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框架模型助银行转型

时间:2022-08-09 09:45:34

金融信息框架模型助银行转型

流程转型将是银行获得巨大收益的关键。为了随需应变地提品和服务,银行将通过重新评估业务流程和技术来转变它的运营方式,因此,模型化的银行方法应运而生。

随需应变要求银行模型化

由于客户和外界环境的快速变化,银行业面临着更严酷的新挑战。对银行来说,灵活性是生存之本,速度是成败关键。成功的银行已经开始适应持续快速的变革,但同时,仍有很多银行陷于自身的问题而难以快速发展,比如传统的业务流程、不同IT应用系统的整合,以及参差不齐的分行服务水平。很多银行为重叠的流程和技术所累,IT分散管理使问题进一步恶化,通常表现为脱节的运营模式,无效的成本结构以及对产品、地理区域和业务线的重复。

目前,大多数国外银行仍然以垂直业务架构和单个业务单元职能为主。在这种结构中,持续降低成本是很难的,而且银行之间对外的差异性在减弱。因为每种产品都有自己的流程、系统和渠道,这种重复工作导致银行工作的复杂性提高,影响成本与新产品上市速度,并且通常会增加业务运营风险。为了改善绩效,必须简化高度复杂的银行运行模式。流程转型将是银行获得巨大收益的关键。为了随需应变地提品和服务,银行将通过重新评估业务流程和技术来转变它的运营方式,因此,模型化的银行方法应运而生。

在国内,银行把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当作核心竞争力,把产品结构的调整当作资产结构、收益结构、客户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的手段。在新一轮创新浪潮中,银行强化产品与服务创新的理念和相应的体制等措施不断完善,正在逐步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战略目标和工作模式的转变,使银行主动探索新的适应方法。在这方面,银行普遍感到知识与工具不足,整合新产品的理念缺乏。虽然大型银行由于传统优势而拥有高端客户资源,但随着客户对银行的要求逐步提高,如果不加速转型,银行面临着失去客户资源优势的风险。

国内银行股改上市之后,放弃了原来粗放的管理模式,以产品与服务创新为核心,推动精细化管理,以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多数银行业在信贷风险、成本控制和客户关系管理、渠道管理等方面已取得巨大进步,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当属产品创新和流程银行的实现。银行业务创新的目的不只是推出更多的产品,而在于异质化竞争。各银行应根据保有客户、分支机构、经营水平的不同量身定做自己的产品集合,改变经营同质化的现象,从根本上形成与国际对手竞争的能力。国外模型银行的方法与工具可以帮助国内银行加速转型。

在内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的形势下,

中国金融业监管当局出台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并鼓励商业银行走综合经营(混业)的道路。国内银行正在纷纷为混业经营做准备。新成立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由于包袱轻,转型会更快一些;而大银行由于不具备创新的传统,加之固有模式的延续性,其在战略转型中将面临更加巨大的调整。

业务转型的技术要求

在国外,大多数银行认为自己需要调整,并且想知道可用的分析工具能否帮助他们完成调整的任务。传统上,业务流程重组等方法已经证明对优化工作流是有用的。但另一方面,业务流程重组往往只改进了部门内流程,而可能分散在银行内部各个独立流程中的类似的任务活动却并未取得大的改善。成功的银行需要一种新方式来进行业务运营,这样有助于他们适应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求得发展。

业务模型有助于简化银行透视运营的方式。利用业务模型,管理人员可以从单个流程的“套路”中脱身,并获得促进银行发展的真正价值来源。采用业务模型,可以确定构成银行整体运营的独特而独立的组件。可以按自主管理组件的形式考虑银行活动,并单独对其进行优化以显著提高整体业务价值。这样,决策者可突破按组织、产品、渠道、客户、地域和信息划分界限的历史局限。

