,等效平衡的教学完全可以借助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将逻辑思维和建模思维相结合,推动学生以自己的认知方式深入理解等效平衡的含义,在感悟基础上将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和建模手段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三、等效平衡教学主要环节

1. 用化学平衡常数确立数量关系

请问:(1)甲和乙达平衡时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其体积分数,达到平衡的时间,热量变化有何关系?导学辅助:温度不变,则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可利用“三步法”寻求突破。

(3)丁和甲平衡时为等效平衡,则c为何值?学生可自行解答。

从上述教学设计可感受到,新教材其实将等效平衡的法则隐含在了化学平衡常数意义之中,而化学平衡常数作为平衡体系的重要性质的功能,可能是受旧教材体例的影响,在当前教学中重视还是不够,依旧沿袭旧教材体例设计等效平衡的教学,学生缺乏对数量关系的感悟,更缺少对构筑中间状态的体验,对概念和方法都自然颇感突兀和抽象。

也不可否认,为了计算方便,在上述计算中所用数据都比较特殊,如果完全把等效平衡问题转化为计算解决,显然是不明智的。

2. 借助平衡移动培养建模思维能力

上图侧重于展示过渡态的作用,即将甲和乙的平衡状态串联成连续变化过程,应用过渡态解题并非学生思维的困惑点,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解决上图中两个“?”。

学生经过计算感受和思维建模,能够认可并自我建构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便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结构化过程。勒夏特列原理是定性的,其概括性比较强,综合应用起来比较抽象。用平衡常数定量手段进行过渡,通过数据感悟概念核心,借助数据分析从猜想到归纳概括,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四、结束语

概念原理的教学,本质在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包括认知角度的丰富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上述教学过程通过计算促使学生体会等效平衡的这种数量关系特点,突出了如何运用新教材定量研究特点习得这种技能,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已知”、“能知”和“怎么知”的关系,相比直接告知成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多了点引导,便少了份困惑,更挖掘出了新教材变更的合理性。化学反应与原理是学生学习倍感困难的内容,如何破局,需要走进新教材站在学的立场实践实践再实践。

参考文献

[1] 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8~30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0~24

[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物理·化学·生物.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51

上一篇:基于“实验和导学案的化学复习课”品评 下一篇:四环节试卷讲评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