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优化数学教学

时间:2022-08-09 08:22:30

新课改下如何优化数学教学

回想课改前,我的数学教学可谓是“一帆风顺”,每次测评学生的学习成果,我所执教的两个班都位居前列。所以面对全国上下提出的课程改革,口头上虽然接受了,但在教学行为上却依然“故我”,至多做一些形式化的努力或装点。

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我发现自己虽然仍倾注全部的心血致力于教学,并希望有所超越,但结果事倍功半:教者越教越没生气,学者越学越没灵气。通过深刻的反思,我领悟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从此,我便从教学过程的各方面、各环节来改变教学模式,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优化数学课堂。

一、巧设情境,启迪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就我自身的感受来说,的确不如有些学科那样有趣。要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这种隔膜感,教师必须寻找让学生感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比如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我就从一个生活实际中引发问题情景: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被同学打碎成三块,那么要去配与原来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玻璃,该怎么办?上述设置的问题情境真实、贴近生活,所以问题已提出,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说“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量出边长的长度或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即可。有的说:“玻璃打碎了尺寸就很难量准了,与原来不是完全相同的。”还有的说:“可有完整的边和角没被破坏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最后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此时,学生的激动和兴奋溢于言表,通过这一过程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数学教学有时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很多学生都不愿学习,但老师若能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出某些简单的结论,这样,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包括发现探索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无形中使他们掌握了研究问题的方法。

比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教学时就不能仅教给学生一个结论,而应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剪纸拼凑的方法,亲身探究和感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确实是180°。再比如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认识三角形的高”时,课下让学生准备好三个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课伊始,组织学生作出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同学们用折纸的方法很快就作出了三条高。作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时,崔立坤同学问到了:“怎么只能折出它的一条高,另两条高呢?”接着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都遇到了这种情况。这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自主探索,同学们三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开始积极研究,最后终于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高与两条直角边重合,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通过以上这一过程,同学们不仅牢固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自主探索的能力。

三、利用学生的表现欲,促进学习的主动性

表现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是人们对自己报有希望和信心的显示,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表现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初一的教材中,负数的引入对广大的初一新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他们的印象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的是正数,所以很多教师按照教材的安排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掌握不好,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打破认知上障碍,我们可以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在班级篮球比赛中某班上半场赢球5个,下半场输6个,结果全场输1个,请学生把这两场球的结果用正负数表示出来,这个例子使学生体会到正负数的规定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实际的需要,这样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如在教学把“多项式1-2x-y2+2xy”因式分解时,教师在分析了一、三组的方法后,又出了两道同类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讨论,总结分解此类问题的一般规律,这时竟想不到一位平时数学成绩并不太好的学生却总结了把多项式按某个字幕X或Y降幂或升幂排列,这样即便于发现分组的方法,又对解决四项及四项以上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很凑效,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对这位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并和全班同学一道为之鼓掌致意,这位同学当时非常自豪,从此以后,他便爱上了数学这门功课,每次上课都积极发言,最后数学成绩也位居前列。通过这件事,我终于领会到威廉・詹姆斯说过的“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欲望”的真正内涵,相信在教育中,一个不经意的微笑,将如明媚的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田,一句赞美将如烛火点燃孩子的自信之火,一次鼓励将如春风扬起孩子的风帆……

四、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我们教师的智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形象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消失,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中那种沉闷和严肃的气氛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合作交流、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学习、共同研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探索,教师在学生的发言中思考,在交往互动中师生都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都体验到创造的。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给他们提供了自由表达意见的机会与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总之,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多思考,多探索,运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才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正在发生着变化,以上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点滴,因为,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还有更多问题有待我进行探索与实践。

上一篇: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下一篇:高中生物有效课堂自主学习策略初探