目前,国内银行开发针对不同地区的金融产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的呼声日见高涨。但其实根本问题不在这里,而在于按照市场管理产品。金融产品开发要有相应的手段支撑。按照银监会的产品创新指引,在一个新产品推向市场之前,要对各个细分市场、地区客户进行测试,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避开与其他银行的直面碰撞,也能更好地巩固市场。但当商业银行缺乏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时,针对不同地区推出不同的金融产品就成为一项难题。这从实质上讲是金融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产品研发需要技术手段支持,特别是IT核心系统配合的问题。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客户服务压力最为突出时,系统内记录了多少这类客户的相关服务信息,比如客户购买了什么产品,客户能否自助完成这些业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IT应用转型

在金融信息框架等行业模型的支持下,银行可以确定目标业务和转型。反过来,这也有助于推动IT应用转型,设计并实施新制订的IT应用解决方案。银行业务模型有一套丰富的行业应用组件定义,在构建新功能时,可用作逻辑设计和架构的重要加速器。

成功解决方案的关键因素是共同描述业务概念,它利用应用组件定义业务数据实体。没有这种共同语言,要想支持一致而灵活的IT架构会更加困难。银行业务模型支持完整地描述金融机构内部必须支持的业务概念、活动和规则。

20世纪90年代,以花旗银行为代表的大银行独立开发了类似的模型,其目的是更好地实行应用软件外包策略。IBM公司与全球上百家银行合作开发了独立于应用系统和技术的信息框架模型,并成功地在全球200多家银行使用。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银行采用先进的模型而不更换系统,即使维持相对落后的技术平台,照样能保证业务持续发展的要求。

国内银行在核心系统上的金融产品大多是单一产品,组合产品多在核心银行之外,如投资组合、公司客户理财等。IT应用转型关键是要观察在今后更加复杂的金融业务环境下的表现。目前,有些银行已着手改造新上线的系统,以适应下一步的业务发展,说明核心系统上线后,还有大量的瓶颈需要突破。

银行未来的核心业务需要集组合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统一客户视图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功能为一身。目前已上线的国内外核心银行系统,大多数需要改造才能适应这些要求。这也是国外某著名银行要花5年时间自己研发新一代系统的原因。

信息框架

银行信息框架(Information

FrameWork,IFW)是一套代表银行出色运营模式的银行专用业务模型,IFW业务模型描述银行业务,同时也是业务和技术之间有效的沟通桥梁。这些模型在设计上便于使用与模拟,并以行业各种领域的问题为重点,如客户洞察力、多渠道转型、核心系统以及风险与合规。IFW包括三部分:

信息模型:提供银行数据内容,解决银行全面掌握的信息等方面的问题。

流程模型:提供银行业务流程内容,解决业务流程重组等方面的问题。

集成模型:提供业务服务内容,解决面向的对象和架构等方面的问题。

“模型化银行”的思想,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Zachman提出,IBM在90年代将模型化银行的理论推向核心银行系统工程的实践中。90年代,开始使用IFW开发核心银行应用,先后在丹麦、西班牙成功地以城市商业银行为原型,开发出具有模型化思想的核心银行系统,使模型化银行的思想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银行应用开发思想。

银行在划分业务范围、分析核心业务、设计系统、建造核心系统时,都要回答5W+1H。FSDM回答了其中的“What”,

Function

Model回答了“How”,

流程模型回答了“Where,Why,Who,When”。按照Zachman的设想,回答了5W+1H就能将银行业务模型化了,即按照模型化语言编写的业务需求和设计,建造核心业务系统。这也是IFW在开发银行业务系统时,被全球上百家银行接受的原因。

IFW业务模型一般支持85%以上的业务需求,并且可以方便地加以定制和扩展来满足银行的特定需求。IFW业务模型可帮助银行实施灵活、可重用、可扩展并易于定制的架构,它还可以使银行更加适应并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重点强化差异化竞争、确认并利用组织内部的最佳实践。

IFW业务模型

IFW业务模型通过识别、描述并构建在大型银行中可找到的所有业务功能、数据和流程而创建,因此可以用于加速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模式重组和IT项目。这些业务模型确保大多数业务需求能够以IT组织理解的方式进行获取和表述,并且可反映在随后的应用开发流程中。

