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实际挖掘学生潜能

时间:2022-09-06 06:09:53

基于学生实际挖掘学生潜能

[摘 要]有效的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数学教学就要授之以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会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学生实际;潜能;难度;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5-0066-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的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外在的知识转化成内在的能力,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发展智慧,最终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一、化复杂为简单――降低认知难度

教师要关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但是这种思想方法不能忽略学生的经验背景和知识基础,因此在遇到一些烦琐的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角度去思考、去分析,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需求。

【教学片断1】

师:运动会开幕式第一排共发放了120张连号的观众票,小华、妈妈和爸爸去观看比赛,三人要坐在一起,有多少种可能?

生1:可以是1、2、3号;2、3、4号 ……

师:你真爱动脑筋,用编号的方法来说明,大家一听就清楚了。

师:你们数出有多少种可能了吗?

(学生感到数字较大,列举不完)

师:你认为难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出了困惑:因为数字大)

师:华罗庚爷爷说过,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意思是,不要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而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这里数字大,难入手,我们就可以从简单入手,从小数字入手,从中发现规律。例如从数量比较小的4张、5张、6张进行试验。

学生受到此启发,很快就找出了规律:

4张有“1、2、3号;2、3、4号”2N,即比4少2种。

5张有“1、2、3号;2、3、4号;3、4、5号”3种,即比5少2种。

6张有“1、2、3号;2、3、4号;3、4、5号;4、5、6号”4种,即比6少2种。

……

以此类推,120张时求得比120少2种。

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神奇化易”的学习过程,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帮助学生在得出此类问题的规律后能够利用自身的发现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教师不能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探索,这样,学生在将来遇到同类问题时也会找到思考的方向。

二、化枯燥为趣味――激发认知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不宜过分强调外来动机,而应努力使外来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兴趣也就越浓,这也就说明,教学的内容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他自然会排除万难,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对与之有关的知识也很有兴趣,即使在学习过程遇到一些困难也不会就此罢休,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只是迫于压力应付式地学习,就不会深入地进行探究,遇到困难就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枯燥的数学知识,或是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的知识,学生往往毫无兴趣,这时教师要善于还原知识的原形,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教学圆周长计算公式时,我拿着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知道它的周长?”有学生说剪开后拉直了,再用尺量一量就知道它的周长。于是我指着教室外的一个圆形花坛:“你们有办法知道它的周长吗?”有学生说:“只要用一根绳子沿花坛围一圈,然后再用尺量一量绳子的长度不也就知道了吗?”显然,这种化曲为直的方法已经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于是我步步紧逼:“是不是所有的圆都能用这种方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再出示一个用纸剪成的圆(不能用绳子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周长呢?”学生已有的化曲为直的方法这时不管用了,解决不了问题了。学生只能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得出圆周长与圆的直径相关,从而得到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联系密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钻研数学问题的精神。

三、化预设为灵动――顺应认知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捕捉一些有价值的细节,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课堂中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有思想的人,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生活阅历不同,思维也不同。教师课前准备得再充分,课堂上也会遇到许多问题,对于这些突发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让课堂教学更切合学生的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对于题目“简便计算276-198”,许多教师都把教学重点放在减数变化上:把198当成200,多减了2,所以再加2。这种思维方式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一点也不难,但对于一个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生1:276-198=276-200+2=76+2=78。

生2:276-198=76+(200-198)=76+2=78。

生3:276-198=278-200=78。

生4:生3的做法有问题,他把数字改了,不能这样解答。

师: 生3,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3:198再加2就是200(整百),所以把被减数也加2,不就成了278-200。

此时,学生恍然大悟,刚才惊异的目光顿时变成了赞许的目光――原来还可以这样解答!

关注学生实际是课程标准倡导的新型教学理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并将其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挖掘学生潜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编 童 夏)

上一篇:如新在中国方案中寻找新起点 下一篇: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投资额近百亿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