国内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最大的人才差距,是国外银行拥有大量的业务分析师和信息系统架构师,所以开发出来的系统可以经受跨国经营的考验,其信息架构可以随金融行业兼并(如与保险公司、财务公司合并等)及金融创新战略而不断调整。他们保证了业务模型和信息系统有机地衔接。因此,国内银行应借鉴IFW业务模型来培养业务分析师和信息系统架构师。

通过提供一套预定义的业务模型,IFW实现了信息解决方案的确定范围、规格说明、设计和部署,该解决方案的优点在于更快速:通过使用通用模型规格说明和设计;经济高效:通过降低分析成本并增强现有资产的重用;更好:通过提高质量和一致性;风险更低:通过构建良好实践以及确保战略方向。

IFW业务模型对需求的价值表现在银行信息架构、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开发、数据存储设计和开发、面向服务架构(SOA)/银行应用集成、业务流程重组、信息系统范围确定和需求定义,以及应用系统包评估等方面。

IFW模型包括IFW基础模型、银行数据仓库模型、IFW流程模型、IFW集成模型。

IFW基础模型为银行提供一种工具,利用该工具可确定构成业务问题的重要功能和业务概念,旨在鼓励业务和技术专业人员将重点放在描述正在讨论的业务问题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其中金融服务功能模型能够立即识别包含在问题中的业务功能(不考虑任何内部组织、产品或渠道因素);金融服务数据模型能够识别构成问题(如人员、位置、产品和事件)的各个不同方面和业务概念细节。一旦定义了范围,IFW基础模型就基于当前环境对问题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银行数据模型使银行进一步注重不同产品和业务线的获利能力,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更加有效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营销活动。银行数据仓库模型让银行能够根据自己的特定需求构建数据仓库解决方案,为银行全面掌握一致性的数据提供了设计蓝图,并且可供银行内部及时了解客户信息,保证运营客户信息的完整性。

业务流程模型为银行提供了对各个流程中业务的清晰理解。清晰且构造良好的业务流程架构永远是确保高效且有效进行业务运营的关键。没有有效的银行级业务流程架构,将会严重制约诸如直通处理、实现零延迟银行以及业务活动监控等计划的实现。

IFW流程模型在定义基于服务的架构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只有通过对支持金融机构操作的流程进行分析,才能确定最有效支持这些流程的服务。将银行业务的流程进行模型化是流程模型的基本思想。

IFW集成模型提供了支持银行所需的完整而明确的业务服务描述。IFW集成模型能够有效且精确地收集需求,并保证单独集成工作或跨多个项目的定义一致性。

IFW集成模型与IFW流程模型紧密结合,描述在运行时支持这些流程的底层服务。使用IFW集成模型,可以从分析阶段到设计阶段,再到实际组件和信息的定义,对业务概念进行跟踪,从而快速切入银行内通用服务总线规范。

部署IFW模型

在部署与应用IFW模型时,要使用相应的信息管理软件、流程管理软件和开发工具软件。信息管理软件产品便于银行利用它们现有的IT资产,从而通过构建并使用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利用先进的商业智能(BI)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IFW业务模型提供以银行业为重点的数据内容,可部署在信息管理软件中,以解决商业智能等方面的问题。

使用流程软件,有助于银行解决随需应变的环境下的主要问题。流程软件能够以一种灵活的方式集成异构应用和系统,加快实现价值的进程并帮助银行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IFW业务模型提供标准化业务流程和服务定义,可部署在流程软件环境下,以解决面向服务架构等问题。

信息模型是业务分析师长期积累的成果,它是银行业务信息化的载体之一,属于银行的信息资产,是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力。所以,国际大银行都十分重视银行信息模型的积累和信息分析师的培养。国内银行目前只将管理信息系统(如数据仓库应用)的数据模型列入管理范畴,但随着基于数据应用的项目的临近,如Basel

II标准的实施,银行必定加大这方面的投资,逐步与国际信息标准接轨。树立信息模型的观念是突破这一瓶颈的出路所在。

(作者系IBM亚太区金融模型咨询总监)

上一篇:邮储银行实行差异化经营的思考 下一篇:中美利差变化对调控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